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三)

发布日期:2023-02-28     点击量:
分享到:

牛文元

前面两位嘉宾演讲,应当说给我们带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佳境,这一次轮到我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应当说是我的幸运。我们知道黄帝是人们的始祖,而中原又是中华的摇篮。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让我们来传承中华的文明,来围绕着中华文明来思考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应当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经常讲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它的含义是打江山。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不仅仅是打江山,要打天下还要把这个天下治理的非常合乎理性,这就是文化在起作用、精神在起作用、文明在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当中,谁如果没有进入中原谁就不算正统,谁如果不治理中原,国土就不叫统一。中原这个地区、中原本身或者不光是文化,包括文化的载体,它的经济如果不能够占据文明领先地位的话,我们说传承历史、传统文化,那只能变成一个空头的口号。

因此来到了新郑,就走到了中华的正脉,也就是到了民族的心脏,所以我们都很骄傲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我指这个舞台不是我现在站的讲台、不是这个临时的舞台。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来瞻仰、来回望我们中华始祖、我们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

今天我发言当中,主要是想给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一下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为什么要这样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它的兴盛就像一只飞鸟的两只翅膀,一个翅膀当然就是代表了他的追求、灵魂、正义以及指导行为的这种基本的思想的支配力。另一只翅膀其实就是托付这种灵魂、托付这种精神的载体,那就是我们现实的经济、财富与发展。这两个翅膀共同的组合起来,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腾飞。

我们现在都在讲,我们就是为了中华伟大的复兴,就是为了传承我们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在人们心目中、乃至在世界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那么这两只翅膀的共同腾飞就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我们首先要讲,21世纪呼唤生态文明。首先给大家一组数据,世界银行指出整个20世纪的100年,就是我们已经过去的上个世纪的100年,人类消耗了2650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耗了4210亿吨的煤炭、380亿吨的钢铁,7.6亿吨的铝和4.8亿吨的铜。那么本世纪21世纪的100年,大家预估我们的财富将会是上个世纪的3—4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还用20世纪那种生产方式来创造本世纪的3—4倍以上的财富,那我们就得消耗刚才所说的数据都乘上3或者4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告诉我们,地球支撑的了吗?因此有人惊呼我们需要34个地球。

全球现在每年排出二氧化碳300亿吨,其中75亿吨被森林所覆盖,75亿吨被海洋所吸收,剩下的150亿吨哪里去了?直接排入全球大气层中,于是我们惊呼温室气体效应,这都是我们现存的基本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人们的生产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

大家会有疑问,你不是讲文化嘛,怎么会想起这样一些事情呢?我们可以静心的想一想,文化它需要经济、需要实际的财富作为支撑。如果我们的财富要垮塌,你精神的文明也得不到发扬和光大。

我们看到,建国以来的60多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的变化,19492334万吨/标准煤,2010——就是一年多以前——已经到了32亿吨,增长了135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1949年全国人均的生活用电不到1度,而现在已经到了307度,而且当时的人口叫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现在是13.5亿人。从这种变化,大家可以看出物质财富的迅猛增长,60多年来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个缩影。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原煤产量超过35亿吨,原油超过2亿吨,发电容量超过9亿千瓦,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超过了30亿吨的/标准煤,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消耗的多。

实际上,我们的产业布局、业态构成上其实还是出了问题的。发改委公布2008年产能利用的效率,钢铁只需要现在的76%就可以支撑中国,水泥现在产量的75%,铝73%,平板玻璃88%,甲醇40%,多晶硅20%等等,就可以支撑现在我们经济的发展。但实际上我们在很多方面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我们且不去谈,但是产能过剩最终带来的结果也就是多消耗资源、多消耗能源,而且把我们正好需求的那样一个理想的状况也给改变了。

根据计算,20052010年这五年当中,中国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你需要消耗什么呢?

