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文化与三道智慧
刘一秒
上个月我们在夏威夷去一个世界级企业,就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值钱的企业苹果公司的一个副总裁家里面,他家的花园非常大,大概几百亩地,我们去他家访问,他们家的建筑风格包括院里装修方式。我们请教为什么是这种方式,最自然、最天然?最后一个结论,他说这都是跟中国学习的,叫“天人合一”,所以他们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子豪华奢侈,或者帝王将相的状态,而是非常进入平和状态,跟自然融为一体。
在我们心里明白用两个字形容,用黄帝的思想叫“天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去年我们一行人去英国访问剑桥和牛津,出现一个尴尬的现象,他说你们看看叹息桥上写的内容,他说不知道为什么东方派很多学子到剑桥、牛津学这些结论干什么?我请教他们说,你们派你们精英到中国留学学什么?他说我们派精英到中国学什么呢?学你们祖先能根据水的纹理来创造汉字,不是学水的结论,他说我是跟你们祖先学能够把一种纹理抽象符号幻化成文字,然后创造像“德”这样的汉字,结论就是像我们祖先学习无中生有的智慧,而我们浩浩荡荡派出很多人去学大英帝国有些过时的结论。
这件事当时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都不敢讲话了。实际上这件事我们在华人中也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去深入交流访问的时候,也一样。人家来我们中国是学我们黄帝如何,就是咱们发明的舟、车,如何根据需要来创造,比如他们今天很创新,有创新文化,后来他告诉我们创新是跟谁学的?创新的思想意识是跟谁学?他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是跟你们中国学习的。然后我们这30年、这50年派出很多人跟他们学习,他们用我们祖先的“道”创造的结论,我们去学习他们的结论,他们用我们的道,后来他们说这是师道,他们继承学习了师道,而我们学会了这个结论。悲哀也是在这儿。
有一次我们在2008年,也是有一些朋友和企业家在印度菩提树下讲,我们聊有关智慧,论人生企业之道。后来金刚寺的主持人跟我们分享到一个点上,他说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稳定靠的是什么呢?靠两个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两个字---孝道,也就是孝道使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比较稳定。
为什么能发展呢?靠师道。就是我们不断向师道学习,不断超越,但是为什么能长久?他说用的是天道。
所以今天简单聊一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能长治久安、能发展,能生生不息,像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其他很多相关民族或国家在中途会断流,我们没有断流就是因为使用了天道,我们能够发展壮大用的就是师道,能稳定用的是孝道。
师道后来我们跟相关人士了解、碰撞中谈到有关“天道”的问题,像咱们祖先为什么它能够生生不息?因为任何人当首领,任何让当帝王,他首先都会去拜什么?我们有个词叫先祭天地,就是谁当领导都要叩拜。像一个领导人去祭拜的时候,一个家长祭拜的时候,最后一个最基层的人我们叫学生、员工。
假如校长带头拜天地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拜天地,一个企业领导、企业家拜天地的时候,员工也会跟着拜。所以在家里面父母亲,在咱们家里面不管大房小房子里面,咱们在家里面有一个空间,当父母亲定期、定时去拜祭天地、敬畏天地的时候,然后咱们的孩子也会学会祭拜。事实上传承的不是文化结论,传承的是道所孕育出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们在别的相关国家,在整个欧洲访问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不是把某个文章、某个结论背完之后我们就会有文化。文化的传承是传承在一种思维形式上,具体就是作为。
所以当我们向天祭拜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出现被降服的感觉。降服他就会把心定着。一个人,当被国家和民族降服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爱这个国家。
而如果他没有被降服,他只是明白理论,事实上他无法把心放在这儿。一个学生发自内心说我要报效祖国,核心点之一必须是他降服。
我们讲人被降服之后,心才能定着,定着之后才能形成创造。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里面,在一个国家,在一个学校里面,一个学生能有创造力,他必须是心完全定在这块土地上,扎根之后,他才能够创造,他心没有定,他无法真正生发出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降服,然后定,然后生发创造力。
我们把心定到什么程度,才有创造力?必须把心降服,而做的动作就是要去拜,不是理解。当我们父母亲带孩子一拜的时候,假如我们拜天地的时候,他自然行为习惯开始变化,然后心都开始被天地所降服,然后拜民族的时候,被民族所降服,然后拜我们身边文化的时候,被文化所降服。这样他把心放在此处,然后心才可以慢慢长大,才开始生根、开始发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子孙。
有一次在另外一个国家,有人说到,这二、三十年有很多社会精英,有文化、有财富、有高度的人他们选择了移民,去什么地方。讨论了一上午我说了一句话,这些人不管什么原因、途径选择了移民海外,至少有一件事情,他没有被我们相关的东西所降服。当他如果在被这片土地所降服的时候,就不会把身、把心、把灵移到另外一个土地上。
