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六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四)

发布日期:2023-02-28     点击量:
分享到:

张泽群

各位亲爱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深深地感谢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感谢总策划朱海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回家站在同学们和老师们的面前,汇报我的心得感悟。也感谢主持人马东,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领导,热情洋溢地介绍。我此时此刻有点惴惴不安,也非常的骄傲。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说普通话,那是国家的要求,而且必须要达到一级甲等水平,但是回到家我想说河南话。不仅因为这是我的母语,更是因为这样说不存在翻译问题。更加直接、更加坦荡而且更加有底气。

首先我想表达我对西亚斯同学的敬意。西亚斯学院的老师很多,也是机缘巧合,我从来没有走进过这所学校。前天第一次来,下着蒙蒙细雨,昨天也是阴雨绵绵,即使这样,我也感觉到我们学校的不同,今天是雨后天晴,更感受到这份美丽。今天我看了这个学校,真的是非常的洋气。我去过很多学校,因为我做了将近20年的青年演讲,去过很多大学,在大学演讲也是我分内的工作。但是我觉得西亚斯同学和你们的建筑一样既有国际气氛更显朝气蓬勃。昨天和我们的费书记聊天,他说:虽然我们的入校分数比其他一本、二本低一点,为什么低?因为我们在中学就非常的活跃和他们不一样。”

这个掌声就送给你们自己吧。因为你们在那时候就有了独立的思考。我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非常的重要,我可能也是因为不务正业才走到了今天。中学的时候没有奢望考上名牌大学,就因为要就业 才选了一个最容易考的专业。因为广播学院是按艺术类招生,所以我的分是够的。接下来解决的是说话 问题,所以努力考了四次,等很多同学毕业的时候才入了大学,所以是姗姗来迟的一个学生。后来工作很多年,也是照本宣科念朱海老师一系列伟大撰稿的词,但是今天能够给我机会说说自己的话,我真的是可激动。

为了表达这份激动,我就把我的拙作——2006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城市灵魂》送给西亚斯学院的图书馆。有没有西亚斯学院学生会的同学,我先表示一下把这本书先送给你们。

礼多人不怪,我先送上一份礼,这还有啥说的?接下来转入正题,昨天我专门听了一下余秋雨老师的破题演讲。江山如画,这个题目虚幻又具体,遥远又现实。江山如画既有一览江山的胸怀,也有感叹江山的高度。

昨天余先生破题讲的非常好,讲了三种生态文明,讲了三种心态文明,而且我觉得这个题不仅是一个感叹赞美我们的江山如画,恐怕也是一种疑问,江山如画、江山如何画?如何认识自然万物?我们江山,同时江山这个词如果加上设计,可能还牵扯到社会管理和我们的社会统治,我们从来都在赞美我们的自然万物,我们的山山水水,但是我们也渴望每一个时代的统治者能够一统江山而且江山永固,但是无论任何时期对自然万物的认知,对江山设计的管理都有一横一纵,都有时代和世界范围的坐标来框架它。

我想今天我们认识我们时代的江山也应该有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胸怀和视野。没有坐标就没有定位,没有定位就没有清楚的认知。所以,认识我们眼下的自然万物、认识我们中国今天和未来的发展,也需要认清当下。

