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荐文转载】你的课堂是真互动?深度互动十种方法+六个赛道的实例:一流课程和教创赛必知 来源 | 肯学君 推荐人 | 张俊男
教学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中最大的挑战,个人认为是,如何和学生深度互动。
传统课程老师像在唱独角戏一样,但
现在
一些
老师,为了
参加
教创赛,或者申报一流课程,在课堂上进行
浅度互动甚至是虚假互动,这似乎比唱独角戏也好不了多少
。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一对一指导教创赛和申报一流课程的实际体会,提出课堂深度互动十种方法,并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基础课、课程思政六个赛道的一门课程为例,说明如何和学生深度互动。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语言沟通、情感表达、行为反应和文字传递等方式引起师生行为和心理之间朝着知识探究的积极方面转化。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只有形式、没有行为和心理积极变化,为了互动而互动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有以下四种虚假互动。
目前,不管是教学创新大赛,还是一流课程申报,在其评价标准中都将课堂互动作为“好课”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许多教师为了迎合这一标准,产生了“为互动而互动”的跟风式心理,使得教学过程只注重形式而偏离了教学目标。





01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02
线下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0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评审指标

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需要教师依据具体的学科、具体的知识或问题及具体的情境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在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了课堂的“热闹”“气氛”而采取了不适合的互动形式,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顾上一节课或前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内容,采取自己复述让学生回答“是不是”的互动形式,这种没有思维含量,只是对识记性知识的互动不是真正的互动,也不是深度学习。对于应用性知识的教学,许多教师只满足于一些浅显的互动,也就是教师经常关注“为什么”(置疑),而缺少“是什么”(置境)的提问,使得学生难以接近问题的核心,难以形成深度学习。
“程序”式互动是教师主宰课堂下的一种互动形式。许多教师习惯于教什么、怎么教由自己说了算,教师为了顺利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喜欢将符号知识预设成若干个问题情境和封闭式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开展探究、讨论等互动学习。由于教师已经对问题进行了预设、问题又是非开放式的,所以,这种课堂互动是在教师控制下的虚假互动。
如,教师事先设计好了实验的方法、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设计,按部就班地演示一遍就可以了,这种看似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实际上由于学生没有真实参与,所以无法培养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及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事先设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无视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管制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对于超出自己预设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干预和压制。
“程序”式互动的课堂不是师生思想碰撞火花的课堂,不是学生智慧之旅,也不是师生真实探究知识、表达情感、思辨争论和生成创新之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想没有得到真实的表达、思维没有得到进阶、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只是教师为了互动的一种课堂“程序”。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学难点有效突破,教学目标完美达成,教师将复杂性高、推理性强、难度较大的问题交给“优秀”的学生,问题探究等互动部分被成绩“优秀”的学生“包场”,而其他学生则只能参与一些低层次、识记性和聚合性的简单问题的互动,教师对这些游离于真正课堂互动之外,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不闻不问。
“替代”式互动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况看似由于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导致部分学生的课堂互动被“替代”,实际上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没有将互动问题的坡度设计得更小一点,将互动的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更多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给学生。“替代”式互动看似学生问题,实则是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缺少教育情怀,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就不会被完全激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创设的探究问题比较松散,模糊,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教师的用意,导致课堂互动比较随意。教师没有及时对互动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拨,导致课堂互动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科本质,不能聚焦问题的核心,这种课堂互动环境看似开放、轻松、自由,实则是“无序”和“无效”的课堂。
建立在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中的课堂互动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绽放,沟通合作有效开展。但是,自由不是无序,建立在一定轨道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时,只有有序的课堂互动才会避免不道德、不真诚、不真实的课堂互动,才会让互动发生在学生的思维和态度上,才会让学生在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上得到发展。
1.问题导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洞察力。例如:在哲学课上提出一些哲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然,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如“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2.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商业课上,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按照所学知识模拟并经营自己的公司。这里要注意学生的经验基础,否则也是浅度的互动。
3.案例研究: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深入思考更广阔范围问题的解决。我从企业进入高校十多年来,一直深度实践案例教学,很多学生(包括本科生、MBA和企业高管)告诉我,说我的案例教学让他们深受启发,而不少老师的案例教学“太浅了”。
4.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角色接受力。例如:在外语课上,让学生扮演曾经造成过历史性影响的人物,用所学外语来逼真地演绎角色。
5.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计算机科学课上,让学生参与开发软件项目进行实践,帮助他们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技术。个人认为比较好也是一直在深度实践的方法是,将项目实践贯穿课程全过程。
6.艺术表现:让学生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演奏自己喜欢的曲目,锻炼音乐技能和自我表现能力。
7.构思探究:让学生在课上自由思考,构建想法和实现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物理学课上,让学生自由构思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研究一项物理定律。
8.展览展示:让学生通过展览、展示等多种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艺术史课上,让学生通过画廊展览等方式来呈现自己对某个古代艺术时期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同学参观欣赏。
9.报告与辩论:让学生通过报告、辩论等方式,深入探讨各种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社会学课上,让学生探讨某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10.游戏互动与反思: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人文史学课上,让学生在研究某个历史时期时,“地图游戏”反思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思考如何更好地总结所学知识。这也是我的创业管理课程经常采用的方法。
