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西亚斯人



        我是王桂兰,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2002年8月入职西亚斯,一直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并先后担任基础系主任,文理学院思政部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主任(兼概论与原理教研室主任)。转眼16年过去了,16年来我亲眼见证并积极投身于西亚斯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伴随着学院的发展壮大,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作为一个与西亚斯一起成长的西亚斯人,我深深爱着这片洒满我们心血和汗水的热土。


入职西亚斯,是我人生职业的第二次选择


        我认同西亚斯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人才的教育理念,认同西亚斯坚持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的特色,但是作为一个思政教师,更懂得,在中国的土地上办大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一定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念、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力军,有效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入职西亚斯16年来,我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努力做到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用真理光芒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理想。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秀奖, 2012年11月,获“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2015年10月,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奖”, “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7年4月,所带团队所教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评为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 2010年9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媒体课件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


恪尽职守、努力拼搏,在奋斗中感悟人生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这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即任何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西亚斯的事业是全院教职员工20年,在理事长带领下,奋斗拼博的结果。而这一份成功中也有我的一份努力。2009年,我动了一个大手术,正常情况下需要休假3至6个月。然而,术后仅一个星期,我就来上班了。那段时间,由于每隔一天还要有治疗,我就借用朋友私家车,每天坚持到校上课,挤时间开车回开封做治疗。刚开过刀,我身体虚弱到连电脑包都拿不住,一个学期下来,上课、下课,都是学生到宿舍接我送我,帮我拿电脑。当时上课是在13号楼604,楼层高,害怕刀口绽裂,每天需捧着肚子,一步步挪着上楼,那段时间里,我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迟到过一分钟。

        2011年我已经是57岁的人了,为了赶上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我给自己定下了拿下正高职称的奋斗目标。那段时间,工作不分白天夜晚,有时灵感来了,凌晨3、4点就起床写文章,我还利用假期和周末休息时间,去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调研,顶酷暑、冒严寒,坐公交或徒步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城市社区文化广场采访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社会实践资料,为成功申报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一年中我获批两项省级课题,在CSSCI来源期刊(郑州大学学报、河南社会科学)发表文章2篇,北大核心期刊(领导科学)发文2篇,CN期刊发文1篇,用了三年多一点的时间,相继完成了从党校系列高级讲师到高校系列副高职称转评,高校系列副高职称到正高职称的评审,也成为西亚斯建校以来第一批获取正高职称的教师之一,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思政教学督导工作经验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学督导,深感责任重大。四年教学督导实践中,我努力做到:1、建立教学科研制度督导教学;2、组织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3、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避免督导工作停滞于单一“听课、评课”的重复工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的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诸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继建立了说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思开网站教学使用检查制度。为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开辟了了极为有效的途径。在教学督导过程中,我除了完成正常的课堂听课、评课的任务外,将更多的努力放在了课下组织指导上,即利用自己掌握的教学规律,教学技巧,抓住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的一切机会,去组织指导影响青年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实效。从今年6月开始,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为了迎接大赛,暑假里我们即提前做了安排,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师都要积极参赛。并依据2018年思政课新版教材内容,将各门课程分章节安排老师准备教案,制作课件。开学后利用每周例会教研活动时间,交流备课内容,梳理总结各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优选案例,既为新学期思政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老师参加技能大赛做了前期铺垫和创造条件。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8位教师参加了初赛,学院遴选出4位优秀老师参加复赛。对于选拔出参加复赛的选手,我们每周一次组织他们展示竞赛内容,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就选手的参赛选题、内容组织、逻辑顺序、案例运用、语言表达诸方面进行了认真点评。就选手的参赛教案、参赛课件一个段落、一个版面、一个案例的使用,甚至一行文字的颜色、大小都提出具体细致的修改意见。

        几个月的时间,数次的修改完善,不断提升了参赛选手的竞技能力和水平。张婧老师参加决赛,决赛前两天,我还在帮她改稿子,梳理课件。6场复赛,一般都安排在周末。对有我们选手参与的比赛,我亲临带队,组织老师每场必到,给选手督阵加油。团结合作既为参赛选手带来了集体的温暖,也使他们临场不乱,胸有成竹,很好发挥了竞赛水平。这次参赛的所有选手,王自芳、李莉、刘元元、张婧等老师在比赛中都展示了最好的状态,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而张婧老师在64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取了此次大赛的“特等奖”。



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改进课堂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开放,追求个性,独立自由的特点愈来愈彰显。反映在思政教学上,要求教育者必须转变原来的权威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更多是引导和帮助。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厅相关文件,在学院微信群里转发一些典型教学案例,转发专家、学者“飞行”听课,对典型课堂的点评,提出了“教师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思政课堂革命”的教学理念。利用周三例会时间,就如何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不断组织学习讨论,要求教学内容:联系时政强调一个“新”字、归纳重点强调一个“精”字、围绕学生强调一个“实”字。深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教学。

        教学方式上,要求老师加强“周闻天下”“翻转课堂”“专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按照省教育厅思政处关于建设思政“精品示范课”的要求,我们就6门思政课组织建设了8门“示范课”,并不断组织老师学习,总结经验,完善“示范”课,组织老师开展“ 示范课”观摩学习活动,进行示范授课的老师所讲课程内容丰富,重要知识点把控到位,主要观点论证科学、严密,语言表述精炼,资料详实,旁征博引,演讲生动,得到了领导、同行、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对全体老师的教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影响启迪作用。


个人爱好,家庭生活

        我自幼喜欢唱歌跳舞,咱学校音乐戏剧学院的老师说我底子好,若年轻时入他们这一行,也成什么“家”了,哈哈。现在苦于工作太忙,没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但也抽空和下乡时的农友一起唱唱歌,前年,我们就唱到了北京大舞台,参加了全国第一届知青春晚。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已年近90,常常视我为他们的骄傲。宝贝女儿漂亮可爱,舞蹈跳的可棒了,我爱她就像爱着初恋情人一样,哈哈。今后我要继续努力工作,为我热爱的西亚斯,为我倾注了毕生精力的思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