0.8平方米的土地,需要消耗55公斤的钢材,需要消耗0.2吨的标准煤,需要混凝土墙砖0.20.25平方米,同时排出二氧化碳0.75吨。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说2000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建造20亿平方米的房子,每一平方米要消耗这么多,你乘上21亿,你就可以看出来,仅房屋建造这一项要消耗多少的物质和能源?因此从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近了一步。但是还不够,我们一直要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什么时候我们的思路、我们的感觉或者说我们的理性到达了这一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切题,我们要讲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时机就到了。

我们知道这个认知过程事从30多年以前开始计算的。那时候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环境、不管景观也不管我们的能量是怎么消耗的,只要把钱赚过来,叫要钱不要命,那就是认为我们到达了一个非常好的境界。后来我们发现这种走不下去,开始照顾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也要要,应该说近了一步。如果说我们看到绿水青山也是我们的金山银山的时候,我们就和中华文化远古时代传留下来的就一致起来了。

我们就会问:你讲文明,中华文明、世界文明是什么,什么叫文明?给了一个简单的定义,文明就是对于人类普世规则的觉醒、萃取、反思、认同、传承的动态增值过程。文明是在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把人类最美好、最理性的那一部分给保存下来。人类的理论思量是对真善美的逼近。什么叫真?就是符合规律、就是符合规则。什么叫善?就是人心对善能够怜悯、能够感恩。什么叫美?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了人和自然之间圆满的融合,人和人之间的和谐,这就叫美。因此真善美的逼近或者更加越来越逼近,就是文明的理论上我们不断追求的东西。

文明还有时政思量。刚才是理论上讲。从践行上来讲,它就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这两大关系的和谐程度。和谐得越好,肯定就是文明的。人类进程当中的文明形态大致归纳为四个大的阶段。

原始文明,当时表达的是淳朴,但是具有盲目性。到了农业文明期间,最基本的文明勤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知道白居易曾经有首诗写到勤勉,他说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到五月收割的时候忙的不得了。几千年祖国大地上的老百姓就是以这样子的勤勉来体现了我们中华文明的特色。但是它也有特点,依赖性,靠天吃饭,琢磨不出来明年到底是丰年还是歉年。黄历上经常讲明年是二龙治水还是九龙治水,又怕旱又怕涝。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善于进取的文明时代,但是它也有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掠夺性,恨不得把我们几千万年来储存在地下的矿藏也好,储存在地下的资源也好,恨不得一天就拿出来给他用了,这不是掠夺吗?

大家总结了过去三个时段的优势,也看到了他们各自的不足,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文明阶段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我们强调的是自觉。自觉的含义就是要追求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要追求人和人之间的和谐,而这种自觉就表现为和谐。克服过去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人和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人的文明竞争的形态也不一样。在原始文明的阶段,人主要靠自己的本能来生存和发展,自然生态链,人本身就是自然生态里面的一部分,水果熟了采水果,河里的鱼长大了我们就捕鱼。这种渔猎式的生活和采果实的生活把人融为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链条。

到了农业文明时代主要靠体能,你有多大的体力,最多靠一点牛、马来帮助你做事。因此他有一个基本的论调,就是天定胜人,人的能力不够啊,那么我们主要靠天、老天爷的赏赐,我们才能过一个好日子。

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主要靠技能,通过蒸汽机、柴油机把人的能力延长了,一直到现在的后工业时代,可以到达月亮、到达火星。延长主要是通过技能,这个技能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人定胜天,我要想征服宇宙、想征服自然就得这么干。结果人在这样思想指导下,依然碰的头破血流。

生态文明时代主要靠智能,要靠人的智慧。我们从本能、体能、技能进化到智能,是人类不断吸取前期各种文明时段的优势,也看到了他们劣势之后逐渐进化的脉络。那么在智能的情况下我们就讲究天人和谐,又回到中华几千年以前一直强调的天人合一,一直崇尚于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完美结合。宋朝辛弃疾有一首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什么含义?我看到青山非常漂亮,我看到青山非常美丽,如果反过来青山也看人,也看我像它一样美的话,你看看这不是天人合一吗?所以我们希望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天人合一。

当然,天人合一不是想象,而是要通过我们的生产活动、通过我们的生活活动来共同体现出来的一种美好的文化的要求。只有当人们的发展遭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才记起了自然的价值。通常是在我们走的很顺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了不得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自然,甚至于把自然当做自己的奴仆,老想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三尺,我看没有一个人碰的不是头破血流的。

马克思在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就曾经的警告过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所以,你怎么能够把一个孕育了人的母体当做自己的奴仆来呼来唤去呢?

