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王碧茹

陈义初接着换了一个角度说:“从进口的角度讲,就是进口的原料。西亚斯学院招收的不是社会上最优秀的高中生。但从出口的角度说,不是最优秀的甚至是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在西亚斯的学习,获得了不错的就业就会,这就是教学方法的成功。西亚斯做出了卓尔不绝的成绩。下一步,如果一部分专业今后能招收更优秀的生源,比如从某些专业科目开始招收一流学生,那就会越搞越好,逐渐成为一流大学,实现陈肖纯先生办学初期的梦想。”
他竟用了超现实主义
2008年7月26日。河南信阳滨湖假日酒店会议室。我坐在最后一排,打开了发给我的厚厚的文件夹,本想对着陈肖纯的文字报告,一边记一边听,好全面概括地了解一下西亚斯国际学院十年发展历程和未来设想。我知道他喜欢即兴发言,幽默诙谐,所以演讲的内容一定比干巴巴的文字会丰富得多。

西亚斯传统之一:历年都要进行的暑期培训
他这样开始动员:“西亚斯的暑期培训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我们每年都寄希望于在这个阶段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能够找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阶段性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来研究和探讨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西亚斯短短的十年历史,也正是靠我们这样一步步总结经验教训走过来的。回顾十年历程,我们居然发现西亚斯在中国教育界占了三个之最,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最早,规模最大,颁发美方学位也是最早。这使我们不得不更加谨慎。对于今年的培训动员,我还是不打算唱高调,讲空话。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实际地解决西亚斯所面临的一个或两个难题。记得第一年培训时,发给大家的体恤上有口号,前面背一个,后面背一个。今年的体恤上没有口号,十年历程证明,西亚斯已经不需要喊口号。”
接着开门见山,他在动员讲话里毫不客气地一一列举了学院在门户网页、电子办公系统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在列举问题时,他将下载的网页投影到墙壁的幕布上,那上面典型的令人尴尬的错误,都被他用红笔一圈圈地标出。

当前西亚斯的门户网站
轮到讲主报告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微笑着,竟然这样开场:"我的讲话材料已经印发给大家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在会上念一遍。现在就西亚斯国际学院十年回顾,请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把西亚斯当作一个人来描述一番,她在你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请用你自己的想法、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出来,写在纸上。”
说完,他又要了一个麦克风,走下台来,眼光扫视着,看谁想带头发言。
这个回顾的形式太好了,一下就使我兴奋起来。这个会场集中了西亚斯国际学院所有的中高层干部,他们将用最简洁的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对西亚斯十年来的印象,时间短暂,题目又是陈肖纯突然抛出,每一个人都来不及仔细地斟酌,且要用形象来描述,所以大家的发言一定会带有相当的真实性,而且形象描述远远比概念化的文字或口头表达会更生动,更具有张力,更给人以联想的空间。反之,如果让我去翻看西亚斯十年发展的校史或大事记,或者是他们历年来的总结资料,来切入其发展历程,一定是味同嚼蜡,枯燥而无味的。
这是一场头脑风暴,一场最简洁的集中集体智慧的方式。

