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七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二)

发布日期:2023-02-28     点击量:
分享到:

三农中国

温铁军

具体安排是这样,因为我讲玩这一场之后要赶火车去豫西灵宝,是老子骑青牛的地方,现在灵宝的农村老百姓和一些知识分子中的志愿者还有一些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发展能够有机结合的企业家们,一起在灵宝农村办了一个叫做宏农书院,大家知道灵宝在汉代的时候叫红绫郡,我们今天晚上要赶过去,然后明天要在那儿在村里的书院给老百姓们也做演讲,做一个讲座。

那儿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农村有一种很尴尬的衰败趋势,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纷纷外出打工了,村里留下的往往都是中老年妇女、孩子们,农村中风气也就渐渐不好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亲缘关系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我们说这些为什么要到那儿农村去做点事情呢?是因为当地老百姓和主张乡土社会、文明复兴的知识分子在一起试图把延续了几千年的乡土社会稳住。

比如说他们搞了一个活动,叫男人们一起搞一个大合唱,唱什么呢?唱世上只有老婆好。台上唱,男人们粗喉咙大嗓子唱老婆好,台下的妇女们稀里哗啦哭成一片。当然就不能说立马见效,但是总之呢,对于改善夫妻关系是有好处的。他们还组织活动,组织村里面的媳妇们给婆婆洗脚,婆婆们一字摆开,每人满前放一个脚盆,媳妇们在婆婆面前弯下身去洗脚,这也把婆婆们感动的流眼泪。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当然要组织大家念点经典,比如说女儿经,弟子规等等,反而总之要有这种形式上的事。

这样也许能够使农村中,现在说得不好听一点,泼皮无赖横行,农村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种局面改变,当然这种努力是有限的。我们说乡土社会的复兴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大家首先应该认识到乡土社会在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国梦,在这个梦之中,它应该是一个故乡梦。是我们同时也在全国各地推进叫“爱故乡”的活动。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都不能这么轻易的把故乡毁掉,如果已经毁掉,那你至少不能在你的梦里面,把故乡的梦也毁掉。

所以完成了河南豫西灵宝项目之后,我接下来得飞福建,因为在福建有一个闽西那一带,大家都知道保留了很多客家文化,有一个客家文明传承比较丰富的一个地方,我们在那儿要有一个“爱故乡”的活动,就像你们这个这么大规模的庆典。我想在那个村里面不会有这么大规模,这么多的人,但是那个活动同样是有意义的,所以我建议各位崇尚炎黄文化的华夏子孙们,更多的关注一点农村文明的复兴,大家都伸把手,都从自己的家乡做起,我们的中国梦包括我们的乡土家园之梦,也就会永远永远的在我们的记忆和在我们的行动中,能得到复兴。

下面我进入我的正题,谢谢。

当我们人类从缘故走到这个石器时代,就是几十万年前,人类称之为人类,然后我们到会使用打制的工具,旧石器时代,再到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一个气候暖化周期性的结果。人类在文明过程中,是随着北方冰原逐渐后退,水草森林逐渐成长起来,才有了人类生存的条件,所以,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古人类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因为非洲当年在整个大陆还在冰貌覆盖之下非洲是最先暖和的地方。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们应该注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巨大的事件,据说是苏门答腊岛上火山喷发,据说是这样。

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度的阶段,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阶段,也是人类不断迁徙,随着冰貌改变,也就是这几千年,在这几千年的过程中,产生了我们要纪念的华夏文明。我们说过去的漫长的人类史,我们说人类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今天的考古发现和我们的历史研究,怎么能够和气候变迁做一种结合?让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本来,并非是一个完全可以凭着人的主观意识进步而得以改变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客观和主观相结合的过程。

我们先要说清楚,早期的农业,按以前说是产生于小亚细亚,也就是说地中海的东岸,这一片这一带是早期农业的发源地,是在8千年前有了原始农业,随着农业的发展,有了剩余,就开始有了城镇,有了城镇有了人口的集聚,有了人口的集聚,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这是一般的对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文明的表述。那现在据说考古发现有了新的证据,证明最早的农业特别是最早的稻作农业起源于12千年前的中国,最早的丝绸业,把蚕驯化为家养,有7千年。并不是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半岛并不是那儿形成早期人类文明,而应该说更早,12千年前在中国亚洲大陆上率先形成了人类的农业文明,大家知道这个很重要,因为农业文明是养人的,农业文明是生态的,农业文明是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

讲农业发展的破坏,使人类在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以工业化的方式改造农业所造成的。但是在整个漫长几千年历史上,农业从来都是养人的,也是保护环境的。我们特别强调,为什么我要讲最早的农业到底发源在哪儿?现在看应该是在中国。

有了农业,农业发展生产有剩余,有剩余有贸易,有贸易就有城镇,有城镇有国家。我们说最早大家可以看按现在的考古发现,早期人类以城镇的方式集中居住,也是在中国。你能找到很多居落的考古发现的遗迹,证明早期的城镇在中国这个广袤土地上已经发现了,连续导致人口的增加,导致进一步人口的扩张,随着气候不断暖化,农业不断向北扩张。

我们看历史,其实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并非早期人类农业文明的传承,而是什么呢?而是随着气候暖化,在沿海的气候带,特别是沿海半岛型的地方,周边都是水,气候温润,于是产生了大量自然产品,比如说不说野果,野果多野兽多,就有采集和狩猎。地中海早期文明是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那什么是以农业文明为主?恰恰不是海边的一圈,而是河边上的。早期的文明,埃及有上王国、中王国、下王国,上王国最早在哪儿,在尼罗河上游,因为那儿最先暖和,然后到尼罗河中游,就下迁,最后到尼罗河入海口。上王国、中王国、下王国,不断向海口推移的。 这是一条河,因为这一条河,繁衍的农业文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这种文明离它太近了,所以古埃及是第一个被地中海文化圈同化掉,或者叫灭掉的文明。