所以,人类文明的实质,我们用一个非常简单的词来讲,就是绿色的广衍。这样讲有什么道理?从自然的绿色到经济的绿色到社会的绿色,再到心灵的绿色,共同支撑或者构成了整体的一种文明观。再稍微解释什么叫自然的绿色。自然界的人包括所有的高等生命的形式,大家能离开绿色吗?你所吃的生存的第一个需求的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光学化合物,制造出你需要的东西。我们就说绿色是孕育全地球高等生命形式包括人在内的最基础的保障。科学家们有一个计算,从今天起我们的光合作用停止了,这很可怕。停止了以后会是什么现象呢?那么全地球上高等生命形式,包括人在内,只能再存活四五年吧,就是把所有东西吃光弄净最后一起灭亡。所以自然的绿色不光是我们种树,不光是我们看到绿色多么漂亮,而是真正人类存在的支撑者,这就是自然的绿色,大家都不会反对。

接着我们就进入到经济的绿色。经济等等什么都有,经济发展的精神、精髓就是绿色。大家说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可以,这些年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循环经济。这是哪一个经济学家发明的吗?不是,这是学习自然的精神。自然界已经通过几千万年、几亿年这样的进化,它的循环已经完美无缺,不产生任何废气。

大家看,在自然界、自然生态系统当中:有生产者,谁是生产者?刚才讲的绿色植物,创造了碳水化合物这不是生产者吗?有消费者,谁靠这个过活呢?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包括人在内,你就是靠这个,你是消费者。

无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自己的一生当中乃至死亡以后都抛出了废弃物,抛出了它的尸体,抛出了各种各样的认为没有用的东西。那么,这些所谓没有用的东西到了大地、大江、大河、大气当中以后就被另外一种分解者很快的把它分解出来了,分解成新的东西又供应了新一代的生产者使用,可以说这个循环没有缺陷,完美无缺,完成了一个物质和能量整体的循环,不产生废弃物,这是自然界给我们的启示。

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以后怎么样呢?生产者越来越庞大,庞大到我们恨不得用机器、用什么来做产品。消费者也不含糊,而且它的追求、它的奢望越来越不可抑制。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就是当时的主流社会,在当时很不得了。连姑娘出嫁时候的彩礼,最好的就是能有这三大件。到了80年代这三大件还行吗?不行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二三十年不到,又换了一代。现在这三大件还行吗?也不行了,你要汽车、洋房、要什么电脑、机器人了。大家看,几十年的过程当中,消费者的胃口越来越大,无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抛弃了大量的污染物、废弃物,抛到哪儿去了?大江、大河、大地。那么还靠过去我们能够分解的那部分,还能分解的了吗?分解不了。原本比较完美的循环的圈现在链断了,断了以后怎么办?大家看环保局干什么?环保局的任务就是帮助分解者把这个链弄起来,使得真正能够循环起来。但是非常可惜,旧帐未了新帐又来,这个链越来越接不起来。因此人们就提循环经济,希望通过循环经济能够使得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的那种无缝链接,看到的那种没有废弃物的状况重新在人类社会中得到体现。可惜我们提了以后,应当说开始见效,但仍然没有达到那样的要求。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它里面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就是曹雪芹替林黛玉写的《葬花词》,非常感动人。花飞花落飞满天…”非常感动。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一分析,发现内容错了,它不懂循环经济。有没有懂得的古人?有,清初大词人龚自珍: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说明我们的文明特别是绿色文明、生态文明,它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一种传承,同样也是我们在实际的生活当中离不开的。我们这样讲,主要是讲经济的绿色。经济体现这个了就是绿色了。

那么社会的绿色怎么理解呢?依然是学习自然、学习生养我们的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社会的绿色是什么呢?四个字公平正义,也就是现在我们大力倡导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什么含义呢?学习自然,当太阳光从东上升到天空,落下山以后,它所发出的光芒会不会因为这个人富就多给他一份?那个人穷就少给他一份呢?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诗人叫曹松,曹操的,松树的。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写的什么内容?咏八月十五的月亮,后两句说月亮出来以后直到天头天尽处,从开始出来海上生明月一直到落下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大自然是无私的,因此我们说公平正义是社会学习自然的结果,现在你看我们大力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不管你是农村的、城市的什么地方的,一出生九年义务教育,这个九年无论如何,如果完不成那是政府的责任,我的公共服务没有均等化,要给每个人创造一个竞争的、平等的机会,给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出头之日,简单点这就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是体现了社会的绿色,就是学习大自然、公正无私这样一个,用它来看到我们的社会就是社会的绿色。

