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黄帝的传统,发扬道家的文化
傅佩荣
我们从道家怎么去看黄帝呢?道家最主要代表是老子、庄子。但是首先就要澄清两点,因为提到老子,很多人想到黄帝跟老子连在一起称为“黄老思想”,但是那个不是真正的黄帝。因为黄老思想是在汉朝初年,因为前面是兵荒马乱,需要老百姓休养生息,所以政治领导们就提出“黄老思想”,后来在汉朝的墓里面挖掘出来《黄帝四经》以及老子《道德经》的两个版本正好是黄、老连在一起。但是它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告诉你一个担任国家领导人如何修养自己,要靠虚敬,但是底下还是要靠法治。所以首先要澄清的是“黄老思想”并不等于“老子的想法”,也不是“黄帝的想法”。而是法家把道家思想转换之后,形成一种统治的技术。所以里面就有“道生法”这样的概念。
第二个在《老子》书里面81章5000多字没有提到黄帝,但是《庄子》里面33篇有12篇提到黄帝。庄子的学问特别好,司马迁写到庄子的时候特别用六个字“勤学无所不窥”,就是庄子的学问是没有书可看的,所以庄子几乎什么都懂。但是他所提到的黄帝,也有不一样的面貌、不一样的版本,其中有一个我们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他把黄帝当做神仙之一。他说古代很多人悟道之后成为神仙,包括山神、海神,而黄帝悟道之后升到天上去了,像这种属于神仙的说法我们也不要放在心上,因为黄帝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接着我们就要介绍黄帝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最好的根据是司马迁了,司马迁写《五帝本纪》第一位就是黄帝。他一开头就用五句话,说“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五句话的意思是黄帝跟一般人不一样,生下来就是神灵,简直是一个天才,两三岁就会讲话,小时候就非常灵巧,长大的过程里面敦厚又聪明,跟一般人就是不同。而他在那个时代前面是谁?炎帝神农氏,年纪大了,脑袋开始不清,天下开始乱了,所以黄帝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天子。但是后来接着还有问题,就是蚩尤作乱。后来黄帝经过第二次涿鹿之战打败了蚩尤,中国才逐渐稳定下来,这是历史上黄帝的资料。那黄帝有什么特色呢?
第一个,他是“文化超人”,什么叫文化超人?在西方的神话中,很喜欢把古代的神话分为六种类型:第一是创世。不管什么神话先是创造世界,创造世界之后是造人,因为没有人类的话,这个世界存不存在有什么意义呢?造人之后就有灾难了,因为人很聪明会改变自然,接着就灾难出现,然后就救世。我们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炼石补天就是这样的神话。第五是文化超人,因为他在战争过程中发明了指南车,因为文明的进步需要用各种文明把黄帝作为象征,所以他变成文化超人。他的夫人嫘祖就养蚕制造衣服,仓颉最主要的是造字,没有文字的世界只能口耳相传,很多事情讲不清楚,一旦造字之后根据史书的记载发现三件奇妙的现象:第一上天降下了黍,黍就是小米。以前人不用耕田,靠念书就会有饭吃,但是这些念书人需要有各种分工合作,所以上天就降下来黍。
“鬼夜哭”,鬼代表以前死去的人,我们的祖先,那些鬼都很自在,是好是坏不知道,有文字就不一样了,有了文字谁是好人就记下来了,鬼就哭了。龙就藏起来了,为什么中国找不到龙呢?就跟这个字有关,因为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是有了文字以后,别人就可以描述龙是什么样的,龙怕被人家掌握住。“天有黍,鬼夜哭、龙潜藏”,这九个字,从此中国进入一个有文字技术的时代。黄帝是文化超人,在他身边我们所有想象到的文化产品都一一出现。
但是这是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再看一下庄子怎么描写黄帝?他有两方面的描写,第一方面他认为黄帝这个人是了不起,古代读书人庄子是一个战国时代中期学者,很喜欢提孔子,孔子是春秋时代末期的学者。他提到,孔子代表很聪明、很有学问。但是庄子说了一句话,他说道家的思想黄帝还没有全懂,何况是孔子呢?看到没有,他把孔子拿来垫底了,说黄帝比孔子高,但是道家的思想黄帝还需要学。所以庄子对黄帝至少有一个评价,说道家的想法是另外一个层次,我们等会儿会说明什么层次。
所以黄帝是个很聪明的人,他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非常好学,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好学的话,代表什么?他可以集思广益,把天下所有好的东西全部掌握住,造福百姓。庄子里面有三段记载:第一段说黄帝当了天子,当了19年,去请教广臣子,到了崆峒山上,广臣子是一个得道仙人,黄帝就恭敬的问他我想把天地万物净化整理起来造福百姓,你看怎么办?广臣子说“无为”,你不要刻意做什么事,天下本无事。黄帝就回去了,好好认真思考三个月。再去拜见广臣子,问题不一样了。前面是问“我怎么样治理百姓”,现在是问“我怎么样活的久一点?”广臣子说不错,你懂得道理了,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活的久一点,能够静观万物的变化,产生一种高深的智慧。所以广臣子说:“不错,你知道怎么让自己活的长久、获得平安,有希望。怎么做呢?要清净无为。”这又是道家的思想。透过黄帝这个角色来说明道家的理想。
