再造汉文化圈
倪健中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能够第一次来到新郑我们的轩辕黄帝的故里,昨天我提前一天到,我到了我们人文始祖山,到了黄帝故里,去祭拜了一下,我内心很激动,因为我们终于来到我们老祖宗的故居地,来到了他出生、创业和建都的地方。所以这一次来穿什么样的衣服我想了半天,因为平时我在国际场合上演讲,我穿的都是西装,按照全球化的这个观点来讲,这一次我想了想我应当穿我们自己中国人的服装,穿我们的汉服。那么作为我的身份就是以一介布衣,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以一个炎黄子孙的角度,在这里发表一点我自己个人的随感,个人的想法,很多想法都不成熟,但是这些想法我讲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或许有一些启发。
第一个题目是“中华帝都全球手机之都”,这是我今天要演讲的第一个题目,这第一个题目也是临场发挥有感而发。为什么讲中华第一帝都?因为在二十年前,我曾经主编过一套大型的历史文化休闲丛书,这套丛书里边专门有一本书叫《首都中国》,《首都中国》这本书讲的是我们传统的观点,我们认为中国的首都,中国的第一帝都是安阳,为什么要定为安阳呢?殷王朝建都的地方。但是我一直很纳闷,第一个首都怎么会在安阳呢?我曾经也到安阳去考察过,但是一直心里带着这个疑问,这个疑问在我昨天祭拜了黄帝故里、祭拜了我们的人文始祖山,登上了山顶,我突然觉得我们新郑应当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中华第一帝都”,这是最响亮的名字。因为它是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在这儿出生、创业、建都的地方,怎么能不叫中华第一帝都呢?所以我们想我建议我们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你们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的文学家们、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们你们可以对这个问题开展探讨和宣传。
我为什么讲第一个题目,又讲了一个“全球手机之都”呢?在十几年前我因为工作关系,我到深圳市,当时深圳市有很多手机厂家在那儿,包括中兴、华为很多企业都在那儿,当时我跟时任深圳市的市委书记李鸿忠专门写了一个建议,我说深圳市要打造成一个中国手机之都,简称“中国手都”,手机之都,为什么?我说今天的文化已经在技术的高速发展面前,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们今天的朋友圈,刷朋友圈、刷微信已经占用了我们生活当中大量的时间,改变了我们交流和交换的各种方式。后来我们在深圳也搞过几次手机方面的论坛,我们当时工信部的几位部长老领导都跟我们一块儿聚在那儿,但是我今天到了新郑,我听新郑市的领导给我介绍的时候,忽然发现我们新郑市还有一个在崭新茁壮成长的这么一个生产基地,它就是我们的手机产业基地。那么像苹果的手机也好、小米的手机也好、乐视的手机也好都在我们新郑生产。我觉得我们新郑虽然我们有沉重的历史文化的包袱,但是我们在时代发展的脚步当中,我们毫不落后,我们甚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黄帝文化的基因传承在这里起作用,所以我们要把我们新郑打造成全球的手机产业之都,手机产业之都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它更深层次的是包含了文化。网络文化是我们今天在探讨黄帝文化这个论坛当中,是必须紧紧抓握住的一个关节点,这个关节点我们如果没有抓住,我们就会失去时代的制高点,我们就会后继乏人。所以在今天这个黄帝论坛上我第一讲就讲这个。
第二讲,我就讲了一个题目叫《什么是汉文化》。因为汉文化这个题目其实今天在这儿讲,我是在十年前已经开始讲了,十年前在韩国的汉城G20峰会的信息专场,当时他们大会邀请我去做演讲,我当时想了想,我讲什么好呢?我如果讲手机产业,那人家比我们强,我就讲文化,文化我们比你们底蕴深,你们韩国人是我们孙子。
所以我就在这个会上我就做了这个题目,我讲《再造汉文化圈——网络时代汉文化的全球机遇和历史研究》,我们不能撇开历史,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来讲我们汉文化是有一个重要的基础的。这个命题提出来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看到网络文化短短的20年、30年在全世界的风行,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根神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血液,影响了我们的基因。在这个背景下面,我们来研究汉文化,那么我觉得首先是汉文化在这个新的网络时代,它能不能存在下去,能不能继往开来,能不能影响全世界。
那么我们想首先我们以讲汉语这个人口它的覆盖量,我想在互联网时代、在未来的世界里面,我们可预见的时间里,世界上就是在网络时代就剩下两大主流文化,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这是因为它的人口方面所限。一切其他的文化都会被这两大文化所吸收、所消融,这是我们看到的、预想到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汉文化的全球机遇,因为别的国家你在文化上,你都不存在了,就我们两大文化存在。这两大文化之间的互相博弈会影响今后未来的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所以这个时候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内心升起一种极大的喜悦,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没有失败、没有落后,反过来我们今天已经正在反超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我们的互联网企业、我们的手机制造业、我们的通讯设备的制造业,以华为、阿里、腾讯、小米这些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作为炎黄子孙,它们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很重要,这个基础也跟我们的新郑有关系。
所以我想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接下去讲一讲汉文化是什么。因为我们今天一直讲中华文化,对汉文化的理解,我自己也想了想,什么叫汉文化?汉文化我想包含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以汉字为主的一切文化表现形式,包括我们的戏剧、我们的京剧、越剧、豫剧,包括我们的国画、书法,这一切文艺表现形式是我们汉文化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第二个部分,是什么?是它的价值观。我们汉文化的价值观是什么?或者是我们的汉文化哲学价值观是什么?这个价值观我认为包含了我们中国文化对天地宇宙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那么这个黄帝包括黄帝所创造的汉字,所创造的《黄帝内经》天干地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这一切都代表了我们的宇宙观、天下观。汉文化它跟所有的文化都不一样,它不是属于一个国家的,也不是属于一个民族的,它是属于世界的,因为它本来就是对世界的认识。所以我们从我们轩辕黄帝开始,他就是胸怀天下,对宇宙、天地的认识来进行创造的。我们的黄帝文化的基因是什么?因为汉文化的核心就是黄帝文化,黄帝文化的基因是什么?我每次到了河南,我说你们给我准备一碗胡辣汤,胡辣汤就是我们黄帝文化的一个很具象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讲呢?
