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六)

发布日期:2023-02-23     点击量:
分享到:

中国人的文化怀念

马未都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颇有影响。2002年,创办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主要作品有《今夜月儿圆》(小说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等。2002年出版的《中国古代门窗》,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2008年出版“百家讲坛系列”《马未都说收藏》。

我对河南还是很有感情的,我在公开的场合没有说过这个话。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太太就是河南人,而且是正宗的河南人,我的岳父母都是河南人。他们在家都是用河南话交流,非常有感染力,我很喜欢听河南话。

刚才李学勤先生和龚老师都讲了非常大的话题,他们给大家捧上了文化大宴,我是最后一盘果盘,我就讲得轻松一点。到河南来参加这个论坛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事情,我在《百家讲坛》讲的主要是收藏,我今天不在这里过多地讲收藏,应该讲一讲我们自己的文化,我讲演的主题是“中国人的文化怀念”。

我们这样的一个民族,应该不停地怀念我们自己的文化。今天这么多专家都到场,世界知名的学者给我们讲座实际上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怀念。马上就要清明了,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节气和节日重叠的日子,我们把节气演化成节日,去年又被国家定为法定节日,表明了我们国家对自己节日的怀念。

清明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还有一个节日叫寒食节,大约在唐朝的时候,清明就跟寒食节合二为一了。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唐诗,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还有一个韩翃写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当时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唐高宗想把韩翃提为中书舍人,江淮还有一个刺史叫韩翃,两人是重名的,宰相想弄明白,不要搞错了,问哪个韩翃,皇上就说就是那个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开封在北宋期间是都城所在地。河南文化的深厚我们今天站在这里就能够感受,因为我的专业是比较泛大众化的,我不像李先生、龚先生那样专业的学者研究一辈子,我是由业余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一门学问。我很希望文化通过精英创造、大众传播,希望通过每个人之口把文化传播下去,河南这样一个文化悠久、文化深厚的省份在中国是非常少见的。 宋代以后我们的清明节就越来越民俗化,比如我们说的扫墓、踏青、打秋千。单纯的一个农业节气转为一个重大的节日,就是从宋代起。保留了寒食的一个习俗,我们不动火。在我小时候这个习俗还比较严谨,可是现在大家可能只是看重了形式上的这个节日,对一些传统的习俗执行起来不那么严谨。我想随着我们对文化的怀念一步步深入,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会一步步地恢复。

我们为什么今天要把这样一个节气、这样一个节日提得这么高呢?我们主要是祭奠祖先。我们到河南新郑来,看到轩辕黄帝。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黄帝的形象,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威严、魁梧的黄帝呢?是对自己文化的尊重,看到一个文化的具象。我们的文化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必须通过具象来产生文化的抽象。我们缅怀先人、认祖归宗是必须做的一门功课,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对这门功课忽略了,甚至有些荒废,我们希望在今天这样一个节日走出去,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幸福。

我们古代有八个节日:元宵节、清明、立夏、端午、中元节、中秋节、冬至、除夕。八个古代的节日今天已经有四个是法定节日,这四个法定节日都是近些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界定的。我们过去春节放假说放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剩下的是周末,今天的法定节日是除夕、初一、初二。请大家注意一下这个变化,这个变化说明了我们国家对文化的尊重,尊重老百姓心目中长时间形成的文化概念。

我最近一直在写瓷器的书,我就希望它非常文学化,使很多不是研究、不是专业的人能够看懂、看下去、喜欢它。我今天沿途的时候看到花也开了,树也绿了,远远的已经有青色了,非常美的一个时刻。我们在这样一个时刻祭奠黄帝,我们心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敬意。我们有很多传说,我们查一下就知道有传说一、传说二、传说三,非常多的传说。古人的一个传说就是黄帝诞生于此,距今已经有几千年了。有学者考证到底几千年,我不是学者我没法给大家考证黄帝有几千年。但是一定是我们的先祖。我们的先祖创建这个文明、这个文化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们的国家最终是这个样子。我到河南有很深的感受,建筑做得如此恢弘,体现了河南人的气魄。我刚才见到一个像火炬的建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觉得象征意义非常好,能够看出河南人的气魄,河南人干什么气魄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的文化从来没有间断过,因为没有间断才显得无穷。

