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四)

发布日期:2023-03-23     点击量:
分享到:

改革开放——中国的强国之路

罗来军

谢谢今天的各位朋友,今天能够在这个场合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想法,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振奋,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在河南,和黄帝的家乡是同样的。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我觉得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强国之路,也就是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不仅仅具有中国的意义,也具有世界意义。大家都知道,去年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就是41周年了。今年又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历史的节点上,我们回顾过去,当然也是在展望未来,我们确确实实的走过了一条强国之路。

强国之路内涵很多,我在这里简单的举六个指标。我们有三个世界第一大国指标,还有三个世界第二大国指标。三个第一: 我们是制造业世界第一大国、货物贸易世界第一大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大国。 三个第二: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商品的消费上,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的。在外资流入上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的。大家想一想,我们三个世界第一、三个世界第二,还能不充分证明我们是强国吗?很显然已经是世界强国。既然我们在这短短的40年里边,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能够建设出世界级的强国,它一定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审视。探讨与审视的重要目的是我们怎么迎接更辉煌的未来。

我想主要是三个大的方面。在正式讲之前,我要先讲一下我们强国之路的理论逻辑依据。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曾经出过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也是厉老师非常著名的观点,就是《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之路》。在厉老师的基础之上,我给它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中国经济的三重转型。厉老师的三重转型指的是什么?第一,体制转型,他指的是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发展转型,我们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发达的工业社会。在这两个重要转型基础上,还有一个,我觉得值得我们去探讨。第三,开放转型,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发展整个历程当中,还一直伴随着从对内比较封闭经济体,转为对外开放的经济体。这三个转型,为什么今天讲这个?它恰恰也从理论也从实践层面,深刻揭示了我们强国之路的主体逻辑和深刻体验,一个强大国家诞生它肯定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我们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控强国之道。

接下来我逐一的探讨一下这三种转型重要实践意义和政治内涵。正是这三个方面,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国强民富。第一个方面,我们看一看我们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今天我们很多的成就很多的辉煌,与我们体制转型的成功有关。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也与我们体制转型当中出现的一些不彻底、不适应有关系。所以,这两个方面都透视了转型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大家都清楚,建国之后,我们国家在经济机制以及与经济机制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它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因为你们是老一辈的专家,对这个感受是更为明显。然而这是不适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实践当中,它是不可能取得很大成就的。为什么?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看,号称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他最著名《国富论》当中,这个《国富论》虽然很古老,但是在今天依然有根本性的经济意义,对政策有根本的指导价值。斯密在《国富论》当中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市场调节,也就是作为一个国家,你的经济机制、你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价格灵活的调整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够把整个经济体引向繁荣的理想国。所以,我们要进行转型,破除传统的市场经济,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体制的转型,它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早期,我们进行体制转型,应当来讲党和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思想到政策,从战略到执行,这里思想解放恐怕是最重要的。

在今天我们回顾体制转型早期有很多亮点,比如最闪亮的就是当时思想解放的大讨论之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今天回想过去,这样的讨论实际上是让我们思想的转变,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建设的好坏,它根本的标准在于实践,在于成效。这些讨论都实际上给我们体制转型做了很大的铺垫,我们的转型当中有很多重要的作为,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很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今天可以回顾几个重要的经验。比如,产权改革,在我们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家知道我们那个时候,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经济,它的内部治理结构都是不规范的,也是不科学的,那么企业要发展,必须走向规范的道路,怎么走?我们是怎么进行突破?千条万绪,我们当时也没有可以借鉴非常好的成功的经验,国家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产权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大家都知道产权明晰,有了产权明晰,我们就可以推进一系列的经济主体,可以建立规范的、科学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明晰了产权,在经济活动当中它的“责、权、利”都会有清晰的界定,也可以有清晰的分割。这样以来,要比一锅粥、一盆糊涂浆能够对经济产生正面效应多得多了,就可以激发经济的活力。所以,我们今年回首过去,我们能够产生一系列的优秀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产权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今天依然可以看到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产权改革还在路上,我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边,可能都不会结束。