今年春节很热闹,但是我很冷漠。因为工作的安排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休息,然后也翻阅翻阅。27号那天,我注意到很多媒体,尤其是文学界的朋友,都在纪念一个人。这个人出生于181227号,是一个英国人。几十年后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大家深深的喜爱,像《雾都孤儿》、《双城记》等等。这个人曾经在《双城记》中写过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他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期,这是一个愚昧的时期;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这个人就是狄更斯。这个人在100年前说的时代到今天已经进入和正在蓬勃的开展,就是城市化的时代。我们城市化时代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说的很遥远,也可以说的很现代。这个人也出生在1906年的27号,3年后也就是他3岁的时候被抱上了太和殿,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又过了三年,在1912年也就是整整100年前的212号,隆裕太后发布了一个诏书,带着6岁的皇帝,宣告了中国长达2133年的封建帝制时期的结束,这为我们今天要进入的时代拉开了一个小小的序幕。但是今天的中国真正开始城市化时代来讲,应该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说那时候我们真正放下了曾经赋予我们沉重的历史包袱,大踏步地走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然,这30年我看到我们经过前十多年的基本的工业化积累和支撑,我们又花费近二十年大踏步进入城市化。在我2002年到天津大学就读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我们城市化率是30%多一点,去年——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第一次突破了50%。什么叫做城市化率呢?就是非农业人口在国民人口当中所占的比例。这个很有意思,这个听明白了吧?就是非农业人口在我们13亿人口中占的比例,现在我们已经超过了50%,这就意味着从几千年开始的中国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已经有更多的人不再种地,是以非农的方式在生存。所以,狄更斯在100年前讲英国那个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今天我们在经历和见证。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今天请允许我用一个主题来开始我的演讲,叫《中国开始城市化》。

昨天余秋雨先生讲得非常好,说我们认识自然生态文明有三种,就是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这是人们的地域性特点。人们经常把文化和文明放在一起。

我报了一个研究生班,读了一年,1996年给老三届拍纪录片,就把学习时间耽误了,后来没有毕业,但是那一年社会关系的研修让我记下了一个非常大的词,这个词大的我都非常害怕,印象也非常深刻,这个词就叫文化。文化的定义是这样定的,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和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的娘啊!没见过这么大的词(河南话)。

文化直接就讲:这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历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财富的综合,同样一横一竖两个坐标都给你概括了。那么什么叫文明呢?我前天晚上也是做功课,我专门打开百度,问问度娘度娘就把文明和文化弄混了,它说,文明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也没错但是不确切。我就想怎么给文明定义?想了半夜,想到2点多没想明白,吃了一片安眠药睡觉,昨天上午也没想明白,今天见朱海老师我恍然大悟。文明和文化的不同,文明既有地域性也有阶段性,应该说文明是特定人群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范围内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体呈现。所以说,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昨天余先生所讲的三种生态文明,我们可以给他归结为文明的人类区域的表现。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类不同的区域会经历相似的文化,甚至是共同的文明。有没有人类必须经过的阶段性的文明呢?有。在我2006年出版的这本书,这本书是2005年开始做,那时候没有深入想这个问题,这本书发行不久以后我就发现错了,我应该在书里面谈到这个问题,因为城市文明是我们人类目前所经历的第三种文明形态,或者说是目前人类所经历的最高级的文明形态。

接下来我就要讲我的依据,仅供大家参考也供大家批判,甚至供微博广泛传播以吸引更多的砖头。

人类的进化十分漫长,中国一句话给他概括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一句话都说了,但什么话也等于没说,怎么三皇五帝到今天呢?而且说的那么虚,盘古什么样的人?怎么开的天地?都已经古老的成为若干这样和那样的传说。但是,我就翻各种各样的书,我最后发现人类可以归结到近300万年的时间,因为这是有考古证据可以证明的。300万年以前是漫长的各种各样的,时间概念有周、代、纪、期。但是人们到300万年前开始,古类人猿开始大踏步的前进。这个过程到了30万年前的时候,人类有了第一种文明形态,我们读过社会进化史或者是生物学或者是讲人类文明的各种书记都会谈到,在30万年前的时候,在世界范围内大概出现了旧石器时代。什么叫旧石器时代呢?就是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猿的时候,他们会生产工具了,他们和别的动物不太一样了,他们生产什么样的工具呢?就是稍经打磨这个石头就可以砍向别的动物的工具,这样我们祖先进入到人类文明第一个时代,我给他定义为兽类文明时代。

