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理论学习

保持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0-27   点击数:

分享到:


保持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

王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自觉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政治密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逻辑。

集中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看,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综合性变革,它是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结构各个要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关键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改革就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启新的伟大变革,关键就在于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不断解放思想,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共同致力于改革开放伟业。可以说,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同时又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拓展的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取得这些成就的秘诀在于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领导,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的根本保证和最大政治优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启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关键就在于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党的“四自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任务更繁重,面临的风险挑战更艰巨,这就要求更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面对更大的挑战、更艰巨的任务,必须不断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以更加坚定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四自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践要求

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必须科学把握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要求,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提升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本领。

始终保持党的自我革命的主体自觉。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直面前进路上的问题,勇担历史使命,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要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大制度优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自觉。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是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高度自觉的价值遵循。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动力,新需求产生新行动,新行动带来新发展,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既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更是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的需要。

一体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一体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设定了新的时代任务。面对新的时代任务,党的自我革命需要从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个方面着力,一体化深入推进。一方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当前重要的战略任务。党的领导直接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使命和艰巨任务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更为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现实要求,在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基础上,必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了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必须把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提升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现代化建设能力,为完成改革任务锻造强大的组织力量。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在于以制度规范为基本着力点形成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如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监督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朝向法治化、规范化发展,以健全的制度和规则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党纪国法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得以强化,并形成长效机制。同时,面对新的使命和任务需要不断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社会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引领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革命,以党的初心使命作为共同价值遵循,以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从中央到基层的党组织架构作为共同组织基础,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总抓手。这一内在逻辑推进了党的自我革命的规范制度体系建设,能够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社会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不断推进。这样,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就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姜晓磊

 

上一条: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生态
下一条: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大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