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西亚斯人


        我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中西合璧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全人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为达此目标,学校在积极构建优良学习环境的同时,在办好基础学科,夯实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提供多元文化的学习渠道,通过对全新认知科学的学习,优化学习方式;通过创新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近年来,我校也积极通过多种形式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期《大西访谈录》的采访嘉宾是我校教务处王晓全处长,以下为采访内容。


王秋红:我想请问您第一个问题,我知道您退休之后至少有五家单位聘请您去做教学管理工作,您为什么会最终选择来到西亚斯呢?

王晓全:这应该说是一份深深的感情,西亚斯整个办学的过程,我应该是见证人之一,见证了整个学校的办学过程。

        1998年咱们学校谈合作,当初是和郑州工业大学合作办学,我当初是郑州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招生办主任。合作办学首先要招生,所以从和(郑州工业大学)谈合作一直到今天整整20年,我见证了整个过程。理事长一直也很了解几次邀请我来(西亚斯)工作,并且每年都会给我寄一个全家福的照片和贺年卡,我也觉得非常感动。为了这份感情,所以我退休之后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西亚斯。

王秋红: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西亚斯的在校学生概况。

王晓全:今年在校生的人数比较多,因为今年的报到率比较高。咱们的报到率达到了96.3%,统招生人数达到了两万九千多人,的确教学规模比较大。我们的教学班今年达到了5500多个,的确达到了历史之最。但是我们现在教学各方面都是运行平稳,教学秩序良好。

王秋红:请您回忆一下20年前的西亚斯学院。

王晓全:当初我是招生办主任,咱们第一届99年统招生是我亲自招生并录取过来的。那届当初只有不到三百人,现在有两万九千多学生,所以感觉这个变化真是天翻地覆。这是学生人数的变化,校园的变化就更不用说了。当初我参加第一届开学典礼,当初咱们的办学条件,就是现在商学院的半栋楼,租用的是当时新郑职业中专,条件确实十分简陋。

        新生开学典礼,会后的操场是临时的土地,尘土飞扬的,如今欧洲街、红场、几十栋教学楼,变化太大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太震撼了。让每个人都觉得要为这个学校做一份贡献。

王秋红:请您介 绍一下目前学校正在开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的进展情况。
王晓全:“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是这个学期学校重点工作之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确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十月份这个工作已经进入到了论证阶段。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开了23场论证会,各个专业按照国标来进行修订。因为它是学生学习四年或者五年,学生要上什么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要在培养方案上体现的非常清楚。

        它是一个蓝图,评估都要以这个培养方案为依据。下一步我们要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深耕细作,依据国家的标准,依据合格评估的指标体系,来认真地修订完善。

        在论证工作中,王校长也到现场指导,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告诉各个专业学院,在修订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质量为王,标准先行。一定要依据国标、指标体系、认证标准来制定。第二,我们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定要体现出我们的特色、我们的亮点、特色鲜明。但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要通过此次的论证,来补齐这个短板,做的更好更加体现我们的特色。各个专业目前已经进入到完善阶段,这学期我们希望都能完成论证,正式的版本应该到明年的四月份能够印刷出版。

王秋红: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校开展的“院长工程”项目。
王晓全:这个学期我们计划启动30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实际上到现在已经启动了33门。这些都是我们的专业核心课,希望我们每一门核心课程都能够打造成精品,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资源。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们在学期初开了院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海外高访回来的教师座谈会、征求了多方意见,达成了共识。

        启动这项工程,每一门课程都需要一个教学团队,所以我们要求院长亲自抓,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院长工程”。

王秋红:我校目前针对陈宝生部长提出的“课堂革命”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王晓全: 其实刚刚说到“院长工程”,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也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习辅导中心,在图书馆的12层,非常的漂亮,窗明几净。国外学校里有这种机构,但是国内还不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免费的帮助。

        优秀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来这里当“朋辈小老师”,利用晚上或者双休日给学生进行辅导。被学习预警之后,学习辅导中心的老师会主动和这些学生对接,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主动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到辅导中心来,给他们应有的帮助。目的就是不让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我们这些工作都是在落实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陈宝生部长的讲话要进行“课堂革命”。通过课程建设能让我们的教学模式有一个改变,把过去传统的、单向的、沉默的课堂模式变成互动的、思想上能跟学生产生碰撞的、启迪学生的智慧。把课堂变成一个互动的课堂,最终提升质量。通过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把头抬起来、坐到前排来、把问题提出来,就像陈宝生部长提出的把“水课”变成“金课”,这个任务也是极其繁重的。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周星期一我们会按照每门课的建设进度,完成的情况在每周一的十二点向各个院长汇报。让院长了解工作进度的情况,督促那些没有按时完成的教师完成建设。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王秋红:请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目前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王晓全:我们利用平台进行教学,比如说泛雅教学平台、思开平台,目前有这两个教学平台。根据老师对这两个平台的熟悉程度,自由选择,但是有一个共同的要求,要求老师必须要把该放的资源放上去。同时要加上互动,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要放到平台上,包括一些作业。当然,现在还有一些课堂上用到学习通,利用学习通在加强互动。利用新技术,在融合教育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做着努力。希望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能够紧密结合,来进行融合教育。我们学校的老师留学回来的比较多,所以做这项工作还是比较有基础的。2011年理事长就把思开平台引入到了教学当中,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利用思开平台进行教学,所以我们现在除了思开平台还有泛雅平台。通过一系列努力,利用平台、利用课程建设能把我们的教学质量真正的提升上去。

王秋红:请您介绍下11月9日,即将在我校召开的“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研讨会”的大概情况。
王晓全: 这个会议是我们和中原课程联盟承办,超星公司协办。这个是和我刚才回答你课程建设是同一个问题。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有些老师可能会感觉到不知道该怎么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中原在线课程联盟,都是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像洛阳理工、南阳理工、升达、华信、黄淮学院、许昌学院都在这个联盟中。想通过这个会议让做的比较好的老 师,来给我们进行经验交流、研讨,让我们更多的老师来学习。11月9号希望我们所有(没课的老师)都要参加,在图书馆的多功能报告厅来进行。

王秋红: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西亚斯工作多年的一些体会。
王晓全:在西亚斯这段时间,我的确是怀着对西亚斯深厚的感情来到这个学校。20年间这个学校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尤其是今年我抽空又重读了《飞越太平洋》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理事长办学的艰难历程,河南这么一个农业大省,高等教育和发达地方相比相对欠缺,理事长付出了全部心血在河南办这么一所特色鲜明、中西合璧的学校,校园里将近三万人的学生,面对每一张自信、渴求知识、可亲可爱的笑脸,我都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把我肩上的这份责任,变成一份动力。我也是一直这么做的,希望通过我个人努力的工作,带动我身边的人、带动我这个团队—教务处,能为西亚斯更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