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人数众多,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我们撷取了郑州西亚斯学院2024年在学术技术带头人、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评选中获选的优秀教师,聆听他们关于教育、关于梦想、关于责任的诉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获选202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王建明:

我是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王建明,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作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会员,以及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的成员,我一直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技术实践相结合。我的研究方向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和教育数字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焕发新的生机。
2024年,我荣幸地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这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激励。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科研实践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服务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以科研为舟、实践为帆,参与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了10项省级项目和11项厅级项目,其中包括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担任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级重点教改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杂志发表了17篇论文;主持编写了1部校企合作教材、参编了2部省级教材,累计撰写了30万字。此外,我的设计作品也在省级及以上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了8项奖励。艺术,是心灵的语言、是情感的流露,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对我艺术设计教育热爱的最佳注解。

教学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不仅是传授知识。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主要讲授《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数字影视剪辑艺术》《数码摄影与摄像》《网页设计》等课程。2021年,我成功入选了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在校内,我曾荣获2017-2019年度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19-2021年度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优秀奖,并多次荣获校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爱心教工”“优秀工会干部”“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激励着我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始终坚信,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与启发。每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我指导学生在数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A级)中收获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指导学生完成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带领“出彩中原”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取得优异成绩。我也因此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看到学生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我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前行的信心。

回望来路,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泪水,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铸就了今天的我。我深知,任何一项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学校对我的培养,离不开学院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更离不开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与学生们的热切期盼。此次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我深知,荣誉只是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以热爱与坚持,走在艺术设计教育的路上,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