我前些天去过土耳其,看到了欧亚文化留下的遗迹,我就想他们的文化和这些这么灿烂的文化都是断裂的,而我们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一脉相承给了我们所有中国人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我们可以以此为自豪,我们可以跟全世界任何一个人说只有我们的文化没有断过。我们的文化为什么没有断过呢?就跟我们的方块字有关。当我们的文字形成以后,就把我们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我老说中国字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只要你识得方块字,你就永远不可以改变这种思维。我们永远陷在中国文字的框架之内,这么多学者为什么要研究文字的起源?刚才李学勤先生的讲演我是很受启发。就是因为它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我们的文字是一个表达能力非常强的文字,我们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文化大革命”以后有过一个时期认为汉字一定要消亡,改成拼音文字。而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对全世界说,我们的文字是最优美、最富有表达能力的文字。

大家注意联合国的七种法律文本,中文的永远是最薄的。我们以最简短的文字来说明一个事实的内容,一个美国的学者跟我说:“你们中国人真幸福。”我说:“为什么?”“你们可以看2000年前人写的文章。”我们稍微有一些基础,稍微加一些训练看懂2000年前的文献应该不是特别大的难题。但是其他记录语音的文字是没有办法看到,即便看到了,也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尤其秦统一六国以来,我们2000年的封建社会,无论国家怎么战乱,无论国家怎么割据,至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有赖于文字的坚实性,就有赖于文字的沟通性,我们的文字今天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畅行无阻地沟通,这是我们文字的魅力。

我们是一个农耕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耕民族为主的民族,我们历史上跟游牧民族跟渔猎民族都有过不停地交手,也有过游牧民族来领导这块国土的时候,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农耕民族是源于轩辕黄帝,源于中原大地。中原大地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大地,它决定了我们民族所有人的思维方式,我们今天一定是一个农耕民族的思维方式。我们到今天没有一个人能逃脱这个框架,我们一定不是一个游牧民族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是中国人几千年积累得如此丰富的一个文化。我们民族的习性、思维都是源于农耕文化,这个文化的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就叫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我们农耕文化的根本,所以中国人什么时候都讲究自强不息,就源于此。

但我们也有我们的弱点,比如我们重农轻商,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能只有元朝对商业是非常尊重的。“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个人是一个商人,就是一个贬义的,被批评的人。但是游牧民族不这么认为,游牧民族认为商人是一个高尚的人。因为我们过去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所以认为赚人家钱是不道德的,我们觉得我们的国家可以不经过复杂的商业、不经过远征的商业就可以生存。我们今天不是这个概念,我走到哪儿,走到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商人优质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种改观。

我们来到河南,如果有机会参加公拜盛典,你会深受感动,感动来自于文化,来自于文化给我们的仪式。今天我们要提复兴,今天这个讲坛提的口号是“信心创新复兴”。我们为什么要提复兴?就是因为我们历史上有过非常辉煌的时候,唐太宗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要以历史为鉴你就知道别人是怎么灭亡的。以国民生产总值而言我们是世界上最强的,我们为什么被别人替代?一定要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文化可能要决定我们今后的命运,我们的文化一定能给我们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那么我们的文化要从哪儿做起呢?肯定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刚才谈到了法定节日,我们每年有11天的法定假日,这个法定假日有6个是传统节日,现在我们春节放3天、清明1天、端午1天,中秋节1天,一共是6天,国庆还有3天。剩下的是国际性的节日,一个是五一劳动节,一个是元旦。元旦这个节日我老觉得过不过两可,因为我看别人也不过这个节日,最好把这一天挪到重阳、七夕。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给我们的民族建立这样的节日呢?中国人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民族,我们理应有一个表达情感的节日。还有一个节日是重阳节,我们有尊老的传统,尊老一直是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我们小时候都要受到这个教育。 很可惜到我们这一代人就坚持不下去,我觉得我们下一代人尊重老人这一行为做得非常不够。我记得小时候在老人面前绝对不能先动筷子、吃饭。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有形式?我们为什么要有重阳这样的形式?如果作为法定节日,每年加强一下对我们后代的教育,我们的后代也会有后代,不会停止。所以文化要一代一代地去传递。