比如,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强调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怎么振兴呢?有的人就提出很多政策方案,资本下乡,人才下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产权,还是产权的问题。我们必须在乡村振兴未来的经济大舞台上,产权一定要做到位,乡镇的活力才有保证。三权三证,土地确权以及与确权相关一系列金融的改革和政策的配套,实际上这就是产权改革,所以从这一点我们看到,产权改革对我们的强国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我们恐怕还要继续琢磨产权改革它的力度、它的节奏、它的方向,会掌控得更好。我们很多领域的改革尤其是经济主体活力的激发上,它的价值就能够体现出来。这是我们讲了产权价值,在体制转型当中。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敏感的问题——民营经济。对于民营经济的意义和价值,大家一定形成共识了,无论对于就业,对于技术的进步,还是对于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经济体制建设的灵活补充,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民营经济发展之路可以讲是曲折的,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比较多的。作为体制或者作为经济治理因素层面的思考,我们的方向必须要明确,就是我们要合法的保护民营经济,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最近几年,我看各个论坛当然也包括政府层面对于民营经济的讨论有很多,我们回顾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实际上始终伴随着我们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定位,以及进行调整的这么一个过程。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早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面临着风险,进行自主经营。我们到一些改革开放起步早的地点进行调研,和早期的民营企业家探讨,能明显感觉到,使我们认识到民营经济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我们到今天依是如此,实际上今天谈这个问题,可能我们要二分,看两个层面: 一是我们在思想上、认识上包括国家的政策上,对民营经济都有着很清晰的定位。比如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发展民营经济,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个方面,恐怕我们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也就是在实践的层面,在政策落地的层面,可能我们要进一步的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因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大确确实实是我们强国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至此我是举了两个例子,产权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来透视一下我们进行体制转型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方面: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我们第二个发展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要转向发达的工业社会。实际上我们第一场两位专家讲的,都是在发展方面转型所做的非常好的成就,两位专家对于5G我们在世界上领先的地位和当前的一个状况是充满了自信,所以这一点也表明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发展是相当成功的,对于这个转型,我们沿着历史的看一下,回想1978年的时候,像刚刚建国时我们是一穷二白,我们各方面底子都比较薄,我们去工业区看到林立的烟囱还是在马路上看到飞驰而过的货车,还是在城里边看到他们的高楼大厦和一些会堂的气魄气势,我们在想国内各个方面差别比较大。但是今天我们的发展确确实实跟上来了。比如会场,我看到咱们黄帝文化的会场气魄上,可以说也是世界领先的。我们再谈谈工业转型,到今天为止,我们仅看工业,已经有了比较强大的表现。

刚才前面我讲了,我们强国上有一个指标,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国怎么来的?那就是我们对工业社会建设成果,在今天我们大概可以看一看,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化产业化体系,我们在这个体系当中它的建造能力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所以这一点也就是我们制造业大国是这么来的。在一些领域,我们世界大国领先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我们的航空航天,我们的高铁、核电、建造等等,所以这是我们在第二个转型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一种成就。在这里边,我具体想讲几点,来感受一下我们发展取得的成就。

第一个点,讲一下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工程建设建造能力,为什么讲这个?我是感受比较深,一方面,我们到世界各地走一走,另一方面我还有一些学生在国家的建设当中当高管,他们有时候很多项目,有的是参与评审,有的让我去看一看。比如我们到越南、缅甸、非洲这些国家,像他们的水电站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桥梁、交通等等,都是由中国的工程队在施工建设。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讲在几年前很难看到这样,最近几年我们走出国门,也反映出我们建造能力的强大。

在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核电建造,也就是核电站建设,我为什么讲这个?因为大概在四五年前,我和几位老师写一篇内参,当然这个时间已经长了,解密了,当时是不能说的。我们就分析了国际上核电强国的基本状况,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了核电国际市场未来的走势,之后就对中国的核电建造能力现状以及未来突破的方向做了探讨,最后,我们提出中国在核电国内外建设上,我们的政策建议。其中有一点指出,中国已经具备了核电建造世界领先能力,可以在其他国家承接核电建造工程。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始在世界各地给它们建核电站去了,既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这个建议大家都看到了,所以党和国家在决策当中逐渐的就采用和推广。这一点也表明了我们国家在核电站建设方面的实力。

[1] [2] 下一页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