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西亚斯人


题记:2018年8月,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领导带队,国际教育学院21名一线英语教师赴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EFL教学培训。27天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对每一位老师都是一段深刻而难忘的经历,下面请赴美的老师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图为学习教师与富特海斯大学校长合影)


    2018年8月1日,我们踏上了前往美国堪萨斯州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的路程,开始为期一个月的EFL课程培训旅程。十五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长且疲惫,但是从我们抵达机场的那刻起,美方负责人Cindy等人一直陪伴我们左右。从协助我们入住舒适的酒店,安排丰富有趣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科技自然博物馆的参观,到提供使我们收获丰富的EFL课程培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合作院校以及姐妹城市对我们学习的全方位的支持。

—— 栗妍老师


(图为赴外学习教师参加富特海斯开学典礼)


        在丹佛举行的国际姐妹城市大会上,我们聆听了全球几十个国家代表的发言,与他们互动 。在讨论一带一路议题时,我见到了中方代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参加活动的间隙,有人问我是韩国人吗,是日本人吗?我都很耐心地解释:“不,我是中国人。”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件事任重而道远。我们出国就是祖国的活名片,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外国人认识到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不争的事实。

—— 姚金芳老师


(图为富特海斯大学旧址风光)


        在丹佛市参加的国际姐妹城市活动让我初次对“姐妹城市”有所了解,对新郑市与富特海斯市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了解,对国教院与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的合作办学培养学生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 许晓楠老师


(图为赴外学习教师近距离观看橄榄球队训练)


        我们在静谧的海斯小镇刚落脚,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大学学习气氛。富特海斯州立大学是海斯小镇乃至堪萨斯州的标志招牌之一,在街道、商铺随处可见福特海斯州立大学的老虎形象Logo,这使我们感觉非常震撼:一所大学如果能够使其学校文化自成体系,进而成为所在地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标志,那必然会波及到周边居民的生活、意识,真正能够做到由教育带动科技、提升经济,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 巢宸牧歌老师


(图为赴外学习教师在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的合影)


      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美国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活动的丰富性。无论是在姐妹城市论坛上听到的讲座还是富特海斯大学的讲座,基本每个演讲者都有幽默的一面,使气氛很轻松。美国老师很擅长用活动来组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辅助帮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在我的课堂上,我要尽量用到在美国学习到的这些教学方法以及各种sponge activities, 学会吸引学生,适当地引入各种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起来。

—— 贾亚丽老师


(图为富特海斯大学校园风光)


      在富特海斯州立大学,通过聆听Sharon Graham老师和其他教授的讲座和培训课程,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交际教学法这一教学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集体备课、小组活动和示范课等学习,本人收获很大,同时不停地思考以下问题: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考试还是交际,或是两者兼之?同传统的大学英语相比,Pathways这套新教材有何不同?两者的优缺点是什么?在课堂上避免填鸭式教学?真正帮助学生发现学生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孙美娟老师


(图为等校车间隙复习一天所学的老师们)


       此次EFL培训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每天上午会有不同的教学专家给我们做一个小型的讲座,结束以后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下午是Sharon以我们要教授的Pathway的教材为范例,给予一些教学方面的建议,整个培训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教案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 姚依萍老师


(图为赴外教师参加国际姐妹城市议程会议并发言)


      在此次培训中,我倾听了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的各位优秀老师的精彩的讲座和耐心的指导。Jochum博士认为,在EFL教学中要以交际语言教学为主,强调交流在语言课堂上的重要性;Mehran介绍了EFL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给出了许多多样实用的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方法;除了讲座,培训还邀请了富特海斯学校里的EFL教师进行课堂展示,为我们展示了真实课堂的样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EFL课程。

——王晓忆老师


(图为海斯市夜景)


      美方项目负责老师Sharon以Pathways第一册课本的Unit 1为例,带着大家详细地分析了每一部分的内容及使用方法,分享了可运用的多种线上和线下资料,使我们快速熟悉了课本的结构和设计理念。印象最深的是Dr. Jochum对二语习得的阶段划分。他将学生二语习得划分为五个阶段,对每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对语言的态度及表现进行总结,并对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提问策略及方法给出了中肯实用的建议。美方教师介绍了多种课堂活动,如interviewing,clock partner,dancing line,bingo,jigsaw等等,操作性强且趣味十足,我已在课堂上运用其中几种方法,课堂效果较为理想。

—— 陈昕老师


(图为老师们在富特海斯大学餐厅合影留念)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我很幸运西亚斯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深入美国接受培训感受当地文化氛围。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充实紧凑,除了接受教学培训,美方还为我们安排了多种多样的精彩活动。我们参观了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看到了美丽的校园、用功的学生、辛勤教学的老师。还参观了多种类型的博物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的恐龙博物馆,里面的标本和馆藏的规模以及真实度实在让我惊叹!

—— 潘冬欣老师


(图为教师参观cosmosphere航天博物馆)


      日常的饮食是我最大的挑战。西餐,没错,西餐与中餐完全不同。每餐多以冷食居多,甚至早餐的牛奶都是冰冷的。当地的人们习惯这种饮食方法,而且吃的津津有味。坦白的说,作为从小生长在中国的我来说,一开始是很不习惯的。但是,几天以后逐渐适应并开始慢慢喜欢。回国以后,甚至开始怀念西餐。

——魏宏泽老师


(图为老师们在市区餐厅等餐合影留念)


      令我印象最深刻是美国博物馆,不管是去参观的科技馆还是航天博物馆,都让我深深触动。美国的父母都会在周末带孩子去博物馆,让孩子从小都受到知识的熏陶,而且美国的博物馆不是简单的把历史陈列在那里,自己去读,而是会以一种非常有趣的形式演绎出来,他们用类似于小品的形式把晦涩难懂的历史讲解出来,不光是小孩儿,甚至一些成人也会被吸引。在航天博物馆,有现场实验展示,有星空模拟,各种各样生动的形式都会让孩子们不仅学到知识,而且不会因为知识枯燥而失去兴趣。这种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让我深深感受到美国不一样的教育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   杨朵朵老师


(图为太阳再晒也要进行的小组讨论)


        近一个月的在美学习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不同于我们的美式生活方式与学习模式,每个人身上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仪式细节的重视使我印象颇深。我记得每天接送我们往返于校园和酒店的校车司机热情友好的笑脸;我记得在每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分组进行的小组讨论,不仅帮助复习巩固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新方法新理论,我也从其他老师那里收获了新的理解视角;我记得在教室里Sharon为我们举办的八月庆生会,这也许是我们唯一一次在美国度过的生日,怎能不印象深刻呢。这次培训的成行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努力与帮助,特别真诚地想对所有人说一声:谢谢!今后,我们继续努力吧。

—— 王皓老师


(图为全体培训教师在教室合影留念)


        在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的一个月‎培训学习中,我亲身经历了中美文化差异下课堂教师的不同模式,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终身学习,不断学习。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各种知识的成功涉猎者。在美国培训期间有幸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流,了解了他们所处国家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丰富我的课堂教学,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教授学生不同国家的文化,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网络和课本之外的知识。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需要吸纳。‎教师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有底气。

——王煜老师


(图为临别前老师们写给授课教师的感谢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