夜幕下的罗马剧场
“好!吴院长先来。”陈肖纯快步上前,将麦克风递给了第一排的学院副院长兼商学院院长吴铁军。他曾任河南省财经学院院长。
“有朝气,但有些稚嫩。”吴院长操一口浓厚的河南腔带了头。
“中西合璧!成熟!”学院副院长齐超仁的湖南普通话倒是简洁明了。他曾任河南省科委科技处处长,是西亚斯创办初期的重要筹备者。
“西亚斯新就新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外教资源丰富、独特,这种模式独一无二,我们为她感到自豪。问题就是中外合作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院原外语系主任、现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的曹德春先生站起来说道。
“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国际交往多。”年轻的学院办公室主任王伟由于靠前排坐,他站起来转身朝后向大家说。他是西亚斯第一届学生,毕业后留校任陈肖纯秘书,后被学院派往美国攻读教育领导学硕士学位并兼做堪萨斯州福特海斯大学校长助理,现在是学院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西亚斯像一个初中生,浮躁,青春期。”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加拿大留学博士李治德快人快语,“能力与读书不对应,老师与学生都浮躁,沉不下来。”
陈肖纯这时候不像一个学院最高领导,倒有些像一个会场工作人员。他不停地从发言完毕的人手里接过麦克风而又递给举手要发言的人,在会场的前后左右穿梭着。
“新生事物,茁壮成长;一片沃土,一片新的土地,一棵棵树苗沐浴着阳光的滋润。”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杨军说,“这里充满了生机和诱惑,吸引着有抱负的人。”他曾被学院派往美国福特海斯大学进修。
“西亚斯有点像中国神话里的哪吒,成长很快,神奇!”体育系副主任万艳奇的描述倒更贴近一个人的形象,尽管这是一个神话故事里的超人。
“是像哪吒。西亚斯从青春走向成熟。1998年才200多学生,1999年到2000年才有了学位项目,好像嫁了人。2002年有了毕业生,有了自己的孩子。是摸着石头过河。”国际学院副院长苏醒说。也许是由于她正怀着身孕,所以把西亚斯的第一批毕业生想象成为了西亚斯的孩子。她是西亚斯的第一届毕业生,被西亚斯派往美国攻读教育领导学硕士学位后回校工作。
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专业留学硕士、博士,学院法学系主任孙振海慢慢地站了起来说:“我第一次来西亚斯考察时,第一眼的印象是一片很大的工地,感觉不会是卖老鼠药的,就是不是骗人的,不然没必要盖这么多房子。现在西亚斯从背面看成为美女了,但正面看还不太细腻。”
会场爆出一片笑声,包括陈肖纯。陈肖纯补充说:“他的意思是西亚斯这个美女仔细看还不太完美,有些粗燥。”
“一,人事机制比国办大学好。二,校园漂亮,好!三,晚上我去教室,灯火通明,学生们乌烟瘴气,空气不好。”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院院长郭天榜概括了三点,其中的乌烟瘴气、空气不好似有言外之意。他曾任河南大学副校长兼艺术学院院长。
“西亚斯尊重学生。”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原学院教学督导魏秀丽老师说。由于职业岗位的原因,她也许对学生管理督导的方式有具体的切身体会。接着她又补充道:“发展快,须补钙!”
郑州大学任命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海涛含着一脸微笑,用河南腔一板一眼地说:“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会开玩笑地说,西亚斯庙好,和尚尚可,有鱼目混杂现象,经念得一般,副本念得多。学术氛围还不浓,领导换得快,连续性不够。”
“西亚斯像陈肖纯先生,帅气,朝气,有思想,不安于现状,终将成就一番事业!”外语学院王尚阁主任说。
“年青秀美,有朝气,人文精神活跃,有创新意识和精神。不足之处是管理职责分工不明晰,效率不高。”外语学院院长来安方说。
“有点浮躁,工作效率低。”国际交流处处长方文常毫不回避地直说。
原副院长,学校创办初期的重要筹备者张鲁阳,走到过道上扳着指头说:“有优势,但不显著。有特色,但不突出。有文化,但不深入。有灵活的机制,但感染了公办学校弊端的病毒。”
空军总政治部文工团编导,舞剧《大河编钟》的编创者,准备参加西亚斯筹建舞蹈系的李老师说:我是来考察的,对西亚斯过去不了解,但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直观地感受是有激情,这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要素。这样的大家庭,我爱死了!
“对体育重视!其他学校对我们这一点特别羡慕。”体育系主任付德祥说,“校园像一个漂亮的少女。”
“硬件优美,内涵需完善。治学严谨不突出,公办学校长处需引进。学校有滥竽充数的人,刚才理事长讲到的突出问题就是一例。”学院护理系筹备者常桂梅老师说。
学院原副院长,曾长期担任教务处长的王恩福说:“一是良好机遇,二是独特机制,三是中西沃土,四是任重道远。”
“外表秀美,内涵待养。”学院创办初期筹备者,督导办主任冯美荣以一种经过思考的口吻说。
图书馆馆长鄂晓芬的比喻描述形象化了: “西亚斯是漂亮的混血少女。游泳馆都建好了,但主图书馆还没有,现在的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学生需要,就像少女的胸罩还没带好。”
“美丽大方,但协调不够。比如今天发的理事长与院长的报告,里面的有些数字就不统一,差好多。”教务处长沈阳说。
郑州大学新任命的学院党委书记费鹤翔说:“大气!美丽富有个性!”
郑州大学任命的学院院长李海俊教授说: “西亚斯由婴孩成为了小女孩,变成了美少女,她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刚才大家借此机会既讲了优越性,又尖锐地讲出了不足。这正是我们培训的目的。”他曾任郑州大学外文系副主任、外事办主任、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等职。
留美博士后,学院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宁远说:“我来西亚斯半年了,这半年是我人生中学到最多的,我在想我能为西亚斯做什么。东西方文化像两个大浪。美国人文气息我受不了,但学术氛围好。西亚斯给我的感觉,视觉上是一所有活力的校园,大楼建筑是东西文化的融合。是个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是个CBA(中美混血男孩的英文缩写),就是在中国的环境里生长又带有美国人文气息的青年。有灵性,有内涵,青春期少年,具有中美文化的血统。”他是美国宾州大学的博士后,在斯坦福大学语言信息研究中心和天才少年培训中心曾任研究员。