这是第一段故事,黄帝向广臣子请教。
第二段故事也很有趣,这儿有一座山叫具茨山。最近找到很多考古上的资料,各种石刻的资料都非常珍贵。《庄子》里面就有一段,黄帝面前有6个人要到具茨山拜访一位真人,结果迷路。庄子说七圣皆迷,找不到路,看到一个马童子,就问他“小朋友,你知道具茨山在哪里吗?”“知道”“知道真人在哪里吗?”“知道”,黄帝吓一跳,我们七个人都不知道,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黄帝立刻问:“怎么治理天下?”因为黄帝要治理天下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小孩子说治理天下很简单,自然无为嘛。黄帝说这样不够,讲清楚一点,牧马童子说,要治理天下就跟牧马一样,对马有害的把它去掉就好了,答案就在这里。你要照顾百姓,把对百姓有害的去掉就好了,不要想着做很多积极的事情,你想做积极的事情就要付出很多代价,你就要求有成果。到最后这里做了,别的地方做不到,变成是万一漏了哪些方面怎么办?所以治理天下、治理百姓,就把他看作像牧马一样,对马有害的我就去掉,让老百姓过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是第二段,有关黄帝的好学。看到小朋友都要请教。
第三段,黄帝带着几个人登上昆仑山,下来之后一个黑色的宝珠—玄珠不见了,不见了就找,派谁呢?第一个是智者,找不到,因为第一个人非常聪明喜欢思考,应该是掉到哪里?到哪里找?你怎么想也想不到。第二个是鱼珠,用眼睛找,用眼睛找见树不见林,没有找到。第三是派尺度去,力量大、行动快,还是不行。最后黄帝没办法,只有派一个向往去,这个人是无形无象,他找到了。黄帝说怎么这颗宝珠无形无象的人可以找到?这是老子让他作为主角告诉我们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我们今天就要问了道家思想到底有什么特色?可以把黄帝拿来作为一个语言的故事,从这里面说明他们的思想,事实上我们也知道他受黄帝的启发,不然他不会那么重视。
庄子在批评黄帝的时候,他也喜欢这样做。三个人连在一起,黄帝、尧、舜连在一起,尧舜很好嘛,我们讲儒家的时候,提要尧舜说的非常好。但是道家看起来尧舜不够好,尧舜前面加个黄帝,三个人连在一起还是不够好,为什么?他们号召讲“仁义”,你今天号召讲仁义代表世界上很多人不仁不义才会讲仁义。你讲仁义以后很多人说你要仁义我就做给你看,我做给你看是外面做给你看,里面是一套,变成假仁假义,最后成不仁不义,这反而出了问题。
道家就是这样的思想,非常特别。中国文化里面如果没有道家的话,我们根本喘不过气来,因为儒家思想非常积极入世把个人成就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学儒家要承担使命,要有忧患意识,要有责任感。但是你学道家之后呢?你可以把它化解,化解于无形,回到整个“道”里面。所以学道家首先就要知道“道”是什么?可是偏偏这个最难讲的清楚。
我在国外念过书,也教过书,跟国外人交往发现外国人崇拜老子多于孔子,他们认为孔子是一位道德学家,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老子不一样。我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崇拜老子呢?”他说很简单,因为看不懂啊。外国人看老子跟我们一样,你不管把老子翻译成拉丁文、法文、德文、意文、俄文翻开第一句话都是一样“道可道,非常道”,你怎么翻译也是“道可道,非常道”,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讲白话文“道”,可以用言语来说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那么到底什么是“道”呢?不知道。
我念大学的时候,学一门课就是《老子》。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进来,在台上走来走去十分钟不讲话。同学们本来想打瞌睡,看到没人讲话反而不瞌睡了,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不讲课呢?老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懂的人不说话,说话的人不懂,我今天教《老子》“该说话不该说”?我一说代表我不懂,我不说代表我懂,这怎么上课呢?这就是学道家的第一个问题,道不能讲,但是你不能不讲啊。“道”分两种,第一种是可以讲的,第二种是不能讲的,不能讲的才是真正的道,那怎么办呢?你要借着能讲的部分设法体会不能讲的部分。