我们文化时期和我过去讲的收藏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宋代。宋代理学盛行,程朱理学把中国很多的行为都给定义了,我们都还同意是宋代人定的行为准则。我们生活的习惯、生活方式宋代人都定了,我们跟唐以前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唐以前都是门阀士族,但是宋以后就转换成官僚地主,官僚地主就是有钱有权。程朱理学有学者同意,也有学者不同意,他不认为程朱理学在宋代是完全实现的,它只是提倡一种简易,本身没有复古。比如我们说服装,我们看电视剧觉得宋代的服装显得比较经济,颜色也比较朴素,有别于唐代的鲜艳和张扬。宋人从心里不是太瞧得起唐代人,觉得唐代人太折腾,他觉得你一天到晚折腾不能很好地享受生活。我们今天老觉得既有唐代的特点又有宋代的特点,折腾起来比唐代厉害,享受起来比宋代人还要命。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常能享乐的民族,我前些日子上土耳其去,晚上住在一个宾馆,一个朋友拉我说咱们做一下按摩吧?我说好,这儿按摩很贵呀。我们就去了,那个按摩在河南大体上找不到的,他不使劲,他给你身上抹下油,然后哄你起来说时间到了。我语言不通,如果通的话我就给他说你这样按摩在中国是不能生存的。中国非常讲究这种细致,不管你是服务别人还是被人服务。

我有时候也在想,我们今天享受生活中所有的便利,我们是不是真正享受到了那种文化的快乐?我们不知道。我们很多时候是把我们应该得到的快乐全忽略了,每天都在忙忙叨叨。科学的发明是让每个人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我们有时候享受不到。比如手机,手机发明的时候使你的信息沟通便利,让你腾出更多的时间做你愿意做的事。不幸的是手机发明以后每个人不但没闲,更忙了,天天都在那儿“喂喂”。我现在手机是关着的,所有给我打电话的人都急得要死。让他们急去吧。

宋代是私有制,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一个结果,土地买卖的盛行、所有权的转移频繁,使宋代非常快地发展起来。为什么我们到宋代的时候大家都比较能够静下心来想我们的行为呢?我们政治的中心是首都,首都就是这个国家的中心。北宋的时候就在我们河南,当时是左右这个国家的。在元人入侵以前,宋人的文明达到了一个高峰,从北宋到南宋,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书画、玉器、瓷器、工艺、家具都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玉器不算瓷器,一说瓷器五大名窑,有三大名窑准确无误地在河南,汝窑、官窑、钧窑。最著名的是汝窑,每个礼拜都有人拿汝窑找我。定窑在河北,哥窑在江浙。我们河南的文化仅在陶瓷这项就占了大半江山。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旗袍是满族人发明的。从宋代开始,我们的民族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就越来越细腻化,比如婚姻过去重的是地位,后来重的是资产。结婚,找对象很重视对方的资产。比如我们的家具,所有的家具都是宋代定型的。我们的民族是唯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民族,我们过去席地而坐。一说就是主席,主席什么意思呢?主席就是席子中间的男人或者主要席子上的男人。我们改变了起居习惯,使我们的视野就变得更开阔,你看我们亚洲地区,刚才龚教授在讲岩画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他们画在洞里我们画在山上呢?可能跟我们的地域有关系。

