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校团委关于开展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时间:2025-01-08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校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升学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青年学生在课外学术科技领域深入钻研、勇于创新,展示我校学子在学术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风采,同时为选拔和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学术科技作品,积极备战2025年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定启动郑州西亚斯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竞赛的具体安排和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竞赛背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二、参赛对象

   参赛学生须为2025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专科生。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团中央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鼓励曾在省级以上“挑战杯”竞赛中获奖且在后续有较大创新提升的作品,继续申报参赛。申报书和作品分别装订,作品中应隐去学校、单位、指导老师信息,涉及作者的人名信息可以保留,以验证专利等信息真伪。

   (二)参加校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教研组)推荐(推荐人和指导老师可以是不同人),经学院(书院)审核确认(详见附件3)。

   (三)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以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可参考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附件1)并进一步拟定作品选题。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活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申请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请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仅指作品,非论文、专利等)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需申请集体项目。鼓励学生跨院组队参赛。集体作品的团队成员(含申报人)不得超过7名。

   (五)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六)参赛作品格式规范。“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报告类和论文类参赛作品需符合《2025年郑州西亚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项目格式说明》(详见附件5)。

   (七)参赛作品应突出前沿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应用价值,优先鼓励在前沿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领域中选题,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解决热点、卡脖子、前沿问题为最佳)。

   四、申报内容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生参加。作品分类同科技发明制作A—E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类提交资料包括:申报书、作品(含学术论文+支撑材料,8000字以内),论文须为中文,外文论文须有中文翻译,支撑材料可包括对论文的进一步阐释、已发表刊物论文页扫描件、影响因子证明、查新证明、检索证明、实验相关照片、图片、扫描件等。

   选题关键点:选题前沿+需求急迫+科学价值大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提交资料包括:申报书、作品(含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支撑材料,分别8000字/15000字以内),论文同上,支撑材料可包括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调研过程的问卷、访谈记录、照片、发表的相关论文、相关单位(机构)的反馈、相关奖励证明等。

   选题关键点:特色鲜明或题材新颖或情怀深厚或紧扣热点+社会价值大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科技发明类作品所属领域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科技发明制作类提交资料包括:申报书、作品(含作品说明+研究报告+支撑材料,作品说明1000字以内,研究报告+支撑材料8000以内),作品说明可图文并茂;研究报告要写出作品制作的目的意义、制作过程、结果、创新点、实际应用情况(或应用前景)、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及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工作,报告中需包括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支撑材料可包括获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奖项证书、鉴定证书、应用证书、应用证明及其他资质材料等。

   选题关键点:选题前沿+需求急迫+应用价值大

   五、赛程安排

(一)宣传阶段

   1月8日-2月16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对2025年郑州西亚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行宣传,多方位向学生提供相关服务,支持学生组建团队,形成良好的学术竞赛氛围。

(二)院级竞赛阶段

   2月17日-3月19日,由各单位组织初选赛,广泛发动学生参与,通过进行院级决赛遴选参加校级复赛项目。各单位根据作品所属的类别与专业,可自行聘请、组建“挑战杯”院内评审与指导专家组,对本单位内的项目进行决赛评分与指导。院级决赛要求采用项目展示、答辩的形式进行。各学院(书院)应在2月28日前完成本单位的初赛评审工作,3月19日前完成决赛并确定最终上报参加学校决赛的作品名单,竞赛评审要求(详见附件2)。

   (三)申报作品阶段

  3月20日-3月25日,各单位应于将作品申报书(详见附件3)纸质版(一式两份)、作品纸质版(一式两份)、汇总表纸质版(详见附件4,加盖单位公章)报送至学生活动中心二楼“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04号窗口,并将汇总表和作品申报书电子档发送至邮箱:siastw@126.com。汇总表请以推荐次序排序。逾期视为放弃,不参加申报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学校决赛作品评审过程中将采取匿名评审的方式,因此,各参赛作品纸质版和电子版均应隐去作者、指导老师和学院信息,否则视为作品申报无效;申报书与作品纸质版应分开装订,并请各单位认真核对作品汇总表信息,以免出错。

   (四)校级决赛评审阶段

   3月26日-4月30日,校团委组织校内外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学校校赛竞赛组委会将根据参赛作品类别、数量分布情况,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完成校赛评审,评出各类别的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候选项目及部分三等奖项目;同时,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作为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的重点培育扶持对象,并向全校公示。

   六、激励政策

   本次竞赛项目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综合入围校级决赛情况,设立“优秀组织奖”。所有获奖作品按照校教〔2020〕26号文件《郑州西亚斯学院关于印发郑州西亚斯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奖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奖励。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该项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报名参赛的各项组织工作。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各单位要对“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和参赛内容进行积极的宣传,扩大“挑战杯”竞赛的影响,使“挑战杯”深入人心;要坚持“挑战杯”竞赛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原则,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联 系 人:段老师

   联系方式:0371-62606994(内线6994)

   报送邮箱:siastw@126.com



   附件:1.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2.2025年郑州西亚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要求

         3.2025年郑州西亚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

         4.2025年郑州西亚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推报汇总表

         5.2025年郑州西亚斯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项目格式说明



                                                                                                          校团委

                                                                                                            2025年1月8日


地址:河南省新郑市人民路东168号 电话:(0371)62607650

Sias.edu.cn 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