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
许小年
工业经济学硕士,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过渡经济及中国经济改革。曾任世界银行咨询师、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1999年加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聘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2004年2月,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聘为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这次讲的题目不是我所擅长的财经,大会的主持人希望我讲“信心·创新·复兴”,我想从经济的角度讲一下创新和我们中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做经济学研究,我们首先要讲究思维的严谨,这就要定义什么叫做复兴,什么叫做创新,要把这个词语的内涵首先搞清楚。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讲一个民族的复兴,就是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而言,单个讲自己的复兴没什么意义。对于世界其他民族而言,如果我们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要问一下在世界的物质和文化生产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贡献?我们民族有什么样的创造?我们民族有哪些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而我们有的东西。在我看来这就是民族复兴的含义。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来看,单在物质生产方面,我们曾经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各个民族。但是到了近代我们落后了,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也就是在过去的150年之间,我们在物质生产方面大大落后于世界其他民族。大家都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之后很快地就席卷了西欧,然后再从西欧跨过大西洋到美国,形成了主导当今世界经济的西方发达国家群体。而东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全面落在了后面。我们可以看一下自工业革命以来,重大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毫无例外地产生于西方国家。首先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之后是铁路,铁路之后是电力的技术创新。电力之后的下一波技术浪潮是内燃机、汽车,在内燃机、汽车之后是电子技术,是收音机、电视、无线电等等。在电子技术之后,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这是在过去十几年间突飞猛进发展起来的。我们细数一下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技术创新,几乎都在西方国家,特别是集中在至今为止仍然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而东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贡献寥寥无几,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在过去150年里,在物质文明的创造,在物质产品的生产上为什么会落后?今天讲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又能够做什么来改变这种局面?使我们中华文明的发展创造将来得以记入史册,写入历史,使我们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下一波技术创新是由中国人发起的,是由中国人推向世界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几千年时间里,我们不乏发明。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面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我们都不会感觉羞愧,我们都会感到自豪。虽然在历史上,我们有很多的发明,可这些发明并没有形成生产力。这就是另外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希望能够把发明和创新这两个词严格地界定,并且区分开来。
在我们的历史上有着很多伟大的发明,比如四大发明的故乡就是中国。但四大发明为什么没有像蒸汽机那样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四大发明为什么没有像互联网那样引起人类生产活动和经济效率的极大提高?我们要想一下,这里讲的发明的含义是什么?它指的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创新和发明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创新意味着利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力。新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样的技术我们才把它叫做创新。所以我们的四大发明都只是发明而不是创新。蒸汽机能变成创新,互联网能变成创新,是因为蒸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显著地改变并提高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效率,显著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所以这是发明和创新的区别。