要区分文明时代有几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这个时代人们基本的生存方式,还有一个是行为准则是什么,还有一个是生产力的内需之源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把这种形态定位为兽类文明呢?因为它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什么?就是狩猎、杀戮。它的生存法则一个字可以概括,就是。你可以杀别的动物,甚至不同部落的人,就可以活下来。这时候你的生产力之源是什么呢?是生育,你只要能生更多的部族的后代,你这个部族就可以更加强大,有了这个更庞大的人群就可以向别的部落征战获得更多的资源,所以它是杀戮,它是生育,所以他那个时候叫母系氏族,生殖崇拜,谁能够生谁就厉害。估计那时候人类的新活动,在精神范围开发之前,更多的是自然的本能,是生育的需求。那么人类就在这种惨烈的环境当中,因为偶然或者必然,制造了杀戮别的动物的工具,这样他就更加文明了,而且进一步向更高层次的文明推进,就慢慢地进化、慢慢地进化到了12000年前,还有说是18000年前,如果有新的资料可能证明到30000年以前也行。因为没有太多的依据说服大家,简单的记就是300万年或3000万年或者30万年前人们开始的第二种文明形态,这也是由生产工具来界定和划分的。这个时代就是新石器时代。

什么叫新石器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他们过去生产的那些大石头变成了更加精细的石头,有石镰、石铲。这些劳动工具证明了什么呢?证明了人类不仅可以向动物获取基本的生存资源,而且在这个阶段他们和土地发生了关系,所以说人类进入了第二种文明阶段就是农耕文明阶段。我们伟大的国家非常辉煌。我们的文明辉煌就辉煌在我们有灿烂的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而且农耕文明当中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最发达、最先进的。但是在300年前,经过了文艺复兴精神解放和积累之后,欧洲迎来了工业化时代。100多年的工业化时代为整个欧洲、后来美国进入城市化时代拉开了帷幕。所以说,人类大概在200年前或者说具体来讲就是狄更斯生活的那个年代,大规模的、大踏步的进入了人类的第三种文明形态,就是城市文明。

刚才我们讲人类的文明形态需要靠他基本的生存发展。狩猎时代的生存法则就是杀戮,那么农耕文明的生存法则是什么呢?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当然它他产生的文化状态是有些自以为是,它的行为准则第一个是字。农耕文明的字是什么呢?就是自来更生的;它的内需之源是什么呢?他的生产能力、他的工作能力。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国家,在农耕文明时代,地有多大产,人有多大胆

进入城市文明时代,为什么我们可以归结为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呢?就是在这个时候每一个人的生存可以不靠杀戮,也不靠种植,不靠自力更生,那是靠什么生存呢?我们可以想想在这个时代我们基本的生存法则是什么?也是两个事,或者一个字可以概括,交换。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吃、所用、所需哪一样是你自己生产的,哪一样是你自己掠夺得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你付出的劳动、付出的情感、付出的金钱,所付出一切你所掌握的资源交换而得来的。这种法则比较全面,是根本的法则。那么这个时候基本的生产力的内需之源是什么呢?是生活、是人物。所以说我跟有些朋友开玩笑,我说以前狩猎时代靠动物,农耕时代靠作物,工业时代靠矿物,城市时代靠人物。此刻应该靠掌声。

开个小的玩笑,就是任何时代你要认识这个时代的根本,要发掘这个时代基本的脉络走向,才可能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困惑?就是因为我们处于文明更迭时期,文化错乱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交换的时代,但是我们还有更多的是农耕时代、农耕文明、封建文化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原则。但新的时代,我们的制度体系并没有建立,基本的要求和准则应该是交换,但是各种各样的制度规定,你不能明码交换。为什么腐败?就是因为一切掌握资源和权力的人意识到,说掌握权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也期望寻租或者变卖。但是还有一些制度保证、制度约束。当然这个制度是伟大的制度、先进的制度、科学的制度、正确的制度,什么东西都卖还了得?但是人有这个心态、有这个视野,城市时代那种交换的法则状态。我们现在的朋友当中也是这样。