最终我们还要有每一个人心灵的绿色。我们所说心灵的绿色要讲的话,可以讲很长时间。如果用简单一句话来表述,大家一定会记住一句格言,这个格言是什么呢?我们说真理是什么?叫生命之树常青。咱们用了六个字,生命之树常青是什么概念?常青就是绿色。用我们体现了文明、体现了真理、体现了规律、体现了人类向往的真善美来救自己,它就是绿色。因此我们讲绿色不仅仅代表一种颜色,也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的花草是绿的,而是融入我们整个心情和社会当中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生态文明的一个颜色。

简单的给大家讲,共同支撑人们的是绿色发展。因此我们要讲,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我们搞一点生产上什么的等等,这只是一部分。整体的包含了从自然到经济到社会一直到心灵的全方位、全部的一个体现。它是一个时代的体现,它是一个文明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文明本身蕴含着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这种颜色。

生态文明的最高要求,我们有一句话不给大家念了。生态文明的两大主线,一个要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要被人类向自然的回馈所平和,不能光索取不回馈。过去我们吃了亏,光索取最后把自己置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第二大主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人际关系、代继关系、区域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共享。

这两条主线它的基本内涵都是一般的说说,我不给大家讲那么多,什么整体有效、循环、和谐、公平、高效、简约等等,不给大家讲了。

第二,从自然感悟到精神文明。这也是过去我们中华文化里面一再强调的格物致知,通过对自然界的理解来增长我们的才干,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来凝聚我们的共识。自然总是遵循着一个不断的、循环的、净化的原则。刚才我已经说了,自然是探讨有序的参照物,自然是有序的,不是混乱不堪的,自然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自然承纳了人类活动的一切污染物。自然界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自然平衡是人类活动的标准,绿色文明是人类净化的基石等等。你讲这些干什么?一定要把人和自然之间基本的关系弄清楚。

我们说精神文明的本源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也来自人对自然美的心灵体验,这些都是我们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了解到的。我们可以举一系列伯拉图、孔子、亚里士多德、庄子、黑格尔等他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都给予了非常精辟的论述,我们就不一一给大家说了。

精神文明我们讲到这里,也是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最精髓的东西,人的素质的提高,既是生态文明的支撑也是文化建设当中必须要取得的社会成果。在大力构建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坚守核心价值,弘扬精神文明的内涵是绿色文明的一大关键任务。所以我们说我们这个观念,我们来基奠我们的人文始祖其中就包含了一个现实的意义,就是如何能够把精神文明的内涵、绿色文明的传承这个关键任务要接过来。

精神文明是健全人生的支点,是传承文明的载体,也是发扬精神的盛宴,所以精神文明是提升物质文明的催化剂和倍增剂。现在我们经常讲要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指的是什么?所以精神文明的第一个目标是追求对于理性目标的真善美的接近程度,我不解释了。第二个目标是对于构成健全人生整体要素的规整性东西,有的人这边都好,缺那么一两样,如果能够把这个补起来,这个人生就全了。第三个目标是对于个体心灵体验平均美感度的度量,孔子说以人为本,真正内心的体验、真正内心的升华那才是美的。怎么样能够把握好自己,才是人精神文明和人素质高质量的表达。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人格分裂,在一种场合下讲的、说的、做的是一种,在另外一种场合也许是另外一种情况,这种人格分裂的二元结构是造成了现在我们社会当中看到太多的不诚信、看到的太多不真诚的一个现象。

接着我们要讲一些实在的东西,关注和培育绿色产业,刚才讲的挺热闹的,讲的精神文明怎么突然刚才我讲飞鸟的两只翅膀,光有软的,光有我们精神上的层面不够,仍然要物质的,要有硬支撑,但是这个硬支撑也不是传统的,这就是我们讲的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就基本特点,有基础性、创新性、竞争性、全球性、可持续性,这不解释,一解释今天一上午就把大家拴在这里了,不合适。关注绿色产业是发展方式转变、走向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咱们也不解释了。