四大发明大家都知道。中国人首先发明的火药,但火药形成生产力却不在中国。火药形成的突破不在中国,而在西方。鲁迅先生讲过:我们发明了火药,用它来做什么?用它来放炮仗,驱鬼避邪。西方人把火药学去了,拿它做什么?拿它做大炮。结果鸦片战争时西方人就是凭着在中国学去的火药,用现代武器武装的坚船利炮把大清国打得狼狈不堪。同样也是鲁迅先生讲的,我们发明了指南针,用它来看风水,而西方人把我们发明的指南针配在船上去远洋,然后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掀开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尽管这一页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但它为西方的原始积累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推动了从封建的农业经济进入到现代的工业经济。因此靠着罗盘实现远洋航行发现了新大陆,对人类经济史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在四大发明里的纸张和印刷术,在几千年以来并没有造成我们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千年来,特别是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的文化就被限制在儒家上面,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再也没有出现。只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引入形成了文化的亚繁荣,它的繁荣比不上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我们文化的另一个亚繁荣时期是清末民初的“五四”运动前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文化出现了繁荣时期,涌现了一批近代的大家。从整个文明历程来看,由于民族的文化是儒家这样的主流传统,不能与其他流派形成多家共存、竞争繁荣的局面,那印刷术和纸张的发明还有什么作用?它只是年复一年地在印刷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可是纸张和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它产生的作用完全不一样。
现在我们看一下欧洲人的历史。在研究文艺复兴的时候,在研究那一时期欧洲大学的普遍建立,古希腊罗马典籍广泛流传的时候,我们没有提到:为什么文艺复兴会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印刷术带到了欧洲,这便是原因之一。
为什么纸张和印刷术在中国没有造成文化的繁荣?前一段时间我和朋友聊天时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文学为例,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前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非常精彩的文学创作形式。从春秋战国开始,我们南有《楚辞》北有《诗经》,汉朝有汉赋,魏晋南北朝有骈文,唐朝有诗,宋朝有词,元朝有曲,明清有小说。将来后人写文学史的时候,怎么写我们这一段? 从物质文明到文化产品,一个民族的复兴并不是看生活的富裕;一个民族的复兴并不是看他GDP有多少;一个民族的复兴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今天我们能够记住世界上其他各个民族的不是它经济的规模,不是它富裕的程度,不是它口袋里有多少钱。当我们讲起俄罗斯民族的时候,知道有柴可夫斯基,知道有普希金;当我们讲到德意志民族的时候,想起的名字是贝多芬、康德、黑格尔;当我们想到英国民族的时候,知道亚当·斯密、莎士比亚。所以民族要复兴,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物质创造,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文化的创造,否则我们这个民族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上无法留下我们自己的印记。光有经济的发达、光有商业的发展这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人非常聪明,中国人有很多引以为豪的发明,但我们没有创新,我们的发明没有形成生产力,我们的发明没有对经济的繁荣、对文化的繁荣做出重大贡献,原因在于我们的制度。近来,经济学界研究的越来越多的课题就是制度的影响,制度决定了发明创新的激励机制。为什么蒸汽机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什么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蒸汽技术的革命首先在英国产生,并不是因为当时英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也不是因为当时英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蒸汽机之所以在英国首先出现是因为英国首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所以知识产权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是西方学者做过很多研究的一个题目。
英国早在17世纪就颁布了法律保护发明创造。在这个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利制度,英国是首先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就是你有了一项发明,可以到政府那里去注册,注册以后法律上保证别人不会去抄袭,专利制度给发明者提供了足够的激励。一说起蒸汽机大家都知道瓦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瓦特不光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而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把他的蒸汽技术注册之后,跟着就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专门生产蒸汽机。在专利的保护下,他生产出来的蒸汽机,别人是无法抄袭的。任何技术上的突破,技术上的创新都需要前期的大量投资,如果没有专利制度的保护,今天把这个蒸汽机生产出来,卖出去一台,明天竞争对手就把这个机器买回去,把它分解开来,重新画图纸,生产和我一样的蒸汽机。但是由于我的竞争对手没有做前期的研发投入,所以他的成本比我低得多,如果瓦特的蒸汽机被别人仿制,而且别人的价格比他的要低一半,那么瓦特不得不把他的蒸汽机在市场上降价。如果瓦特把他的蒸汽机在市场上降价,那么瓦特就没法赚取足够的利润来弥补他前期的研发投资。我们保护知识产权是保护发明人,是保护创新者,使创新者能够充分地享受创新的经济成果和商业成果,这样的话创新者他自己才有积极性去投资做研发。
没有这样一种制度,就没有人去做创新研发的投资,如果没有人去做研发,就不会有创新出现。现在政府经常出台各种各样的文件,非常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在重要的知识产权上,你不能仰仗外国,只有靠我们自己做。但是靠我们自己做,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由政府来调集多少科学家、调集多少工程师来搞攻关,最重要的是政府狠抓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使得民间发明家、创造家、民间企业都有充分的积极性进行研发、进行创新。我们在过去100年间的落后不是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够,我们的聪明才智可以傲视群雄,我们只是弱在制度上,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这是我们的短板。我们经常把权利和权力混在一起,就是权力的力和权利的利混在一起,什么叫权利,什么叫人的权利?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人的权利?保护人的权利?我们文化上的这个概念也比较薄弱。
