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院积极组织全体学生于1月21日19:00线上观看“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期。
本期直播以《对话非遗:豫韵悠长》为主题,由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郭薇工作室整体统筹,围绕“匠人匠心,薪火相传”“静动柔刚,心境芳华”“求穴循理,仁心所系”三个篇章,邀请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常素芳工作室、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刘春德工作室、河南省高校辅导员管欣工作室、河南省高校青年宣讲名师乔新杰、张梦露工作室(培育)主持人/负责人及成员担任非遗推介官,在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郑小九、张会萍工作室,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刘小梅、李倩工作室配合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地寻访朱仙镇木版年画、太极拳、中医针灸等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对话交流,亲身体验,感受非遗魅力,让广大青年学子了解非遗、探索非遗、品味非遗。
下面一起来看看致远学子对这次直播活动的感悟吧~
致远住宿书院代现菊社区学生齐会娴表示: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四学生,参与观看“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期直播《对话非遗:豫韵悠长》让我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启发。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理解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我们不仅要成为文化的受益者,更要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我会以实际行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同时,也会鼓励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这份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也激发了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促使我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服务地方建设,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致远住宿书院唐艺苑社区学生杨肖丹表示:通过参与“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对话非遗:豫韵悠长》,对话非遗传承人的形式,我深刻感受到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作为一名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更加直观地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生动与丰富。无论是匠心传承的木版年画、动静相兼的太极拳,还是求知循理的中医针灸,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非遗项目不仅仅是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不断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要将所学的专业技能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用镜头去记录、用笔触去表达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们。我也将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远住宿书院陶静静社区学生贾一帆表示:通过收看《对话非遗:豫韵悠长》直播,我收获颇丰。在“木版年画”篇章,我领略了从画稿构思、雕刻和印刷的完整流程,这不仅是艺术创造,更是对匠人精神的传承,每幅年画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式太极拳”以自然为准则,借流畅弧形动作,助人们达到身心愉悦、内外兼修的境界,实现强身健体。“邵氏针灸”展示中,几根银针调理身体不适,尽显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古人卓越医学智慧与济世救人的情怀。
这些非遗项目无疑是河南文化的璀璨瑰宝,让我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重大意义。它们不仅是技艺,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要深入挖掘非遗魅力,积极投身传承实践,让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前所未有的光芒,让更多人沉浸于河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让这份瑰宝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致远住宿书院田博社区学生曾士轩表示:通过本次观看“青力青为 预见未来”《对话非遗:豫韵悠长》直播,聆听张继中老师的分享,我收获颇丰。
直播中,张继中老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讲解细致入微,从年画的历史渊源到制作工序,都一一呈现。他现场展示刻板技艺,专注的神情与娴熟的手法尽显其对这门手艺的深厚功底。他说,每一块刻板都是有生命的,从选材到雕刻,每一步都容不得差错,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的严谨与魅力。
张继中老师还谈到传承的困境与坚持。如今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木版年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他从未放弃,走进校园、社区,积极传播这门古老技艺。他的坚守,让我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关注并支持像朱仙镇木版年画这样的非遗文化,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豫地非遗文化源远流长。