宋代的时候我们的国人都非常注重文艺娱乐,当时的文艺娱乐有两大特点:一是艺人社团,二是娱乐中心。宋代的时候人们的娱乐生活还有一个现象是娱乐中心特别多。我们今天娱乐中心也特别多,河南应该有豫剧专门表演的地方。过去宋代就是勾栏瓦舍,瓦舍就是说书的地方,天天给你说书。那时候没有电视电影,所有人凭着一张嘴说,说得你流泪、开怀大笑,这就是说书人的本事。为什么叫瓦舍呢?来的时候是瓦合,散时瓦解,所以叫瓦舍。我们今天有很多地方和宋代有相同的地方,比如商业化,《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当时的瓦舍就是说书的地方,到处都有广告,为什么?它是一个商业社会。

电视是一个非常通俗化的媒介,在这样一个通俗化的媒介中怎么找到文化是一个难题。我们今天在摸索这个难题,我们把一个非常通俗的文化搬到电视上是不合时宜的,所以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让他们理解我们的文化,比如宋代就讲《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就是讲历史。

我们说一下明代,明代是从元代过来以后,那100年的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那时候就开始转型,很多人问我说我们今天的社会形态和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比较相近呢?我就老想,我想跟中国历史上一模一样不可能,但凡总有相近的地方,我们和明朝后期比较相近。第一都市化倾向比较重,大家都往城市里涌,城市为人口的增加在挠头,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明代后期的人追求生活的质量,我们今天也一样,对生活的质量要求很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往里面掺假。

这个时期中国人的品牌意识,比如张鸣岐的紫砂、黄莺光的版刻等等所有中国人的手工业品,都是以人名作为商标。我们今天看西方闻名的品牌,大部分都是人名,比如路易威登、奔驰、丰田,连波音都是人名,服装比如范思哲都是以人名作为品牌,品牌概念很重要。

清朝比较明白,康、雍、乾三代皇帝都知道统治这个国家必须用汉文化。你满族人不用汉文化怎么统治这个国家?清朝人非常明白,拐着弯的字知道不好认,所以就迅速地自己先汉化。汉文化表达的意思太丰富、太有意思了。很多时候我跟有些学外语的、学中国话的外国人说,我教你一句最简单的中国话,老师一定教你,你学第一句中国话老师一定说“谢谢、不客气”,这是教你的第一句汉语。这个可以反着说,你说一句“谢谢”,我说“客气”,这样可以显得更亲切。语言的魅力就出来了,这就是我们民族语言的丰富。

刚才我们两位学者都在谈具茨山的天书也好、图形也好,我一想刚才说到田字格,为什么田字格呢?因为我们是方块字,我们早期人就有这个意识,这个字尽量是方的,不管是象形还是会意,我们都在探讨中。但是中国人文字的一脉相承是没人否定的,我们的文字都是流传下来的,比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楷书、隶书,一脉相承。李学勤先生认识的甲骨文很多,我认识的很少,日和月一上去我就认得,你们也认得,甲骨文还是有你能够认得的地方。我们在这种文化的享受当中一定不能忘记先祖,我们从自然崇拜到偶像崇拜到对我们的文化崇拜,在河南省、在新郑市能够拿出这样的精力和时间做这样一个讨论会,表明了政府的态度。这个态度比个人的态度重要,让我们知道这个文化、享受这个文化,我们崇敬神明,主要是和睦相邻,过去叫以厚风俗,使风俗非常厚重。

比如大英国博物馆里面有一个枕头,就是我们河南登封窑烧造的,写着“家国永安”,就是今天的简化字,宋代人就可以写。

我们今天提倡优质生活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个优质的生活一定是文化给我们带来的。我们今天在黄帝文化衍生出来所有的文化庇荫之下,享受作为中国人的快乐,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快乐。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要怀念我们自己的文化,把我们文化中优良的东西都提炼出来,要继承、要加以利用。实际上今天我们更应该追求中国化,只有我们自己非常中国化,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的大国地位。到河南来参加这个论坛非常高兴,诚惶诚恐,河南省政府、新郑市政府,能做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论坛,令我非常吃惊。我自己如果能够尽一份之力,我就尽一份之力。我刚才说了我是河南的女婿,如果河南人用得着我,我一定随叫随到。

我的结束语就是,如果我们有一天还能成为世界最强国,我们依赖的一定是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其它。谢谢大家。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