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八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二)

发布日期:2023-02-28     点击量:
分享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借鉴中华文化,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

刘余莉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非常荣幸来到了河南新郑,参加第八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叫“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都知道,在今年的224日,中央政治局在进行十三次集体学习的时候呢,就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美德进行了学习,在学习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在激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那么从这一段话中,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面对着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道德教育为什么引起了总书记的关注呢?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根本又在何处呢?看到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问,西方国家也没有像我们国家这样特别重视道德建设,他们靠制度建设把自己的国家治理的很和谐吗?只要我们把西方的制度搬过来,我们的制度问题就能解决了,其实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我们忽视了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根本不同,也就是说从西方历史上看,西方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的传统,它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公平正义,但是人思博爱、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靠宗教来完成的,所以他们并没有忽视道德教育,只不过这个道德教育的主题变成了教会而已。

但是我们在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时候,我们仅仅看到了西方重视制度的一面,误以为只要把西方的制度搬过来就行了,但是出现了一体一制的弊端,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很容易理解跨过企业,大家都知道安利公司是一个跨国企业,刚刚在中国发展的时候,有一个全球通用的无偿退款制度,就是你把它的产品用光了,你对这个产品不满意,你就可以拿着空瓶子到公司去退款,而公司会把所有的货款退还给你,这个制度在其他国家实行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中国却遇到了瓶颈,遇到了挑战,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但是有的时候聪明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用在了占人便宜的地方,于是有人把这个产品用光之后,甚至不是用光而是倒光之后,拿着空瓶子到公司退款,而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是每天排着长龙的人去退款,安利公司走过了很多国家地区,这个制度没有引起任何的问题,但是惟有来到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时候却遇到了挑战。

所以说我们中华文明绵延了至少五千年而不绝,中华文化被誉为礼仪文化,但是因为我们一度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让我们对传统文化丧失了自信心,最后导致礼仪之邦的民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一个问题就告诉我们,其实并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于是我们把西方的民主制度引入村干部的选举,但是村民的素质理性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谁给他送钱多他就选谁。最后怎么样呢?出现了诸多拉选票、营私舞弊的现象。所以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孔老夫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其人存,则其政存,其人亡,则其政亡。于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很多能人现象,这个企业眼看得快倒闭了,只是换了一个总经理、一把手,就在短短的时间把这个企业扭亏为盈,大家认为他很能耐,称之为能人。实际上我们静下心来反观这个现象的时候,发现这个人不仅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而他不是把国有资产划为私有。

我们如果看一看现在反腐倡廉的很多措施,我们看到其实古人的思考非常深刻,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很多人问一个问题,到底是制度更重要,还是人更重要?

在《群书治要》,大家有没有听过《群书治要》,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记在这本书中,还有一本书叫《父子》,这告诉我们制度建设和人是同样重要的,他说明智的君主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制度,达到天下大治的结构,换句话说好的制度重不重要呢?当然很重要。但是它同时提醒我们,并不是有了好的制度,就能够单独的发挥作用,必须有好的辅佐的人才,好的圣贤君子来推行好的制度。所以,圣贤君子,好的辅佐人才更加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一味的重视制度建设,会有三个问题不可解决。

第一个问题,就是难以防患于未然。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只是重视制度建设,就有三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能防患于未然,在《群书治要》上说,礼者近江山之前,礼仪之后,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伦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法律监督机制的制裁,那么对于礼仪是对事后的补救。中国的处处都体现着教育,培育一个人责任感。比如说男女双方结婚,前三天要求女方三日不熄灯,大家知道为什么三日不熄灯吗?很多人说迷信吧?实际上这个礼,我们留下了一些形式,但是内容就不为人所知,就以为是迷信了,女方三日不熄灯,是再过三天这个女儿就出嫁,趁着她在家的时候,给她以为人妻、为人母的教育,这是叫对儿女的女德的教育,告诉她出嫁后如何为人妻、为人父,在迎亲这一天新郎很早就起来了,他要祭祀祖先,祭祀天地。