我记得1994年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我们演播室和中央电视台做一个节目,讲的是上海人和北京人的比较,我书里面收录了一张碟,这上面讲的有。问到上海复旦大学的同学,也是北京人,我说:你来上海念书和北京有什么不一样?他说:北京太不一样了,我们北京在上中学的时候也有寄宿和吃食堂的,如果缺粮票的话,如果缺饭票的话你直接给我要或者借,而上海不一样,上海是要卖。所以我先告诉你我今天没有,我要买你一张饭票。

因为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城市文明的城市,那个法则在100多年前,上海市是184311月开放的,马克思韦伯就讲这个城市的标准有几项,第一个是有城墙,第二个是应该有广场,就是市民活动空间,第三个有城市的条规或者法律,第四个是相应的自治组织,第五个是什么?反正有五条。

那么在中国最早自治的地方就是上海,上海当时有租界、工部局,就是外国人带动中国人开始自治。而现在我们中国,我写书的时候是161个城市,现在可能是150多个,基本行政建立在1949年以后。所以我们对城市的认知更多的存留于制度管理和残存的农耕文明的指导心理。但是这也不是说我们中国曾经文明当中,我们并没有和城市文明有过亲密的接触。

接下来我就要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们每一个河南人都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公元960年,开封边上一个地方来了一支军队没精打采,飘扬着周的旗帜,帅帅的旗上写了一个字,本来要出征,结果哥几个一谋划黄袍加身,赵匡胤就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变成了宋太祖。宋是在我们2133年封建帝制当中的一个对折点。如果把2133年拉一个斜线打一个对折的话,就是这个时期。为什么宋和中国的城市文明有过密切的拥抱呢?有一张图可以作证,对,那就是我800多年前的哥哥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他是山东诸县人,后来到了开封,入了宋的翰林画院,专门的画师。他还有几张图,都没有这张有名、这张图有名,以至于在2010年,昨天秋雨先生也提到,成为了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一张图说明了我们在千年前的汴梁是有多么的辉煌。辉煌到什么程度?那个时候汴梁至少有100万人,现在新郑多少人?有的说150万,有的说120万,但是至少在100万以上。为什么会有这么繁华的城市生活呢?还得说到赵匡胤,赵匡胤尽管黄袍加身,但是有一天他和宰相赵普一起,就问赵普:五代十国怎么就这么乱?乱的这几百年,打仗打得不可开交,为什么?”赵普说拥兵自重,太祖听了以后就有一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喝了一顿大酒,有的真醉了,有的装醉了,反正都走了。但是走,赵匡胤也对着这些兄弟们杯酒释兵权,但是也给了地权。中国那时候空前出大地主,然后土地吞并在宋朝是空前。

土地一吞并、一集中,规模化就上来了,但是出现了流民,因为失去了土地没有办法就开始进城,这是被动化的城市化移民。我们现在就有大量的城市化移民,每年是1.5%2%所谓这样的一个比例,想进入城市。进入城市的根本内需,原因都是一样的。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一句话,因为向往更加安全和安逸的生活

安逸我给换了,原来是更加安全和更加舒服的生活。因为城有城墙,城有市,所以城市这两个字就概括了城市的成因。我们什么时候有市呢?《易经》上就有的概念,说日中各路人马集中然后聚集交换,日落而散。但是一直到宋,我们中国所谓的就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在双规状态下。他要求你一般一个城市如果四四方方的在这个城市的南门,现在你到西安可以考证一下叫东市、西市,中国人为啥说买东西?咱俩去买点东西,就是你要到东市、西市买不同的东西。反正他是这样分的,一个是卖活物的,一个是卖百货的。都到唐了还是这样,城里面只有坊,就是居民委员会,到晚上必须宵禁的。但是宋不一样,正是因为有了城市,游民离乡背井进入城市,宋又是一个开明的城市,怎么办呢?实在不行大家就经商吧,允许大家做买卖,允许到什么程度呢?允许开墙破户,临街经营甚至通宵达旦,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1998年美国的《生活周刊》现在已经倒闭了,就评影响人类100件大事,其中大概有6项还是7项,跟中国人有关,但是这里面有几项跟宋都有关,我们为之骄傲的叫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除了蔡老先生的造纸术,其他三大发明都是在宋集中体现的,了不起啊!

