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西亚斯人



01
再回首


陈义初接着换了一个角度说:“从进口的角度讲,就是进口的原料。西亚斯学院招收的不是社会上最优秀的高中生。但从出口的角度说,不是最优秀的甚至是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在西亚斯的学习,获得了不错的就业就会,这就是教学方法的成功。西亚斯做出了卓尔不绝的成绩。下一步,如果从一部分专业变成能招收更优秀的生源,比如从某些专业科目开始招收一流学生,那就会越搞越好,逐渐成为一流大学,实现陈肖纯先生办学初期的梦想。”


 陈肖纯的补充描述  

          

在2008年夏日的一天,我乘公交车从郑州到了新郑汽车站,而后打了一辆出租车去西亚斯。司机是一位年轻人,我问他西亚斯怎么样。他说,西亚斯现在的名声是打出去了,今年,凡是坐他车的学生,说起来都找到了工作。原来新郑没有多少出租车,现在好几百辆,遇到开学,拉的大都是西亚斯的人。他还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郑州汽车南站,每到开学期间,到河南各地的车牌前,只有到新郑的车载满人开走了,站牌下还站着拐弯的长队,等车的人大都是西亚斯的学生。

我问他知道西亚斯创办人陈肖纯吗,他用朴素的语言说:“听说过,没有见过。那人家不简单,听说是咱中国人,去美国留学回来办学的。”

不到15分钟,车到了渔父子路,在校门口停下来了。我给了他钱,又问了他一个问题:“小伙子,你知道这校园里最高的地方有个‘渔父子亭’,关于渔父子的故事,你们当地老百姓是怎样说的呢? ”

“那人们都说,是渔父子俩救过伍子胥的,后来这里就有了个渔父子冢。”

西亚斯校内的渔夫子亭

我知道当地人都知道渔父子的故事,没想到他这么简单地说了一句就停止了。我想让他细说说。司机羞涩地笑了:“俺可不敢说,你是西亚斯的老师吧?说错了,你们笑话俺了。”

小伙子在西亚斯这所漂亮大学的门口,是出于对知识的敬畏,而不敢对一个他自以为是大学老师的人侃渔父子的故事。其实我知道,传说中老渔夫救伍子胥,渔夫的儿子救郑国,这个两千多年前发生的故事,当地人是家喻户晓的。

一天傍晚,我顺着校门口的渔父子路,走到不远的一家小饭店前坐下来,因为他家的客人不是很多。店主人近60岁的样子,非常热情。听我说起西亚斯,就以为我是西亚斯的老师,于是喷起来(新郑人管聊天叫喷喷):“西亚斯每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大会,我都进校园里去听听,很有意思,陈肖纯讲话不拿稿子,水平高得很!思路宽,看得远!不仅是不拿稿子,那市里也有领导讲话不拿稿子的,不中,差远了。还有那些陈肖纯请来的外国专家,讲得好!陈肖纯相貌不凡,懂政治,懂商业经济,懂教育,懂外交,还平易近人。听人们说,他很有外交能力,很会谈话,思维方式与一般人不一样,与咱政府领导谈话,不一会儿就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让别人重视他,支持他的事情。”

看来,陈肖纯在当地民间已经颇具传奇色彩。

作为一名中美合作大学的创办人与管理决策者,陈肖纯出了一道题,刮起了一场头脑风暴,举重若轻地就得到了一个西亚斯国际学院十年历程的形象性总结。但毕竟时间急促了一点,每一位发言者事先也没有对如此的描述形式有所准备,只是闪电般地将自己在西亚斯多年工作的感受、经验、见闻、教训等,以一种形象比喻呈现出来。有的比喻贴切、生动,耐人寻味;有的则抽象、理性化一些。而陈肖纯本人在会上只是将大家的意见来了个投票汇总,并没有表达自己的答案。

信阳会后,有一天我被他邀请坐他的车一起去郑州。从西亚斯到郑州市中心大约需要45分钟,借此机会,我找了个话题,主要是想听听他对自己在信阳会议上出的那个题目,是怎样的一个答案。

“理事长,外教安庆祥快要回美国了,他对我说了对西亚斯的印象,很有意思。他说,西亚斯学生不是美国的学生,也不完全是中国的学生,他们有中国的脑子,再加上美国的脑子,就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我没有等他回话就接着说下去,“你在信阳出了个题目,让大家把西亚斯的十年当成一个人来概括描述一番,那你自己对西亚斯是怎么看呢?”