今天我给各位两个线索。如果你想学道家,想念懂老子,记住两句话:第一“道”不等于大自然;第二“道”不等于人类,这两句话就可以想很有久,道不等于大自然,道是什么?道不等于人类,道是什么?因为人类所知道的就是大自然和人类,我们除了这两个之外还知道什么?道偏偏不是这两个,什么是道呢?道是万物来源的归属,如果没有来源、没有归属,一切都是虚幻的,万法皆空。如果是虚幻的话,生有何欢,死有何苦。所以道家是必要的,道是我的根源、是我的归宿,不会白白的来,不会白白的走,我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就安顿了,但是你想了解这个道还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怎么去了解这个“道”。老子有两个方法,我们刚才其实提过,第一个叫做虚,第二个叫做静。什么叫做“虚”呢?虚就是空虚,但是空虚的话好像一个人什么都没有,那怎么去悟道呢?所以你要把它转换为单纯。你经过幼儿园听到里面小孩子欢笑的声音,为什么小孩子笑那么开心呢?因为单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3岁、4岁看到爸爸、看到妈妈,觉得天地无限美好。但是他后来不单纯了,进了小学、高中,很少有欢笑,因为他知道世界复杂了,进了大学以后,更没有人觉得开心了,觉得这个世界不好对付。单纯其实并不难,方法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想一件事,让自己变单纯。不管外面千变万化,你的心呢?不动如山,这是需要修炼的,让自己单纯。所以老子很喜欢用婴儿做比喻,要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单纯的话心思就安定,看到别人很热闹,很多复杂的事情,你无动于衷,他有他的生活,我有我自己的选择。所以第一个字叫做虚。
第二个字叫做静,就是安静下来,古代的人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就要照铜镜,但是铜镜很贵,很多家买不起,怎么办呢?到水边照水,看自己什么样子。水分两种,一种是流动的脸是花的,一个是平静的,照见须眉。从这个平静的水才能照见自己长什么样子。我们的心也是一样,心如果平静的话,照见天地万物真相。
我想各位可能跟我一样曾经有过受骗的经验,你为什么受骗?因为你的心不够平静,你想得到某些利益,想避免某些伤害,结果你受骗了。所以有些人,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离,这就是我们谈到的人跟人相处。谢谢!
所以老子的方法就是两个虚字虚跟静,让自己单纯,让自己安静下来。以老子思想来说,它有很多精彩的见解,我只讲一点“知人则智,自知则明”。我了解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我了解别人,但是我不了解自己,这是不对的
我讲一个故事说明老子思想的重要,在《三国演义》里面有一段曹操当了魏王之后有一天接了信说匈奴国要派一位使者拜见魏王,曹操紧张了,为什么紧张?因为他长的不好看,你看电影里面演曹操的从来没有帅哥,长的又不高,又丑,他觉得我当一个大王坐在这边,匈奴使者见到我会觉得这个人长的样子不像大人物,难道你们汉朝没有人才吗?让这样的人当魏王?他为了面子找一个人过来说你穿上大王的服装坐在大王的位置上,假装大王,我曹操假扮你的武士,站在你旁边接见匈奴使者。匈奴见过走了,曹操说你对我们大王印象如何?匈奴很厉害说大王固然相貌堂堂,但是真正的英雄是旁边的捉刀人。这个匈奴多厉害,他跟大王谈几句话,谈到政策的问题,大王就看看旁边人的脸色,明显知道是假的。旁边那个带把刀的武士哪像武士,一般的武士头低低的看地板的,曹操喜欢看天花板,一看就知道那个才是真英雄。曹操发现被人识透,觉得很丢脸,就派人把那个匈奴使者给杀了,各位知道曹操杀人不是新闻,曹操不杀人才是新闻。
这个匈奴使者多冤枉,他就是没念过《老子》,他如果念过老子,知道了解别人算聪明,了解自己才是觉悟。人活在世上第一个事就是了解自己,现在大家知道很多人有心理上的问题。我们这边也有就是抑郁症。通常你看到别人穿名牌,我要买;用名牌,我要买,都买之后我会快乐吗?不一定,那你就要问了,别人要的你要到,你会快乐吗?不一定,因为你要先了解自己要什么。我们谈到西边很多心理分析,治疗很多病人,常常觉得很尴尬,为什么尴尬?举个例子,假设你今天心理情绪不太好,有一点精神症状,就跟医生约了时间,第一次去的时候会问你,约的3点钟你什么时候到来?3点整。医生说你这么准时,说3点就3点到,你这人属于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就是约了3点绝不早一分也不晚一分。第二次去的时候,医生问什么时候来的?2点半来的,提早半小时,医生说你提早半小时这么早来,属于焦虑性人格,太紧张了。第三次去的时候医生问你今天什么时候来的?3点30来的,迟到半小时,好,你本来想不来结果又来,代表抗拒性人格。你在美国找心理医生,不准准时找还是晚找心里都有问题。换句话说在心理医师眼中,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
所以我们现在要说什么问题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话就不会羡慕别人。别人有这个、别人有那个,你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会放在心上了,这是现在的功课,很难做到的。但是学道家之后就知道这是一个现实,“自知者”。但是道家思想太多了,我们现在就把它归纳为四个字。我自己学道家有一点心得,我觉得对自己很受用,我也在努力实现,哪四个字?