这就是提醒自己两个人的结合,不仅是两个人的私事,关系到整个家风的传承,他迎亲之前,他的父亲要给儿子敬酒,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儿子给父亲必恭必敬地敬酒,但是这一次的次序换了,他的父亲要给儿子敬酒,这个儿子突然感觉到这一件事非同小可,不能够不严肃对待,要有责任心。那这个新郎毕恭毕敬来到了女方家里,岳父岳母会非常郑重的把女儿送到新郎的手上,什么意思呢?从此以后我女儿一生的幸福托付给你了,你要对她负责任,要有爱心,新郎这个时候也能够体会到岳父岳母的心情。新郎也能体会到岳父岳母的心情,于是他带着新娘跪拜岳父岳母,这样,新娘才会上花轿,新娘上了花轿之后,她坐定花轿里一定要做一个动作,什么动作呢?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没有做过,就是要把她的香扇从轿口扔出去,因为这个女儿在家的时候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千金小姐,天气热的时候还要拿起香扇一扇,这些坏脾气都要随着这把香扇扔出去,这样才来到公公婆婆的家里,公公婆婆本来在主人的位置,而现在站到客人的位置,什么意思呢?从此以后,把媳妇迎到主人的位置,你要教育好子女,这个责任重大,必须有深厚的德学才能承担好。所以《易经》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告诉我们女子要效仿大地的德行,大地而且能够忍辱负重,比如说你把脏的东西扔给她,她都毫无怨言,照单接受,所以女子越能够忍辱负重,这个家庭越能够经营的好。

所以,家庭太平与否,天下太平与否,一大半的责任都在女子的身上。对女儿的教育比对儿子的教育还要重视好多倍。那么这两个人要喝交杯酒了,这个交杯酒喝的很有味道,保证你终身不忘,这个交杯酒是拿个葫芦,一切两办,一人一半,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提醒夫妻双方,本来是一体。两个人没有结婚就想到以后的离婚,不要因为财产闹了纷争到法庭上去,中国人认为两个人一般结合就是一体的,不分彼此,而这个葫芦瓜的瓤是甜的,子是苦的,喝了一杯交杯酒从此以后就是一体的,还要把葫芦瓜挂在一起,提醒在今后的夫妻生活中,不要因为磕磕绊绊不容易,就发生不愉快的事儿。你看到这个葫芦瓜就看到生活的不容易。没有一个新娘坐在轿子上,会心想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要把新郎家搅的鸡犬不宁。你看到这个葫芦瓜就想到两个人结合时,最初的发心。我们从婚礼要了解到我们的礼仪之邦,我们的礼仪,我们的教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所以它可以防患于未然,让这个结婚,这个消极的结果根本不发生,而法律的制裁,只是等离婚已经产生了,告诉你怎么分配财产而已。

第二,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还有一个问题难以解决,就是导致一个人面而无耻,我们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条款,用这个来引导人们,人们触犯了它,就给予刑法的处罚,人们为了怕处罚,不敢做坏事,甚至想做了坏事免于法律的制裁,认为这是自己聪明才智的表现,以此沾沾自喜。在西方,现代以来,有人说上帝死了,科学的发展让很多人不再相信宗教了,但是它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公平正义来进行制度安排的,结果呢,因为失去了宗教教育,他们出现了法律管辖之外的行为,比如说青少年吸毒、酗酒等等,这些还没有达到法律制裁的标准,但是对社会和谐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有人统计说,我们中国这个堕胎的人数,每一年是多少人呢?是1500万次。而这里边有很多人都是未成年的少女,包括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因为这一个不理性的举动,把我们人生一大半的福报都折损了,所以你不学传统文化你就不知道错在哪里。所以现在反社会的行为越来越多,这是靠制度没法改变的。所以《群书治要》上说,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而在《淮南子》上他说的更清楚,说法律能够把不孝的人处死,但是培养不出孔子等高尚的德行,法律能把偷盗的人给予处罚,但是培养不出廉洁的节操。

孔老夫子培养的学生有三千多人,每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长辈,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大众的表率,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教育所成就的。前几年我到乌江参观,这个中心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的老师,他们对传统文化深具信心,希望通过传统经典的学习,改善这个镇的社会风气,结果他们来到这儿之后,自己把弟子规先做到,再去入村入户去教学,结果不到半年的时候,这个小镇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我们来到这个小镇感觉来到了人间天堂,每个人处处为对方着想,看到对方的需要,对人体贴入微,就是我们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那我们想,这是靠什么成就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边的老师每一个人都学习“弟子规”,能够把“弟子规”的教育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没有必要用法律来制裁他们。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过会犯法。所以,孔老夫子培养的三千个学生,72个贤人都能做到表率,靠的是教育。

