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科研动态 --> 正文

习作课堂有妙招,笔下生花步步高

时间:2025-04-29    作者:刘楠楠   点击:
分享到:

最美人间四月天,花红柳绿春意浓。为优化作文教学课堂效能、夯实学生写作根基,同时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理念革新与教师角色转型,西亚斯附属小学精心策划并开展首届语文习作公开课活动。本次活动以研促教、以教提质,旨在搭建师生共研共进的优质平台,让春日的校园洋溢着求知与成长的芬芳。

赵越老师:《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吕花瑞老师:《那些有特点的人》

在三年级习作课《那些有特点的人》中,吕花瑞老师打破传统习作教学模式,以充满童趣的“萝卜蹲”游戏点燃课堂氛围。通过生动的互动体验,自然巧妙地引出“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各具特点”的核心主题,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吕老师借助新颖的快闪游戏,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特点词语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同桌之间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充分激活学生的表达思维,打开创意写作的灵感之门。课程尾声,吕老师鼓励学生将观察与思考付诸笔端,完成一篇篇生动的习作片段。整堂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感受写作的乐趣与魅力。

赵静静老师:《我的动物朋友》

赵老师的课堂让我们见到了名师笔下的不同动物,一只性格古怪的猫、一只富有母爱的母鸡和一只高傲有尊严的白鹅,体会到了作家在与动物相处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情感;动物的每次奔跑,飞舞,驻足,凝望都让我们沉迷。我们的动物朋友——更是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生活中的萌宠或者身边熟悉的小动物,在分享中我们感受到动物的独特个性,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特殊情感。

苏娟老师:《我学会了——》

从“我不会”到“我学会”!,在成长的奇妙旅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第一次的尝试。《我学会了——》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记录成长足迹的宝盒。在这个习作里,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把学习新本领时的好奇、困难、坚持与收获一一记录。从最初的笨拙到最后的熟练,不仅是技能的掌握,更是勇气和毅力的成长!

赵美娥老师:《形形色色的人》

赵老师的课堂围绕:牢记审题、选材、列提纲三步骤!审题明要求,选材抓典型,提纲理思路,助学生笔下人物鲜活生动,轻松攻克写作难题!注重方法指导:在写作要求中,强调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选用单元描写人物方法等,给予学生具体可操作的写作方向;选材环节列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选材,实用性强。

王远老师:《他___了》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括号内可补充的情感或状态词汇,如“笑了”“哭了”“怒了”“惊呆了”等,并围绕其展开作文创作。掌握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来生动展现人物特定状态的方法,提升细节描写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开头点题、中间详细叙述、结尾升华主题,使文章层次清晰、内容完整

黄芳芳老师:《心愿》

《心愿》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它引导学生围绕 《心愿》 这一习作主题,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内心的渴望,如对个人成长的期待、对家人朋友的祝福、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等。结合具体的事例,抒发真情实感,让心愿跃然纸上,展现大家童真与对生活的思考。黄老师的课堂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学生既能扎实掌握知识,又能在轻松氛围中提升能力,是一节高效且富有启发性的课程。

高俊颖老师:《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习作的灵魂所在,需以“真”为基、以“情”动人。习作前进行“扫雷”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流露真情。高老师在授课时,从审题、选材、方法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从生活细微处取材,如与家人相处的温暖细节、朋友相助的难忘瞬间,用具体场景承载情感。写作小练笔时,学生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内心独白等细节描写传递心绪,让真情自然流露。

朱明英老师:《我想养只小动物》


朱老师的课堂充满童趣,贴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以“小动物”为切入点激发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轻松表达,展现出对低段习作教学的精准把握。指导方法巧妙。用“外形+习性+互动”三步骤引导观察,如分析“小兔子”时,提问“耳朵像什么?眼睛是什么颜色?爱吃什么?会怎么和你玩?”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堂课以兴趣为起点,以方法为支架,让二年级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有效落实“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目标,是低段习作教学的优秀范例。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极具挑战性的难点领域。本次作文公开课如同一面明镜,引发了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深度思考,为大家清晰勾勒出作文教学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在“交流、合作、共享、奋进”的浓厚教研氛围中,我们坚信,西亚斯附属小学的习作教学定能在扎实的探索中稳步前行,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图片:高俊颖

编辑:刘楠楠

一审:高俊颖

二审:王  远

终审:秦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