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宋小芹老师为全校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精雕细琢,以“磨”促教——如何打造一堂“问题导向、思维碰撞”的优质课》的专题讲座。讲座通过示范课展示与教学设计深度解析,生动呈现了如何将技术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打造既有专业深度又有育人温度的优质课堂。
示范课展示:技术为体,思政为魂

在第一环节中,宋小芹老师以“技术双刃 法规护航——从断网攻击看ARP何以偷梁换柱”为主题,现场讲授了一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课程以“断网攻击”这一现实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ARP协议的核心原理。从ARP的功能、解析过程、缓存表和工作流程,到ARP攻击的技术实现,再到“技术双刃”的辩证伦理思维。整堂课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既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自然融入了思政元素。
在授课过程中,宋老师巧妙运用 “辩证思维”阐释技术的双刃性,以“诚实诚信”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行为的道德边界,通过布置课下作业(用AI技术分析针对ARP攻击的防御机制都有哪些?)激发学生“攻防平衡”、“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思政元素的融入如春风化雨,实现了专业知识与美德、与哲学伦理的和谐统一。
教学设计解析:以“磨”促教,打造思维课堂

在第二环节,宋小芹老师结合示范课,深入剖析了优质课程的设计理念。她强调,一堂好课应当像一部精心打磨的戏剧,教师需兼具“编剧”与“演员”的双重角色。
“编剧”:设计逻辑严密的知识链,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教学设计,写好剧本;
“演员”:通过语言表达、情境创设和节奏把控,甚至是语音语调语速的细节把控,增强课堂感染力,吸引学生投入演员演绎的“剧情”。
此外,宋老师提出课堂互动的两个层次:形式互动(提问、手势、眼神等)和内在互动(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她指出,最高级的互动不仅是简单的形式互动,更是师生之间思维碰撞,甚至是更高级别的:情感共鸣。
总结:教学的艺术在于“润物无声”。
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宋小芹老师通过生动的课堂示范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向与会教师展示了如何以“磨课”精神雕琢教学设计,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宋老师的经验,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质课堂。
主讲人简介:
宋小芹,中共党员,副教授,主讲《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等课程。2024年8月获得ISW教学技能国际认证证书,2025年1月获FDW教学引导员国际认证证书。2025年3月被聘为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师发展培训师。2024年8月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24年6月获郑州市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高等院校重点科研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授课注重内容的逻辑性,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