随着我们在几十个国家看到很多人移民海外之后没有精神家园,当看到他精神枯萎的时候,知道他在这个国家没有心灵寄托,另外一个国家也没有心灵寄托,然后就走向虚空。假如一个人从河南这个城市到北京、到上海之后,说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漂泊感,他在精神家园、思维意识上整个体系都是处在这个方面。就是我们没有更好的使用天道的方式,最后变成这样。
我们再说有关师道的问题。有一次在英国去看一个著名的教堂,在英国看来,他们的精英完全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各阶层膜拜一样,让人天天去向先辈学习,不是学习先辈的结论,而是学习先辈无中生有的智慧,也就是学习怎么创造的过程,把“师”这个结论学会,这是一般的人员。在我看来应该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做的事情,要想真正让80后、90后有更多的创造力,就是学习师道,什么是师道?我们简单去了解,以前我们把老子、孔子或者是诸子百家称之为先师,后来我们开始学习他的结论,事实上今天后人学老子,学孔子,不是简单学会或者悟道,而是我们要学习老子是怎么成为老子的学问,孔子怎么成为孔子的学问,我们要学的是专家成为专家的智慧,而不是把专家的结论学习完。当然这有些是需要,但是对精英层不是简单把结论学完。
今天咱们创造力跟25个国家比排最后一名,就是我们没有学会“师”如何从无变成有的过程。所以有时候跟中小企业家交流的时候,我说你们都属于文化大师。他们都不了解,说我才初中毕业怎么成文化大师?我说一个老板能从没有专业、没有资金,没有背景在白手起家创业的情况下,整合社会资源,从负债、从零变成亿万家产,这个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这个在我看来就是最高的天道,也就是我们学会了怎么样去创新、去整合的过程。
实际上今天我们像发达国家学什么?在很多场合、很多论坛上提过这个观点,就是我们向一线国家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过程,后来我们深入很多国家之后发现,他们最开始就是跟中国学,以美国为例:
在中国封建时代,在皇权时代,假如说孔子在世的时候,他不会把孔子光环放大,把孔子变成一个偶像或者超越皇权的形式。但是这种能力被谁学会了?首先就被美国的社会和美国人学会,他是怎么做的?他们会在每个领域都培养出优秀的“师”、优秀的“道”。我举例,假如打篮球,他们会培养出当下像麦克·乔丹这样的球神,让麦克·乔丹成为当下“师”一样,在一个社会、一个大学里面,如果我们总是尊敬、崇拜,过多的把焦点总是放在过去的先师上,那就会导致现在的人、当下的力量,当下的斗志和创造力就会不够。
所以发达国家跟咱们学会了古代什么“师”呢?当我们还在崇拜先师的时候,一线国家里面以美国为首的,他们没有过多的把精力崇拜先师,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去崇拜当下有结果的人。也就是当下的师。
所以当我们一直把当下师变成不断扩大的时候,更多人就会知道他当下活着的时候是一等一的师,而不是去世500年之后从坟墓里出来变成一个雕像拜着,这样社会的动力是往前推进,而不是向祖先看齐。
所以当我们每次提到这个的时候有很多人,一听有点接受不了,但是如果今天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咱们家长以谁懂为师,如果孩子们懂,孩子很快乐就是快乐的老师,孩子很健康就是健康的老师,孩子今天懂英文、懂游戏,能够跟上时代,当父母都向新的老师学习的时候,这个时代才会快速进步、快速裂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崛起。
当真正尊师道的时候,才会有改革力。如果小孩8、9岁,他心中认为爷爷奶奶最伟大、祖先最伟大,试问当他成为主体的时候怎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必须要超越前人、超越祖先、超越父母前辈才能继往开来,而不是简单的光看过去师。
非常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是千年,两千多年来我们都是过去师,而没有用精力把今天的师浮出来。以一个企业为例,有一次我们去纽约沃尔玛访问的时候,沃尔玛能成为世界一线企业,沃尔玛今天的主管为社会创造贡献,他就会把主管请到台上,让员工感谢他,说你是第一名,你是公司的老师,因为你会,我们不会。当全体员工拜一个会的人,都把他当成老师,你就知道这个人他的斗志怎么样,以及下面拜见他的人不是被这个人的人品所服,而是被他承载的东西,不管是专业还是技能反正他是懂的人,下面是不懂的人,我们把他称为老师。
当大家现在都去拜创造贡献的人,就会出现一个结果,所有员工都会明白一件事,当我们在公司做出贡献的时候,全员向我拜的时候,他有了荣誉,有了成就,他会更加激励自己继往开来,然后学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东西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身边这个也知道,只要我做到这种程度,我有这个结果的贡献,我也一样立刻会得到全员的拜,然后他会享他的荣誉,享受他的财富,享受他有关在成长中的感觉。
这种文化氛围,我们叫企业文化氛围,这个企业文化氛围就是会使当下人体会到功成名就的感觉。全体人员会你争我夺往前冲,这样企业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竞争力。这是在家庭里面、在大学里面也是一样的。
如果今天在校一个学生,他思维创造如果能够像—假如像明星一样,他在学校里面立刻体会到这种成长和对学校贡献的光环和荣誉,你们就会想象在学校文化里面咱们3000个上学的人,这些学生他们那种斗志,对学问的渴望以及对自我建树、自我成功的渴望,这就会激发他们对当下有感觉。就是当下师,如果他们是一个经理,或者最普通的员工获得成功也是一样,马上把他变成当下师。