这下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语速很快且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外教总结得很好,中国人的脑袋加上美国人的脑袋。但是他没有说完,什么叫中国人的脑袋?什么叫美国人的脑袋?中国学生勤奋、刻苦、死记硬背,死记不好吗?有些内容需要勤奋记忆、下功夫。中国人对教育比美国人更重视,那边的孩子你学不学无所谓,不像中国人这么重视,中国人打破脑袋也要挤进学校去学。西方人注重创新、参与、独立思维,这就是美国人的脑袋。那么中国人的勤奋、刻苦加上美国人的创新、灵活性思维,不就更强吗?!脑袋就好比是一个容器,把它里面没有用的东西掏出来,把有用的东西放进去。这就是西亚斯的优势,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越来越凸现出来。比如师资,西亚斯就是综合性的,中国老师能够将中国观念教得更强,那美国老师也能够将美国的观念教得更好。”

他接着又引申开来说:“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加上西方先进的文化,中国就会越来越强。中国有教育家孔子的哲学思想,在唐代鼎盛时期,哲学、文化都很优秀。西方近几百年的发展,在好多方面超越了中国,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得不面对和学习的现实,比如他们的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包括好多领域里的做法。但中国文化的根基不能丢。现在社会讲创新,教育也应该创新。中国要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不就是虚心地向西方学习,才发展到今天这样进步的现实吗?把这个大的例子缩小到西亚斯学院里来,道理也是也是一样的。”

随处可见的西亚斯校训

“信阳会议上有人说西亚斯长得太快了,像《西游记》里的哪吒,”我转换了一个话题说,“西亚斯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

“这一点,我觉得郑州大学校长曹策问说得很形象,他说西亚斯人就像早期从欧洲飘洋过海到美州大陆的清教徒一样。”说起西亚斯人来,他颇为自豪,“是的,西亚斯的每一位员工,就像早期从欧洲飘洋过海去寻找梦想的清教徒,他们不怕困难,向上,不顾一切争取,这就是西亚斯精神。西亚斯的许多特点,从西亚斯的‘文化十条’中反映出来。成功的组织就有成功地文化。西亚斯有比较好的文化。比如,大家公认的是西亚斯校园好,有个好庙,那就是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最初是八条,最后改为十条,加了两条。一个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是什么来着?”

“是没有任何借口。”坐在司机旁边的秘书楚金金提醒说。说着,楚金金向后递给我一张便笺纸,上面是她刚刚书写出的西亚斯的“文化八条”:1、学生第一2、教学质量第一3、工作效率第一4、创业精神5、勇担责任6、遵规守纪7、没有任何借口8、细节决定工作效果9、看到问题就解决10、优化工作环境和秩序。

西亚斯新文化十条

我又转移了一下话题:“在信阳会议上,说成绩的有,说问题错误的也有。这说明西亚斯的民主气氛是……”

他在我故意停顿的时候接上说:“是比较浓厚。西亚斯鼓励和谐的民主氛围,只有民主,人们才有可能说出存在的问题。西亚斯是民主的,团队参与。对人的批评也比较尖锐,但是还不够。西亚斯之所以在文化八条的基础上加两条,就是因为存在两个突出的弊端,不注重细节,找借口推诿责任。一个人自己的思想比较容易统一,一个团队比较难。我不可能把具有同样思维模式的人引进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学识、背景、品德都不一样,如果要形容早期的西亚斯文化,那绝对是多元的、错综复杂的个体组合。西亚斯开始起步非常难,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包括领导,他们各自带来一些经验,也带来一些旧的观念。每当发生严重冲突了,我就站出来交锋。有的领导,带有权威资历,对别人是有影响力的人。你注意到在会上有人讲了自己的观点后立刻就有人拍手,但拍手人未必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正式的大会上不能辩论,如果开个辩论会,不说输赢,就是讲道理,那么人们就会分析思考辩论双方谁更有道理。只有在争论中才能发展。从办学开始到今天,好多人不愿意变,西亚斯十几年来一直如此。变就意味着多付出,但只有付出代价,才有可能取得你希望的效果。”

