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1月2日—1月5日,致远住宿书院第三团总支、第十二团总支组织“乡”约振兴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信阳市商城县,开展探寻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调研活动。实践团队相继走访了商城县郭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商城县万亩茶园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伏山乡里罗城村、汪岗镇韩冲村和金刚台镇杜畈村等地方,通过实地考察、开展座谈、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以来河南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商城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共青团县委副书记卞仁合对团队活动方案及实施给予肯定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为调研指明了方向。
郭窑小镇韵悠长
陶艺传承振乡村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商城县郭窑村。商城县郭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业务部部长彭铂允及综合部负责人蒋雅楠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当地的发展情况,了解到当地致力于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研教展”于一体的“郭窑小镇”,旨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多样化的需求,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郭窑小镇”自建成以来,发展成果显著,年均产品销量突破30万件,研学活动接待量达2万余人次,这不仅有效解决了郭窑村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共同发展。

在郭窑博物馆,实践团通过参观馆内的藏品,感受到了红陶艺术跨越数百年的独特魅力,认识到现代陶瓷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接着,实践团通过实地参观“郭窑”、“龙窑”两所窑厂,聆听老艺人讲述“天青色等烟雨”“何谓郭窑”等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随后,传承郭窑陶艺48年的非遗传承人郑尚富,现场为实践团展示了陶瓷拉坯的全过程,让队员们对郭窑制陶技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后,实践团体验了泥塑、射箭、植物拓染、陶瓷拉坯等活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增强文化自豪感,同时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瑰宝,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茶园万亩香飘远
茶旅融合富农家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商城县韩冲村商城万亩茶园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考察。这是一家集茶叶种植技术推广、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开放、茶文化传播、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集体经济”的经济模式,采取“纵向拉长生产周期,横向增加生产品类”的策略,打造特色品牌“金刚茶匠”,创新茶旅融合发展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公司董事长孙云山带领实践团参观生产车间、手工茶坊,了解茶叶加工技术及生产流程。随后,实践团来到商城县连片面积最大的万亩茶园,了解茶叶品种、种植环境及病虫害防治措施。通过考察了解到,韩冲村依托万亩茶园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借助创新产业模式与茶旅融合路径,激活乡村经济、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脉络,为实践团深入探究乡村振兴策略积累了丰富且具价值的一手资料。




里罗红绿融一色
生态文旅兴一方
第三站,实践团来到商城县里罗城村。这是一个将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美丽乡村。在革命战争年代,里罗城村曾是重要据点,红色精神在这里深深扎根,红色文化弥漫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村民、采访游客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近年来,里罗城村积极探索“红绿融合”的发展模式,凭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景点。此外,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建成千工堰、滨水步道、乌桕谷等生态景点,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发展,以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杜畈民宿映山水
文旅融合谱新篇
最后一站,实践团抵达商城县金刚台镇杜畈村。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杜畈村立足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优势,秉持“乡村产业振兴”理念,加强文旅融合开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把精品民宿的规划建设作为产业振兴的重点方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从自然风光的挖掘到特色民宿的打造,从村民生活的变迁到游客体验的提升,杜畈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让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下蕴藏的无限可能与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 | 杨 仪
本期编辑 | 李慧琪
图文来源 | 田博 张利嘉
审核校对 | 杨仪 刘胜尧 尚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