一、注重从传统的业态向现代业态的革命性转移。包含了什么东西?幻灯片里面以纽约为例等等,咱就不讲了。关键是绿色产业本身要注重几个问题。实体产业和虚拟产业一定要认真的进行匹配,大家看到我们的温州,改革开放之初靠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整个带动了温州的进步。最近十年它变了,它见不赚钱了,搞什么打火机、搞什么扣子等这个赚钱少,干什么呢?放高利贷、炒房,看哪个挣的越高搞那个,从原来的产业运作变成资本运作,一个时期得了非常多的钱,这个就不讲了,但是最终发现当外界的风暴一来之后,最感到恐慌的、最感到无助的却是他们。世界上也是如此,大家看到占领华尔街,像当年他们是多么的威风能够呼风唤雨,但是如果99%的财富能够集中在1%的人身上的话,大家看那种财富是不牢靠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要说的业态方面你不注重实体经济,你迟早是要垮台的。而西方里面一枝独秀的是德国,德国由于他比较关注装备制造,他的制造业很发达,它的实体经济比较的完善,因此在欧洲的金融风暴当中他独善其身。为什么它会做到这点?就是资本运作跟产品、实体经济的运作是不能够分的。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这就是我们在讲绿色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二,注重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的革命性转移。我们也不解释了。

第三,注重产品从低端逐渐向从源头创意产品去更新转移。这个也很重要,你光搞初级产品,光搞以劳动力为特色的这样一个产品,你赚不了钱的,你得逐渐向高端来移动。注重从打造名牌向制定绿色标准的革命性转移。现在大家一提就是乔布斯,乔布斯他已经不是光有品牌、品种,而是他有标准。今天他发行了苹果4手机,iphone4,蜂拥而至。半年以后又推出4s,又是一场蜂拥,现在要推出5,他一动全世界都跟着动,这是什么原因呢?他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标准,他的起步大家就跟着他。所以现在我们中国的产品很少这种东西,模仿的多、跟着跑的多,能不能独立的能够带动这个市场或者你这个地方要一咳嗽其他地方就感冒。

下面的我们就一带而过,比如现在能源技术、新能源的产生,近地轨道的太阳能工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下一代,云计算和量子通信、家庭机器人等等,今天不给大家讲这些东西。这是未来城市的一个设想,纳米技术,这个介绍就不说了。智能交通,将来我们说智能交通的包括我们的大城市,超过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将来我们个人的出行工具,自动巡航的驾驶系统,将来我们新型地下立体走廊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新问题。

下面简单一分钟介绍美国寻求20年,他认为世界的产业前景,这是给我们做借鉴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在绿色世界竞争中,美国绝不能接受世界第二的位置,所以他也是很用心,他集中了100多位的高端人才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以后,提出了未来20年美国在七个方面产业的更新和它的引领。这个我们就不介绍了,是他每十年、每几年应该怎么变,他都有自己的路线图。这里面包括能源和环境产业、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产业,还有医疗和生物产业,智能交通产业、服务贸易产业,还有一个航空航天产业我没有列,这些主要是给大家一个感性上的认识,这个认识没有别的,就是我们从美国在未来20年里面它的设想,我们来借鉴、我们来参考中国产业的走向和我们如何提升我们的世界竞争力。

最后一部分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建成我国中部地区的绿色发展高地。寻求三大基本元素:1、寻求发展是什么动力? 2、维系发展的质量就是发展不破坏环境,发展不牺牲生态,发展不过多损耗资源。通常我们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指的就是这个。3、实现发展的公平。也就是发展的成果是不是惠及每一位社会成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然后要通过三条U型曲线。即业态构成、生态环境的应用、贫富差距,就是现在拉大,慢慢到拐点以后又慢慢缩小这样一个U型曲线。

实现四大突破,我们是讲的制度创新要进一步突破,文化创新要突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这些展开讲都会占领大家很多时间,今天我们就创建五个世界一流 1、创新环境,治理环境的世界一流。 2、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 3、资本运作、数量和质量的世界一流。 4、人力资本集聚能力的世界一流。 5、人均财富创造的世界一流。

为什么要提这个?就是将来我们打造中原经济区成功不成功的基本衡量标准。我们在现在这个时机,也就是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这个时代当中,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布局十分希望涌现出能够向IBM、微软、西门子、诺基亚、丰田等等这样能够撼动全球的跨过性企业,能够创新性和领袖级的企业。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将来你的国际竞争力,包括我们前面讲的中华文化的传承都会受到我们的影响,因此产业的发展,物质财富本身的积累,它是先进生产力的集聚,而先进生产力本身它是由我们的先进文化、我们先进的精神世界共同构成的。充分认识在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大力促进绿色发展的创新与提升,这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突破增长瓶颈的整体构建。也是最大程度获取可持续能力和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中原经济区竞争力应对未来挑战的全新战斗目标。

耽误大家很长的时间,我讲的也不到位,有不妥之处,请在座的诸位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