“我在校园里听很多人讲,西亚斯学生活动太多了,说这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活动少,每天背课本,考试分数高就是质量高吗?”我有意地问了一个西亚斯敏感的话题。

他激动起来,语速似乎快了一个节拍:“我让西亚斯歌剧系的师生们去了美国加州艺术大学看,那里每天中午、晚上,一个星期七天都有节目。我再重复一遍,每天中午、晚上。他们不靠作业,就靠活动项目。你说就艺术这个专业,不练出得了成果吗?这只是一个例子,当然西亚斯的活动也包括文化学术活动。有些人就是用类似的落后保守观念来指责西亚斯新的做法。我就是用美国新的理念来与学院内旧的理念博弈。西亚斯学院学生就业好,如果每个学生对西亚斯不满,能够就业率好吗?人都是有惰性的,来西亚斯的人也许在原来的学校就活动少,不做事或没什么事做,长期养成了一种习惯。他们反对西亚斯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不想活动。真正的好大学是活动多的,尤其是学术、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一个大学应该有自由的学术氛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否则就叫研究所或工厂不就得了么。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能改变的,人的韧性相当大,为了生存、事业的需要,完全可以改变自己,你不改变就失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是在改变吗?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团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吃过午饭,从郑州返回时,汽车先拐进了河南中医保健医院。陈肖纯说他约好了在这里做保健按摩和治疗,顺便也邀请我上楼去看看。在一间治疗室内,一位中年女士、王大夫先为他做按摩,我就坐在沙发上与他聊天。按摩完了,陈肖纯爬在床上,开始为做腰部的拔火罐和针灸。王大夫告诉我,陈肖纯的腰部由于运动而产生了腰肌陈旧性损伤。她指示给我看,一边高一边低,非常明显。火罐拔上后,里面的皮肉立刻高高隆起,且变成了酱红色,她同时将长长的银针扎在腰部不同穴位上。王大夫又说,你看,颜色深的就说明比较严重,里面有问题。果然,同样的火罐内,他腰部低的部位其隆起的皮肉就颜色深,且发黑,而另一边则颜色较浅。等火罐去掉,拔去银针后,王大夫又用一小锤在他腰部敲打,但这回不同的是每敲打一次,陈肖纯就呲牙咧嘴地高喊一声,仿佛疼痛难忍的样子。 经问王大夫才得知,原来那小锤上面布满了短针,在小锤敲击的地方就慢慢地渗出血来。血的颜色仍然不同,王大夫说严重的地方渗出的血发黑。陈肖纯的后腰上简直就是一副惨不忍睹的样子,一圈圈的火罐印子,再加上一团团不规则渗出的血。

“理事长,你1982年就到了美国,算起来你在美国生活的年限比在中国长啊。”我对着爬在床上他说,“你对这腰部里面的损伤问题,就相信中医的火罐和针灸?这家伙可痛苦难忍啊。”

他苦笑着说:“我在美国的时间看起来是比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长得多,但实际上还是在中国的时间长。1998年成立了西亚斯国际学院后,我每年大约有60%的时间在中国。这个针灸火罐非常神奇,效果也很明显。”

“美国人相信这个吗?将针深深地扎进皮肉里。”我又调侃地问了一句。

他立即收敛了苦笑说:“相信啊,信得人很多。我姐姐是学医的,她就在洛杉矶开了个中医院,每天都有好多人排队,一个月的收入相当可观。有时候我们家里人还得去给她帮忙招呼。”

西亚斯图书馆夜景

当他起身穿衣时,又笑着对王大夫说,你有这样的医术很厉害,如果有机会我要请你到美国去传授经验。王大夫笑了,也许她是当笑话听了,可也许陈肖纯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

在回郑州的路上,我就在想,陈肖纯虽然早已是个美国公民,在美国也生活二十多年了,但他骨子里仍然是个中国人。在他的身上,中美文化的烙印有时候就重合在一起,让你难以分辨他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哪些是属于美国的,哪些是属于中国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