第一个,于自己要安,什么叫安呢?任何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都要安心接受,不要抗拒、不要抱怨,安心接受它,因为抗拒跟抱怨不能改变事实。最近我接受好几家报纸的访问,他为什么访问我呢?我平常只是很单纯的教书人,为什么访问我?因为拍一部电影叫做《国王的演讲》得到奥斯卡金像奖,那个国王是英国的亨利六世,他有口吃。别人为什么访问我呢?因为我有口吃,很多人说今天听起来不像口吃,但是我小时候口吃很严重,他们上网查8岁—17岁9年时间我不会讲话,所以看到电影以后打电话问我说傅教授,你描述一下以前的口吃的情况。真的很惨,我以前口吃的时候简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后来念书为什么念的比较好?都是口吃造成的,因为我有自卑感,有自卑感之后就拼命念书,到最后书念好了,口吃改善了,这是我的运气。所以苦乐不要从表面看,你学道家就知道福跟祸相生相依。
我们道家很喜欢一个故事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有一匹马丢失了,于是邻居就安慰他说你们家的马不见了,损失惨重,我特地来安慰你。老人家说我们家的马不见了,你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呢?有人马不见了,居然会认为是好事,这人很奇怪。果然过几天他的马回家了,而且还带一匹野马回来。邻居过来说恭喜你老人家,你们家马真厉害,带一匹野马回来了恭喜你。老人家说你怎么知道不是坏事呢?邻居觉得发财也是坏事吗,不可理喻。果然过几天他的孩子骑马腿摔断了,邻居又来安慰他,老人说我儿子摔断一条腿你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呢?果然过几天要招兵打仗了,老人的儿子不用去了。父子俩过着快乐的日子,你说这算是什么故事呢?
但是我们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个谁是那个邻居?我们就是那个邻居,标准的邻居,专门看别人,他发财了,恭喜他,第二天被强盗打劫了;看到别人可怜了,看到人家说我同情你,结果人家发财了。一般人都只看表面。第二个是什么问题呢?谁是那个老头子啊,就是老子嘛。他知道福旁边就有祸,祸旁边就有福,福跟祸不能分开。人活在世界上不是一样吗,有的人从小什么有一点挫折受不了就自杀,有的人从小什么都没有,再怎么艰难困苦撑下去一点点,顺利时高兴的不得了。美国有个统计,有的人家的小孩到中年之后特别觉得人生乏味,各位朋友我现在已经接近老年了,我还活的那么起劲为什么?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很苦,小时候说话口吃,所以我现在讲话多开心?
所以我们学道家的话,你就要记得一句话,于自己要安,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要安心接受。安心接受之后,你才有可能去了解他、超越他,不要被他困在里面。我曾经在欧洲教过书,说实在我不喜欢在外国教书,我在比利时、在荷兰都教过书,在外国教书教儒家,很辛苦,每天早上6点钟就要起床背《论语》,《论语》我早就会背了,但是要背英文的《论语》。你不背不行,你如果没有背英国的《论语》,你上课讲的时候就要临时把文言文翻译成英文不容易,翻译的时候结结巴巴,学生说老师,孔子是不是口吃?这不行。所以我在国外教书的时候压力很大,但是我在荷兰教书印象深刻,是荷兰不是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