但是那个《生活周刊》除了这个还讲了一个小事,说:在宋出现了24小时营业的宅急送。后来我就翻书,哎呀!这个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东京汴梁之繁华、之舒服到什么程度?不仅有宅急送,甚至可以点餐,就是整桌宴席的给你送,关键是那个酒具都是银器,也许那一桌酒钱、菜钱都没有那一把酒壶贵,但是他给你送,这说明什么呢?诚信,就那个时候人们生活的舒适。

还是再说宋,可以破户临街经商,而且允许衙门经商。因为那时候国家比较穷。赵匡胤虽然是黄袍加身,但是一直到他当朝三年之后才重新又修了一下从当代留下的汴梁城墙。国家真的没钱,又来了这么多游民,然后士兵部队又在裁军,怎么办呢?说你们就经商吧,允许你们开店。你们看清明上河图当中有底店,底店是干嘛的?就是前店后住,既买又卖。南来北往的客人,船运来的、车拉来的都可以放下,然后讨价还价,这些底店有些可能是衙门开的、国防部开的、组织部开的等等,允许你干这个,让全民有了经商意识,让所有人看到了钱。

人有了钱就有欲望,有欲望就想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就扩大了更大的内需,更大的内需就活跃了经济。所以在宋的时候,整个农业是精耕细作,整个手工业也是高度发达。宋代我看到之后就特别奇怪,去年还是前年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在北部有一个湖叫什么湖我忘了,这个湖叫茵莱湖,怎么种地呢?就是用一个棚子搭起来,然后有些覆土可以种田,这个田可以跟着船走,很有意思。后来我看宋知道宋代就有这种方法,这个田叫葑田。有人打官司,杭州那边打官司了,说昨天晚上我们家的地让人偷走了,3分地让人偷走了?怎么偷走的?说葑田。

经济活跃之后紧跟着人们就开始想更多的钱,所以在那时候,金属的货币落实了。为什么呢?因为大量的海外交易,海外人信不过你,就囤了很多宋的通宝,他们囤的越多,我们的就越少,来不及开这些矿山,后来就出现了纸币叫交子,不仅这个出现了,而且那个时候什么出现了?到处吟咏柳永的词。说柳永去世的时候,有几百妓女给他祭祀。他当年也是著名的词作家,绝不亚于今天的朱海老师。很繁荣、很发达,而且那时候政治开明,培养了多少文豪,唐宋八大家有几个宋代的?随口说一说,王安石、范仲淹、苏轼等等等等,而且那个时候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生活的空间,不仅经商而且给你希望。

高考、科举是隋的发明,但是到了宋才有了什么呢?糊名考,什么叫糊名考?咱现在高考把卷一交就给压上了,河南人的发明,1000多年前。为什么呢?就因为在此之前,你要想高考首先得拜师。比如明年高考今年就得拿点腊肉,孔子时候就有这个习惯了,带点好酒,甚至几贯铜钱到朱海老师门下一拜,说朱老师我明年要高考,朱海老实说你先写篇文章我看看,一看海写的不错,朱海老师第二年说我今年的学生有马东、张泽群等等。但是到了宋这个就变了,有一次高考有人闹事,说这次考的不公平,他们做手脚了。皇上说他们说的不算,我去,最后才有了殿试。而且宋不杀言官。有一次他跟赵普在聊天呢,说天下什么最大啊?赵普一听这话说你都当今圣上了,还叫我们怎么说?所以就不答。赵匡胤又问你说啊,谁最大啊?赵普说天下道义最大。赵匡胤不说了,而且到后来,你看苏轼都被整成那样了,说这该杀、那该杀,到皇上那儿,皇上说你干啥呢,不就是一个写诗的嘛。