被同学们戏称为“白宫”的西亚斯行政楼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容许在座的人都发言。陈肖纯让会务组工作人员将每一个人的发言以最简洁的几个字写在一张大纸上,排列起来,挂在台上,他让大家投最理想的三个票,看哪些观点投票多。等大家投完了票,对按照票的多寡顺序排在最前面的三种描述,陈肖纯做了个简要总结。
他拿着麦克风从会议室的最后面一边往台上走一边说:“西亚斯十年,大家发言的共识是,有了庙,有朝气,有希望,但需要发展内涵。”
其实我觉得,最后的概括、投票或总结,都不可能替代大家的发言。发言内容是十分生动的,每一种描述或比喻或概括的背后,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给人以联想的极大空间。比喻永远是蹩脚的,但却生动而丰满。不管大家讲到是优势还是问题,未必就十分准确或贴切,但一定是折射出了真实的光芒。西亚斯所有的中高层干部,或年轻或年长,或是刚刚加入到这个团队的新成员,或是与陈肖纯一起打拼过来的资深成员,他们对自己所在这所大学的简洁描述,弥足珍贵。我相信,每一句由衷的赞美词句之后,同样每一句坦诚的批评或调侃词句之后,都有着酸甜苦辣的岁月做支撑。如果让每一个发言者就他的描述举几个例子说明,那西亚斯十年发展的历程就会真实地历历在目。倘若将大家的发言自然地拼接起来,那真会是一幅反映西亚斯国际学院状况的超现实主义图画。我根本无法做到详细地去探究那一个个描述背后的深邃空间,但我可以努力地去探究这些描述背后的轮廓,也可以去想象。
回首十年,陈肖纯竟用了一次超现实主义,它不是现实,不等于现实,但也许更真实地反映、概括了现实。它也许比几十万字的过于理性的总结更贴近西亚斯的核心。
除了对这次超现实主义的回顾而感到兴奋外,还有一点就是这会议浓厚的民主气氛令我惊讶。学院的中层干部当着他们的顶头上司副院长、院长,包括学院最高领导人、创办人陈肖纯,几乎是口无遮拦地、不加迟疑地说出了学院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提得非常尖锐。西亚斯校园内如果没有平日里弥漫的民主氛围,断然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这也许与陈肖纯本身带有的美国文化理念有直接关系。而这样的场面在我们公办大学的院务会议上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即便是有人直言坦率,那也是个别现象。
问题只要讲出来,就离解决问题不远了。陈肖纯说:“讲问题时是激动的,说别人的问题比说自己的问题轻松。但提问题时最好考虑附带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未完待续...
来源:SIAS理事长学生助理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