致远住宿书院刘海荣社区学生贾欣雨表示:河南,作为中原腹地,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厚重历史。在这片沃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珍珠般散落,凝聚着河南人民世代的智慧和情感。河南非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今天的直播,我看到了这些非遗项目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看到了河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们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为河南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还学习到目前已经开展的合作项目,能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河南的非遗文化,体会豫韵。同时,豫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增强了河南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河南非遗的传承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在保护现有非遗项目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探索新的传承和发展路径,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致远住宿书院樊鹏翔社区学生蒋鲜梅表示:观看了“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对话非遗:豫韵悠长》的直播教学,深受触动。直播中,张继中老师讲授了绵延至今的木版年画,裴姣姣老师讲授了见证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太极拳,邵素菊老师教授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作中发展的针灸。三位老师现场进行指导教学,让我对世界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紧跟时代发展,木版年画凭借着一次次创新闯入了数字化的时代,通过数字化、抖音、短视频、电影、动漫等一系列的制作,木版年画以新的面孔进入大众的视野,成功从墙上走下来,进入大众生活,贴近实际,从大众需求出发,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将传统太极拳与年轻群体喜欢的塑形、燃脂、激活、助眠等课程相融合,使太极拳不再局限于对身体的锻炼,更是为了大众的需求而存在,品类丰富的文创产品、印有太极图案的服饰等都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
面对纵横交错的经络,小小的针也稳操胜券。针灸温通经络立竿见影,效果不仅快,而且比起诸多药物更为显著。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胃病、头晕、恶心等,这些疾病用针灸治疗起来可谓针到病除。
通过这次的直播学习,我们作为青年学生,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致远住宿书院孙敬莹社区学生付静怡表示:通过观看《对话非遗:豫韵悠长》这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播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直播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传承人分别就年画、太极、针灸等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讲解,不仅展示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粹,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了解到许多外国友人对这些非遗文化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国家领导人对非遗的支持和推广,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了解、学习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播中,让这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也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远住宿书院张胜敏社区学生秦奋表示:观影初逢遗韵妙,矢志长承匠魂延。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历经数千年风雨的洗礼,唯有文化仍在熠熠生辉。新时代的我们应立足于广阔大地,植根于千年文化,不断创造,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让非遗文化在历史演进中弦歌不辍。
诸般技艺汇华光,遗珠焕彩耀今时。朱仙镇木版年画,肇始镌刻,迄于拓印,工序间步步皆凝匠人沥血匠心。其线条劲挺若苍松傲立,人物灵动似跃然欲出,以明丽色调铺陈,传递民间对美好生活的殷厚祈愿。和氏太极拳,深契自然之道,拳理拳法皆循自然脉络。其动也,顺遂天然,毫无滞碍;其静也,静谧祥和,宛如渊停岳峙。中医针灸,乃华夏传统医学之瑰宝,千载传承,熠熠生辉。医者秉持精诚之心,深谙人体经络奥秘,每一针的精准刺施,皆蕴含着对生命运行规律的深刻洞悉。
志承中医千年韵,诚拜宛城遗艺贤。寒假之际,致远住宿书院致青行南阳探赜团负笈前行,奔赴医圣故里南阳,覃思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宛城中医,承古启今。医者以悬壶济世为己任,怀揣仁慈之心,手持银针,以精准的手法,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为患者疗愈沉疴。医嗣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皆为后人所敬仰,为宛城中医之荣光。
千载遗风凝厚土,今朝俊彦启新程。非遗仿若无形,隐于匠人之茧,匿于岁月之痕。立足中原厚土的我们更要以传播为翼,让河南非遗“走出去”,勇膺河南非遗传承重任,砥砺前行。当代青年应怀矢志之心,如磐石坚守,护其传承之路。使非遗精神于历史洪流的淘漉间,恒焕耀如星芒,永不湮灭。

致远住宿书院张胜敏社区学生郭雨嘉表示:这场直播使我收获颇丰,我深刻认识到,传承非遗文化恰是赓续历史文脉的关键之举,是守护民族记忆、延续华夏脉络的必然要求,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而深远。
千年文脉耀长庚,照彻遥途意纵横。朱仙镇木版年画,将悠悠千载的历史风云与市井烟火娓娓道来,背后匠人们于选材、雕刻、印制等繁复工序里倾注的心血以及百折不挠的探寻,是对传统技艺最虔诚的守望。和氏太极拳,在一招一式的开合、一呼一吸的吐纳间,蕴藏着古老东方哲学中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深邃智慧,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武学,更是向全球递出的一张中国文化金名片。中医针灸,以纤细银针为媒介,精准探寻气血运行的微妙规律。它以仁心为笔,以医术为墨,一笔一画书写着“仁心仁术”的大医精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医学智慧凝萃、沉淀出的济世瑰宝。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身处时代浪潮,当代青年屹立于历史与未来的转折点,肩负传承非遗的重任。作为致青行实践团成员,我们怀揣满腔热情,为深入探寻非遗文化前往汝州汝瓷基地,近距离观摩汝瓷从泥坯到成品的烧制过程,与匠人们深入交流,真切领会到每一道工序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通过对汝瓷非遗文化的学习体悟,我们愈发明确传承方向。我们将以学为基、以新为翼,借新媒体传播非遗魅力,凭创新为传承赋能,勇担河南非遗传承重任,让河南非遗不仅成为民族骄傲,更在世界文化之林绽放华光、历久弥新,续写华夏文明的灿烂篇章。

责任编辑 | 杨 仪
本期编辑 | 吕晨宇
图文来源 | 致远住宿书院
审核校对 | 杨仪 段孟珂 刘胜尧 尚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