如果我们忽视了道德教育,只是重视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还有一个问题会出现,那就是老子所说的法律多盗贼更多。我们法律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但是社会并没有因此和谐,相反钻法律空子的人越来越多。在1999年的时候,当时也是崇洋媚外,到西方去留学,结果到了英国之后,各个大的超市都有一句话,叫CCTV在运行,大家知道CCTV是什么吧?在我们中国马上让人联想想到中央电视台,当时我们想中央电视台影响蛮大的,在英国的超市都能看到,但是在英国时间长了之后,知道这个是中央监控系统的简称,也就是各个大的超市都有高科技监测的摄像头,警告你不要去偷东西,我们监控着你,当时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新奇,看了之后也很不舒服,感觉到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感。

我们中国学西方学的很快,各大超市、主要的干道都配置了中央监控系统,摄像头,而我们现在的个案也主要依赖这些高科技。

但是问题是,我们的科技手段越来越高,越来越先进,但是因此违法乱纪的人,偷东西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吗?所以我们从这里体会到哪一个是本,哪一个是末。那么法律监督机制的健全也是如此,有恐怖分子现象出现了我们有专家就呼吁,我们要设立《反恐怖法》;食品安全问题严重了,有专家就呼吁我们要设立《食品安全法》;当一个星期两个地方出现了大学生跳楼自杀的现象,就会有专家呼吁,说我们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这些都很必要,但是是从枝叶花果上解决问题,这个树叶太多了,你没有把它的根找到,根在哪里?根本就是不能止人恶心,而仅仅以高举刑法禁止人的行为,就是你每天在外面执行刑法,也不能制止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

所以你看古人说的多少透彻,一句话说了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那就是人心坏了,如果我们不解决人心问题,而只是在制度上做问题,会出现什么问题呢?看书上说,这个法律一出台,奸诈的行为就产生,命令一下达,欺诈的行为就升级。就像你引纸救火一样,只是这个事情愈演愈烈,而于事无补,说了这么多告诉我们一句话,“人心正则国治,人心邪则国乱”,所有问题产生的根本就是在于人的良心丢失了,而要找回人的良心,必须靠道德教育。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所在,怎么样教育才能使这些道德价值观深入人心呢?

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叫我们的价值观,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什么呢?中华文化的根本又是什么呢?比如说有人问你,说你学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用几个字回答他,那就是“五伦、五德、四维、八德”,中华文化就讲这些东西。那么五伦,就是基本的五种伦理关系,如果最起码的伦理关系搞不好,称不上搞好人际关系。孔老夫子把这个总结出来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他们有一种自然的亲情,这个亲情不是圣人给我们规定下来的。圣人观察了,父子有亲,只有父母慈爱教导儿女,儿女孝敬父母,这个亲情才能保持。君臣有义,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一体的关系,不是互相矛盾对立的关系,领导者应该对属下有仁爱之心,这个“仁”是一个人加上一个二字,告诉我们它是两个人相互处之道,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对方,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所以领导不能把手下不当人看,呼来唤去,既要当他的领导管理他,还要当他的亲人,像父母关爱儿女一样关爱他。除此之外,还要当他的老师,教导他做人的道理,被领导,就要对领导竭尽全力,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这个“忠”在古代是尽己之位,竭尽全力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就是尽到心了。稻盛和夫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拯救了濒临破产的企业,就是因为把这种理念运营到管理之中。

二战之后,在日本凡是稍有成就的企业家,可以说无不是熟读《论语》。夫妇有别,并不是身份地位的差别,而是在职责上有分工,那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特别是农业社会,主要是男子承担收入,但是一个家庭除了创造经济收入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要教育儿女,所以中国人有句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就是,没有儿子当然是无后为大的一种,但是另一种情况被我们很多人忽视了,比如说生了七八个儿子,但是啃老族、败家子,做了很多祸国殃民的事儿。所以,中国人把儿女教育这件事儿看得很重要,不能推给祖父母,不能推给国家,必须由他的母亲亲自来承担,要让他的丈夫有道德,妻子有良好的德行,起到相夫教子的作用。有一个自然的顺序,要给你尊重,要求兄长友爱关心帮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对兄长要遵从。“朋友有信”,告诉我们平等的交往,必须言出必行,这个“信”字,是一个单立人加一个言,告诉我们人所说的话,必须守信用,否则那不是人所说的话。那么这个是五种起码的伦理关系。

[1] [2] 下一页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