我说我们的黄帝按照现代语言来讲、现代经济学家的语言来讲,他是一个最伟大的“并购大师”,这个文化的基因就是包容兼蓄,而且是以我为中心,你想他第一个兼并的对象就是炎帝,你炎帝了不起吗?你尝百草,你是农耕文化,你比我多强,但是我把你兼并,我用我强大的政治力,我用我的武功把你给征服,这就是我,你蚩尤厉害吗?你武功厉害吗?我用文字来把你打翻。所以中华文化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它就是在这么一种大兼并运作当中起来的。所以我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要靠这种兼并,靠这种深深的文化在起作用。 昨天讲解员给我介绍,说我们中国的这条龙是有熊黄帝的部落跟炎帝的部落、跟什么部落,有几个部落都联系起来,把龙的爪子、凤的爪子都把它用了,就各个民族、各个部落的图腾变成我统一的一个图腾,这就是龙,龙的图腾就是包容一切,把你的接收过来,这是我们汉文化。
汉文化的价值观它的宇宙观,它就是兼并融合统一,这是它的天下观。它绝对不会为地域所限制,我今天在河南,我就限制在河南,不是的。当时他已经雄视天下,在两千年前你想当时的东亚各国的文明都是在汉文化的光芒照耀下茁壮成长起来。这里边就是汉文化首先这个汉字,它是我们的宇宙观、价值观《说文解字》里边讲这个汉就是天书,天的中枢叫汉,所以地上我们叫中土,所以我想这是对应的。汉文化它是以这么一种雄视雄心统治天下的。我觉得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我讲汉文化第三个组成部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包括了饮食起居,包括了日常的审美,我们中国人他有他特殊的审美情趣,对建筑、对衣着、对餐饮我们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特殊的文化符号。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这一些东西都是在这里边融合的。那么汉文化它是包含了这三个部分。
这里边我再讲第三个大标题,是汉文化和中华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汉文化我觉得就是以我们黄帝文化为核心,随着历史发展与时俱进的一代接一代人的先哲贡献所形成的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在我们当下跟中华文化又有区别,又有共性。那么中华文化的发展它的核心就是我们的汉文化,我们现在讲中华文化是有56个民族,但是在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过程当中,大家知道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个国家,它们的血脉都消融在这个汉族的历史大熔炉里边。远的不讲,我们就讲人种,在我们今天中国的大地上,在我们汉族人的血统当中,我们既有蒙古人种的血种,我们也有马来人种的血种。 今天有先秦的专家在这儿,我斗胆讲一个在秦前我们中原地区的汉文化之外,还有一个百越文化。百越文化它的所属地域在哪里呢?就在我们今天的东南沿海地区,那么我们今天的上海、江苏、浙江就是传统百越文化里边的吴越文化。我们的福建、台湾叫闽越文化,广东、海南这一带叫南越文化,再往西南走那就是广西和越南的北部,叫向洛粤文化。但是在我们伟大的秦始皇伟大功绩下面,百越文化融入了我们的汉文化,成为了我们汉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组成部分很重要,对中国的汉民族、汉文化注入了新鲜的强有力的力量。
我曾经在20年前除了写了《首都中国》以外我还写了《人文中国》,写了《海洋中国》这些书,这些书它表达了什么?研究了什么?我在这里把我自己的心得体会讲一讲。 中华文化、汉文化在秦汉,秦归汉至,在中华大地的统一之后就是我们的汉朝把它固定了下来,我们的汉文化发展了一个第一次,这个我放在后面讲,这里边再讲一个中华文化,汉文化我们在当下应当怎么做。大家说你讲汉文化,是不是又讲大汉沙文主义,我说不是。汉文化它不是一个民族,它是世界性的、全球性的,所以我当年到汉城G20峰会讲完以后,我认为我讲的腔调很刺激人,讲完以后我就问韩国人,我说“你们觉得我讲得怎么样?”他们说讲得很好,我们就是汉文化的东西,我们就是汉文化的子孙,我们完全认同你的文化。后来我又应日本总务省、日本通产省的邀请又去把这个题目讲了一遍,结果讲了以后我问日本人,日本人积极性更高,他说“你讲得太好了,太对了,我们都是认为我们就是汉文化的,我们就认同这个。”回来我就琢磨琢磨,我说这个就是我们汉文化全球的这种普及。
这里面就讲到一个策略的问题,讲到一个战略的问题。今天我们讲中华文化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黄帝文化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汉文化,它绝对不是今天我们有些学者在大力提倡所谓的“国学”,几本孔子的《论语》,几本什么东西就能把中华文化全部代替,我很不赞成,我听了这些话我很不高兴。我认为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涵盖面的广泛、深刻远远要比几本《论语》要深刻得多。