下面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基础课、课程思政六个赛道的一门课程为例,说明如何和学生深度互动。
1.新工科:计算机网络
(1)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相关问题,如网络安全、网络协议等。
(2)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网上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和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协作,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案例研究: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如SSL(Secure Sockets Layer)握手协议安全漏洞问题。
(4)角色扮演:模拟计算机网络攻击事件,让学生扮演攻击者和受害者,体验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5)项目实践: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网络系统,从硬件选型、架构设计到系统实现,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
(6)构思探究:让学生自主构思一个网络安全问题,通过实验和模拟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2.新文科:历史文化
(1)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对历史文化的问题,如何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当代的文化价值。
(2)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程中分组,共同参与历史文化研究,交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
(3)案例研究:分析历史文化事件的社会影响,如对当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
(5)项目实践:通过实地考察,进行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行,学生自己策划行程,体验不同文化地区的文化背景,实现实践认知和文化交流。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体验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3.新医科:防治疾病
(1)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出各种防治疾病的问题,如如何预防肥胖症、控制糖尿病。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各种防治疾病的情况,调查当地的信息,制定有效的防疫措施。
(3)案例研究:以特定的人群防控为主题进行案例讨论,分析防疫措施和疾病传播途径。
(4)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医生或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更好地了解健康知识。
(5)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防疫宣传,发挥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沟通技巧。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体验到的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提出新的方案和建议。
4.新农科:生态农业
(1)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生态农业方面的问题,如如何平衡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参观农场、研究生态农业,共同讨论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3)案例研究: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分析影响生态农业的因素。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农民、政府官员、环保志愿者等角色,模拟各种生态农业场景和情况,并讨论解决方法。
(5)项目实践:让学生亲手体验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通过栽培有机蔬菜、植被修复等方式体验生态农业知识。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势,并就如何推广和实现生态农业提出建议。
5.基础课:数学分析
(1)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出数学问题,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如“曲线的切线是什么?”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共同解决数学分析问题,交流各自的思路和解法。
(3)案例研究:引入经典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数学家,模拟数学问题研究的情境和过程。
(5)项目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学分析作业和练习,巩固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数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练习。
6.课程思政:公民道德与法治
(1)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出道德和法治背后的问题,如如何保护人权和公正法治。
(2)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社会道德和法治问题,探讨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道德和法治目标。
(3)案例研究:引入典型案例,如社会公正、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相互制约的情况,让学生分析社会道德和法治现状。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和公民等角色,模拟法庭审判和诉讼情况,并讨论一些敏感问题。
(5)项目实践:通过座谈会、文章写作等方式展开社区和学校的公民道德和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素质和法制意识。
(6)反思和总结: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社会道德和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温馨提示:若需“一对一”
教学创新大赛或
一流课程建
设
指导,请加“肯学君”微信(微信号:YJ13821645855)。
若对“教学创新”感兴趣,可关注“肯学君”微信公众
号;若不想错过“肯学君”的文章,须进行以下操作:
进入“肯学君”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指导教授简介:
全国知名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教育背景横跨多个学科(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十余年名企管理及创业实践经历,十六年深耕教学创新,近两年潜心教学创新大赛。
获首届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任第二/三届多个省赛/校赛评委,曾为全国高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赛培训数十场,一
对一指导多人参赛(涉及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基础和思政六个赛道),
其中有十余位获第二届大赛国赛或省赛一等奖,多位已晋级第三届国赛或省赛。
两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混合一流课程负责人,并任评审专家,一对一指导多位教师申报一流课
程。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获全国百优教学案例奖、全国优秀微慕课第一名、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讲慕课全国上千所高校的50余万学生选学,主讲MBA、DBA及高管培训课程广受好评。
一对一指导内容(教学创新大赛):
-
总体教学设计和赛道选择
(专家视角:如提供大单元设计的总体思路和选择合适赛道建的议)
-
教学大纲提升
(评委视角:按照总体教学设计,完善大纲关键点及细节)
-
课堂实录教案优化
(学生视角:提供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具体教学实施思路,支撑总体教学设计,体现“两性一度”)
-
教学创新报告打磨
(评委视角:标题凝练、痛点挖掘、方案匹配、成效突出、细节完善)
-
现场PPT汇报与问答演练
(评委视角:标题再凝练、提纲再对标、教学再设计、PPT优化、多元沟通训练、问答预演)
一对一指导内容(一流课程建设):
-
课程总体设计与申报类型选择
(评审专家和成功申报者视角:重塑目标,重构内容,解决复杂问题;对标评审标准,确定最具优势的一流课程申报类型)
-
申报书打磨
(评审专家和成功申报者视角:
创新点与特色凝
练、痛点挖掘、方案匹配、成效突出、细节完善
;课程思政点的选取与融入
)
-
说课及课堂实录优化
(评审专家和学生视角:提供具体教学实施思路,支撑课程总体设计,体现“两性一度”)
-
佐证材料准备
(评审专家和成功申报者视角:一节课教学样例说明
提升,支撑课
程总体设计,完善关键点及细节;
基于数据的其他支撑材料
)
-
深度研讨与答疑
(
评审专家和
成功申
报者
视角:申报案例、技巧和心得分享
)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更正或删除,联系电话:0371-6260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