就像麦当劳这样的一线企业,他会把最优秀的人,他会列一个名师榜,他说这些人是企业的快乐老师,他会把最快乐的员工贴在墙上,然后所有员工说我要像他一样,来拜快乐代表,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快乐,带着整个组织会越来越快乐,所以这个组织30000员工变得快乐;就像谷歌一样,他们为什么会把今天对企业、对生活做出贡献的人,马上当成第一明星,而不是去拜,以前我们认为的老师,事实上他们说有这样的导向,大家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不管过去老师多么伟大,但是他已经过去了。
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后,整个美国文化他们所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把当下的师变成了无上师,他们会在每一个领域,在高尔夫球领域,在每个领域找到大师,培养成大师,然后拉高那个领域,使当下他那个领域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向上的、竞争的,然后裂变的、创造的,有活力、有激情的,他们事实上跟谁学习?跟咱祖先学会两个字,学会了“师”道。
而今天在我们的生活,至少这30年,我们所看到的这30年,在中国里面相关企业或者做好一个生态城市,就是因为他们把当下师扶上墙,变成当下人们心中所效仿的对象,而不是一味的像古代师看齐。
而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允许一个人当下成名,就是皇帝不允许一个人当下的威望超过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结束了。在继往开来的时代,尤其在我们今天越来越开放、文明、民主的时代,在中国更深入改革、更解放思想的时代,这30年有我们的辉煌,事实上也是师道的觉醒,更多的把当下对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体做出贡献的人,让他们慢慢浮出水面,给他们更高的荣誉。
有一次我们去中国企业考察的时候,他们就把他们企业墙上贴了很多历代专业人士,包括他们行业里面的专家,包括咱们古代历代先师,也包括老子、孔子。后来我就问这个企业家,我说你把这些历代先师,我们看来叫“有名望或者有杰果的人”,放在墙上,今天所有员工看了有没有感觉?包括咱们学校里面,我去过很多学校,咱们学校里,各种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高中大学墙上贴了很多各类以前的专家、学者和先师,后来我就问校长,我说现在的学生,20、10后的人,他们看到这些先师贴在墙上有没有感觉?
就像今天在这个大学校园里面,贴了很多先师照片一样,试问当下学子看了是很近还是很遥远?是不是你看到历代先贤的像一挂就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这不是我们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在各个层面也是一样。
后来我们在深聊的时候,隐隐约约有点明白了,我说为什么不把今天学校里面当下最精英,或者说全国十大教师照片,直接放在历代先贤照片的后面,或者是本班级、本学校里面或者整个范围内。我们在某一点上最优秀的人,直接跟历代先贤列在一起。当时他就说,他说今天我们敢这样做吗?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对先师的不尊重呢?
后来我就讲一件事,我说我们对历代祖先尊重不尊重,不是表现我们直接把他们照片放在上面,我们谦卑、我们平和。我说这个不是师道,何为“师道”?真正懂师道的人会让当下成为一种状态,这就是师道,当下人能承载对当下拉动力量的人,就成为当下师,就是当我们把学校里面十大优秀教师,把他们的照片直接放在墙上,跟历代先贤一样,对当事人是一种什么感觉?不是说我们的老师可以跟历代祖先、先贤并排列坐,或者平起平坐,而是说明一件事情,我们遵循的是当下的师道,就是把当下最优秀的人变成最高,这样咱们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才会有状态。然后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去创造、才会有感觉。一个企业里面如果把一个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对企业来说这是企业的社会,这是企业的生态环境,当一个企业3000员工把一个优秀经理的照片像历代先师一样挂上去,所有经理都会知道,他只要做好,有生之年也会被挂在墙上。
再往深层次考虑,人活一世,在这个领域上,任何人追求一世,以前是不在的时候照片挂在墙上,或者变成雕像被后人膜拜。我们古代是这样做,都是人,一个皇上等一个大将去世之后再立名号,我要所表达,过去这一两百年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他们跟中国学会什么?他们在中国师道里面发现一个玄机,不是等这个人去世之后再去拜,是这个人正当英年为国家创造贡献的时候,就把这个人变成雕像。就像杭州市政府给阿里巴巴马云做一个雕像,然后马云就离不开杭州,我们企业在这儿发展了。这就是使当下的人有这种感觉。
像我们今天在家里面,也是一样。当我们孩子有创造,有发展,有他独特思维意识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照片放大,放在墙上。我们总是让我们的孩子去崇拜各种,或者向各种先师学习,事实上我们再往深讲的时候,什么叫学习?今天8岁小孩学会什么,学习是让孩子充分的显现。我们来到大学是干什么?来到大学学习是引发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然后促使我们自己思考,以至于让我们觉悟到什么程度?明白我们每个人是主宰,每个人有强大的自我,具体对大学生来讲,至少上完大学,他必须开始建立强大的自我,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看他有没有真正的毕业资格,不是会什么专业,也不是人品,核心点不是这些,核心点就看这个大学生有没有建立独立的人格,创建成自我的思维体系,自我的价值观念以及自我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