所以我就讲我们的策略,对内我们讲中华文化,但是今天我们要走出去,我们走出去拿什么讲?我们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不对,人家不认同,但是汉文化作为全球认同的文化主流现象,已经被全世界人民所认同,被学术界所认同。所以我们要高举我们汉文化的旗帜,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把它扩大。 那么这时候我讲我第三个和第四个题目,就是汉文化的第四版,文化版图。我做了一个想象,就是我们今天大陆作为一个简体字的核心文化板块,这个板块用四个字叫与时俱进, 刚才讲的兼容天下,现在讲的与时俱进,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我们繁体字书写的时候有困难,特别是在现代时代传输这么快,我们做了简体字的版本,把它发展起来了,那么我想这版本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这个代表了我们汉文化的核心,我们完全没有道理自暴自弃,现在很多一些小文人或者一些酸溜溜的文人,他们老抱着繁体字怎么美怎么好来说这个事儿,我认为古人创造的繁体字我们应当尊重,但是古人他们创造的是什么字呢?对吧?所以我们今天我们把汉字简化也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它符合了我们生活的趋势,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一定要有文化自信,一定要有道路自信。
第二大板块是什么?是我们东邻日本人,日本是汉文化的第二大板块。我到日本去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我们已经失去了汉唐的这种风格,但是这些风格在日本有遗存,而且保护得很好,原汁原味。所以它是我们汉唐乃至两宋文化的遗存,保护得很好。 所以这是汉文化的第三大板块,是南半岛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你去了以后会发现明朝文化很有鲜明的特色,这些文化的特色都是我们汉文化接下去要走向世界“一带一路”的文化基础。 除了南半岛以外就是我们的香港、我们的新加坡,我把新加坡也是说成了我们,因为在文化上我们是高度一致高度认同。但是这种文化它都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和作为一种历史遗存,或者活的文化物存在。这是我们汉文化最大的喜悦,我们体现了汉文化的与时俱进与多元化的这种关切。 台湾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华民国”的文化遗存,它们今天讲的话讲的语境、使用的字包括跟我们的价值观,都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允许它存在,因为它都是我们一个文化里面的一个支流。
香港文化,它是跟海外西方文化交融得比较好的一个文化,新加坡文化,包括南洋文化,甚至世界各国的文化,各种唐人街这种都是我们汉文化的海外岛屿,我在20年前写《国事论衡》的时候当时写了一本书叫《海洋中国》,副标题是文明重心东移与国家利益空间,当时要写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人给我提出警告,说你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河殇》的教训你还不能吸收吗?海洋文明这句话你能提吗?我说这本书叫叫海洋中国,我没有提海洋文明。我说请问我们中国文化的属性是什么?是大陆文明吗?是海洋文明吗?我认为非也,我们的文明属性、我们是大河文明,我们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这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我们的文化属性就是水,水的属性它是变化万万千,遇寒遇干遇什么的情况下它都会变化,它始终生生不息。《易经》里边有一句话,叫“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是生生不息,所以我们中华文化、我们黄帝文化秉承了这个宗旨,所以我们一代接一代人的生育我们的发展、我们的人口基数人口红利,使我们的国力强盛到马上就能登上世界第一的舞台,我们又重新夺回了我们一千年、一百年前失去的,但是我不能不对我们过去的政策提出质疑。我们所谓的人口论、所谓的计划生育,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产生了很大的伤害,对我们的中华文明伦理道德也是有悖的。这里边刚才讲到中华文明,中国的大河文明,中华文化我认为它大河文明当中有三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