在东西方对比的时候,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幽默。幽默的感觉在我们的文化上、历史上是没有的,幽默这个词也是从英文翻过来的,我们只有滑稽的概念而没有幽默的概念。同样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权力的概念而没有权利的概念,没有意识到一些人是天然拥有权利的,这个天然拥有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没有条件的,就不能建立起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如果不尊重权利,不尊重知识产权,就不会有创新。因为创新者在经济上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创新者的成果无法得到社会的充分承认。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我们对权利的尊重和对权利的保护是有条件的,而市场经济、创新经济要求对权利无条件地尊重,对权利主要用法律形式有效地保护,这样创新才能出来。近代以来很多创新都产生于西方国家, 就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对知识产权给予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也有一些权利的概念,但我们权利的概念是有条件的。在西方人看来,权利是天生的,是天赋的,是不可剥夺的,是无条件的。
创新一定要在制度建设上。要有技术的创新、文化的创新首先要有制度的创新。用制度的创新保证技术的创新,用制度的创新保证文化的创新。要创新,中华民族要做出他自己特有的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首先要做好我们的制度,制度的核心是定义权利、尊重权利、保护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就是权利的一种。
除了制度方面的建设,我们的社会还要对标新立异有足够的宽容,要鼓励民间企业和个人的标新立异、创新,要允许他异想天开,要允许他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要允许他跟别人不一样。社会上要形成一种风气,对标新立异者采取一种包容的、乐见其成的态度,而不是怪异、讨伐,更不是强行的压制,这样才能造成思想的繁荣。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文化的繁荣期:第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是魏晋南北朝;第三个是清末民初。 这三个时期都是对标新立异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态度,它们都是思想、文化管制薄弱的时期。其中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外来文化的影响,或者很少外来文化的影响,而魏晋南北朝和清末民初都是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魏晋南北朝是吸收接受了佛教文化,清末民初是吸收接受了西方文化,才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繁荣复兴。因此包容、宽宏、容忍这是文化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一定要给创作者充分的创作自由,不能设任何限制,只有在胡思乱想中,新的东西才能产生出来。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到了15、16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由天主教变成了基督教。这一转变是由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这些造反者和叛逆者实现的。如果对这些人实现打压的态度,那么宗教就无法向前发展了,社会思想就无法向前发展。
苹果电脑的鼠标是他创造的,iphone也是他创造的,我们现在用的没有任何键盘的手机还是他创造的,这个创造人是乔布斯。乔布斯就是一位胡思乱想者,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行为和思维方式跟别的学生不一样,他觉得念书太没意思,想要出去做些事,于是乔布斯出去后创立了苹果电脑。他有一个梦、一个理想,在我们看来是异端学说,是异想天开。他最讨厌键盘,要做消灭键盘的产品。所以效率比键盘不知道高多少倍的鼠标出现了,所以iphone出现了。iphone上面没有键盘,现在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所以要有一个能够包容并蓄的体系,包容并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允许乔布斯这样的胡思乱想者发展他的想法,实现他的想法。任何创新都是对已有观念的突破,任何创新都是对已有规则的突破,不出格就没有创新。社会应该采取一个开放的态度,允许这些出格的想法,允许这些出格的行为。这是第二点。 在社会上要形成一个宽容、开放的气氛,不能再像过去2000年前那样把社会的意识、社会的观念定为一统,凡是定为一统的学术就已经死掉了。一旦一家企业在市场上建立了垄断地位,不用为竞争发愁的时候,这个企业的活力就消失了,没有动力再往前走,没有动力再继续创新,完全依靠它的垄断地位就可以过得很好。所以在经济上不能垄断,在学术上更不能垄断。一定要提倡竞争,诸子百家,你批评我,我批评你,在批评中大家都前进了。而在垄断中最后是退化、消亡,没有任何实质,没有任何新意。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宽容的、竞争的社会氛围来鼓励我们的文化创新。
第三点,我们要给这些精神产品的制造者足够的物质保障,国家要养一批不必为衣食而发愁的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在第三个文化繁荣期,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蔡元培做北大校长聘胡适做教授给的是300现大洋,当时胡适的收入大概是最高的收入。需要让这些文化产品、精神产品的创作者养尊处优,没有这样一批人,我们民族文化的创新就没有主体。
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是感到欢欣鼓舞,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我看到的是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贫乏并存。我希望在我们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进入一个文化繁荣、文化创新的时期,使我们这代人在将来面对后代的时候,不仅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在我们的手里建设了一个繁荣的经济,而且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给子孙后代,给世界留下了像唐诗、宋词、元曲那样的光辉篇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