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民众自由,可它为什么这个文明就消失了呢?宋310多年,我们从小就知道杨家将,余老师昨天也讲了好像是几个女的在保护国家。《岳飞传》总是觉得怎么着怎么着,宋朝总在打仗,总在打败仗,其实也不是,我前天还看过资料,70%基本上都是胜仗。但是宋代赵匡胤的弟弟定了一个规矩,以赎买避兵患。因为宋已经进入了城市文明,它知道交换的价值,你不就是要俩钱嘛,我多给你点不就完了嘛。我记得跟辽打还是跟金打,有一次金打过来了,他手下的大臣给他报说这次不同了,说这次100万不够了,皇上说多少?他们说至少得120万,皇上说行、行,去吧?皇上一走,皇上紧跟着身边的人说你去一趟,说这个事如果不超过150万咱就干,皇上知道他这个打仗的花多少钱,他一算所以从太宗太祖,宋朝整整是祖宗十八代,你可以查查真的是十八代,最后跳海的是悲剧,还没成宗呢就跳海了,为什么这样?因为这个赎买的政策形成了宋朝重内轻外,崇农敬商。但为什么这种赎买的方式不能够让马背上的民族满意呢?这也是我今年2月份听到北大邓小南教授讲宋史豁然开朗,才解决了这个疑问。他经过研究发现竺可桢教授在一篇文章当中讲到,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是我们亚洲区域面积当中一千年最繁荣的时候,就是整个长城以北马背上的民族,就是第一个文明——游牧文明的人不足以生存,他们活不下去了,他们来了,辽打过一阵儿散了,金比较强,1627年把俩皇帝都弄到佳木斯那边了,还去了很多妇女。

女人在那个时代经受的耻辱比男人失去尊严还要让人伤心。但是民族的融合不以这个为参照,到今天很多人说我们这儿出美女,和当年这个有关。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当时的悲哀变成了民族的融合。1219年整个宋被赶到海上彻底断送了,就是一个发达文明的成熟和进一步的发展,要靠什么支撑?至少要靠开明的制度、活跃的经济、比较自由的生活、比较安稳的社会。但是,宋到末代一个是讲的是自然条件,还有一个内在的原因。尽管已经被赶到了杭州那边,说叫临安,但是依然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搞的非常舒服,这是从北宋就开始的,徽宗就在开封林山弄了一个山,绵延几十里,而且山上怪石嶙峋,有一个单位专门负责石岗,长年累月,为什么清明上河图那么热闹?就是大量的石岗往这儿送,民不聊生,最重要的就是在宋没有大工业的支撑,尽管我们南方的制造业非常的发达布、丝,而且我们的农业生产水平也非常高了,在那个时代越南的水稻传到了内地,大面积的耕种,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但是没有大工业支撑。

我们再给人家钱,给更多的钱也满足不了他们。因为他们经过不断的南迁,也尝受到了他们占领农耕地区的文明比他们的文明发达。所以说到这里,我们紧跟着就要回到当下,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讲话20周年。20年前的117号到221号从北京出发最后到上海结束,一路上在讲,讲什么呢?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为什么要这样谆谆告诫呢?就是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我们刚刚进入了一个城市文明的新时代,我们经济的繁荣能不能持续要依赖于进一步的政治制度的建设和保障,还有人民生活的支持和进一步的扩张。

2010年世博会提出的主题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年之后,我又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生活让城市更美好》。不是唱反调,是因为世博会半年之后,一场大火把人们相信的这句话给烧掉了,或者给烧的模糊了。为什么呢?人家说你看城都这样了,动不动就死这么多人,城市怎么能让生活更美好呢?我说对,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城市的生活一定会让这个时代更加美好。因为刚才我讲了宋给我们有先例,我们有了繁荣的生活我们才可能建设更加和谐的生活;我们有了更加和谐的生活,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完美的制度。所以再回到开头,我说“江山如画”是一句感叹,也是一句疑问,江山如画在当下怎么画呢?

在当下我们需要建立城市文明相匹配的公民社会,因为江山不在是帝王的,江山是所有人民的,江山如何画呢?江山大家画,每人一笔,画好自己,共绘江山。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