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贤特色课程|“河洛问鼎·文脉溯华夏”——河南文化寻根之旅
2025年3月6日,启贤住宿书院B008多功能活动室内座无虚席,由书院学生主管王晓蕾主讲的"河南文化寻根之旅"主题特色课程在此成功举办。本次课程以探寻中华文明发源地为脉络,通过系统梳理河南历史文化脉络,为在场学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开篇:河南为何是中华文明摇篮?
地理定位:
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连接南北的枢纽,孕育农耕文明的沃土。
历史轴线:
从仰韶文化(7000年前)到夏商周三代都城(偃师、安阳、洛阳),从汉魏洛阳的“天下之中”到隋唐汴梁的盛世繁华,河南始终是政治、经济、文化核心。
文明符号:
甲骨文、汉画像石、唐三彩——河南用实物印证“何以中国”。
核心篇章:解码河南文化四大支柱
黄帝文化:民族的根与魂
新郑黄帝故里:炎黄子孙的精神圣地,拜祖大典凝聚全球华人认同。
黄帝贡献:制衣冠、建舟车、创文字,奠定华夏文明基础。
贰
文物瑰宝:
镇馆之宝的无声史诗
贾湖骨笛(8000年前):中国音乐史的开端之声。
妇好鸮尊(商代):战神象征,见证女性在青铜时代的权力与信仰。
武则天金简(唐代):唯一女皇的“忏悔录”,揭秘晚唐政治与道教文化。
汝官窑天蓝釉瓶(宋代):宋徽宗的极致审美,“天青雨过”的千年绝唱。
黄河精神:
治水史诗中的民族韧性
黄河之殇:千年间决口1593次,改道26次,河南是治水主战场。
智慧结晶:郑国渠、汴河工程到红旗渠,展现“与水共生”的东方哲学。
精神符号:坚韧、协作、创新——治水精神融入河南人的文化基因。
古都密码:十三朝风云录
洛阳:龙门石窟的佛陀微笑、白马寺的“释源”地位,串联佛教中国化历程。
开封:《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盛景,大相国寺的北宋皇家寺院遗韵。
安阳:殷墟甲骨文的神秘卜辞,红旗渠“人工天河”的现代传奇。
尾声:传统如何对话未来?
在课程总结环节,师生围绕“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探讨,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数字化保护:
利用3D建模、虚拟展陈等技术手段,推动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
非遗年轻化:
探索甲骨文元素文创设计、青铜纹饰跨界应用等创新路径,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的距离;
教育融合:
建议将文化寻根主题融入实践课程,通过田野调查、案例研究深化认知。
活动通过图文资料、文物复刻模型及影像展示,生动还原历史场景。在交流环节,师生围绕“文物数字化保护”“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提出将文化寻根与研学实践结合的建议。参与者表示,课程深化了对河南历史地位的理解,激发了探索中华文明源流的兴趣。
这场课程,不仅让师生们重新认识了河南的文化厚度,更点燃了新一代青年守护文明根脉的热忱。从史前骨笛的悠远清音,到数字技术的创新脉动,中原大地的文明长河,正在新的时代奔涌向前。
下期特色课程将以“世界文化之旅”为主题,通过“讲座+创作”形式展开。参与者通过1小时趣味文化讲座(涵盖节日、建筑、艺术等多元主题),学习全球文化知识后,自主设计手抄报,内容不限形式(手绘、拼贴、立体等),展现创意与文化理解。作品需围绕指定主题,强调知识准确性与设计美感。设立“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及世界文化盲盒奖励,优秀作品于书院公众号展览。
3月13日(周四)下午3:00,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