第二个被灭掉的就是小亚细亚的两河文明,它属于近东,比这个比较近,离西方文明比较近。那西方文明就相对来讲对它的打击能力更强。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西方文明最著名的一个人物叫做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的国王,尽管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按西方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于他东征打到印度大陆的边界,他灭掉了波斯,也就是灭掉了整个从阿拉素那半岛这一带,两河文明基本上被古希腊的时候就已经打下来了。当年打下来的,既打掉了埃及,又打掉了两河文明,这样早期人类文明中的农业文明,有两大文明埃及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被率先地中海崛起的希腊文化干掉。

还有一个迦太基,长期跟古罗马作战,打过三次迦太基大战,最终迦太基也被古罗马灭掉了。整个形成了西方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那一段,就是地中海形成地中海帝国,就是古罗马。我们看这个过程,很有意思。和我们有一比,为什么呢?因为当这些文明都相继灭亡的时候,在那遥远的东方就是华夏文明,它也是两河,长江黄河,如果我们讲农业文明最早起源应该说起源于长江流域,接着随着气候逐渐暖化向北推移形成黄河流域文明。

这两大河就是长江黄河的农业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繁衍的基础,它是以农业这种人类的生存方式为主的一种文明。它之所以没有,当然到后代今天也有很大的影响了,但是它之所以在漫长历史几千年的人类文化进步的历史过程中没有被灭掉,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受到大海、高山、冻土带大沙漠阻隔,它没有过来。客观看历史,每一次气候暖化起来的时候,都是人类文明相对而言比较繁荣的那个时代,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之下。恰恰是人类借助农业,而得以发展,得以繁衍,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也取决于我这张图上有几条。每当气候变冷的时候,往往是人类文明发生剧烈冲突的时候。我们举例子,大家注意往下看一篇,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六国都修长城?大家注意长城基本上是横向的,是一个横向的防御带,大约是在200毫米到400毫米等降水线之间形成战国时期六国防御,防什么?防在气候变冷的时候,北方沙漠地区游牧民族获取资源能力下降,气候变冷,那水草就减少了,那游牧民族一定得向南方迁徙,把你这儿的农业地区变成它的游牧,他才能生存。

这个没有什么谁好谁坏,谁更残暴或者谁更温和,不是那个道理,而是要生存,靠农业生存的人,它以水利方式解决自己的长期稳定的生存,而靠游牧生存的人一定很难。再加上游牧是可移动的,机动性很强,有个车把东西装上就拉走的,顶多沙漠里面没有法走车,有几匹骆驼脱上就可以走,所以它的游牧移动性很强,使得整个农业地区几乎无法防御,所以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修长城,到秦始皇为什么要征发全国徭役修长城,在于气候变冷,游牧民族不得不南下。

而到汉代为什么汉武帝要集中全国力量去集匈奴,并且成功集匈奴于大漠一带,大沙漠你过来要有个把月,没有足够吃的你过不来。在气候条件下,不同生存方式发生对抗性的冲突,我们在中国人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六国时期修长城,到秦始皇统一之后全国修长城,知识分子会批评秦始皇残暴专职破坏孟姜女这样的家庭,但是在气候变化的条件下,不同生存方式的冲突是无法避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合纵还是连横,最后为什么大一统,便成了一个有纵深的国家才能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客观上和秦统一有直接关系。所以劝各位学历史的,特别是人们知识分子历史学科这些知识分子们,请你们考虑,把你们的学问、知识跟气候变化多多少少做一点结合,我们可以增加一些解释,我并不是说我的解释就是正确的,我是说可结合的方面是很多的。

我们再看一下,早期农业文明的发展,一直是一个能够产生剩余的生产方式。农业为什么能够产生剩余呢?因为农业必须防范风险,那防范风险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仓储,后来考古发掘看到汉代的仓储存的粮食,唐代的粮食,只要赶到农耕带向北移,就增加粮食,增加仓储。我们稍微跳跃一点,我们一步穿越到当代,大家都知道,我们最近有九连增,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有粮食连续9年增产,当然一般媒体朋友都会说,党的政策好,政府投入增加,这都是连续9年连续增产的重要原因。但很少有人注意,恰恰是这段时间气候暖化,400毫米等降水线向北推了一个纬度以上,那就意味着粮食产业带向北推移100多公里。过去干旱少雨不能种粮食的地方,现在可以种粮食了。所以尽管在传统农业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投入,还有很多弃耕的,但粮食仍然增产,增产的原因恐怕很难说和气候暖化、400毫米粮食的等降水线向北推移完全没关系,这说不过去。当然没有哪家这么说,我就这么冒说这么一句,希望各位原谅。

谢谢大家的鼓掌,只不过一点结合。

稍微往前走,每当中国的华夏大地出现乱象的时候,往往和气候变冷北方民族南迁有关系。形成大一统的时候,和农耕文明向北推移有关系。而一带东西文明我们叫做批判性的历史研究,它点出什么东西呢?点出一旦农耕文明的农耕带向北推移,往往会带来东西文明之间的一种互动,什么互动?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们都知道汉武帝袭匈奴以北,没有人知道匈奴去哪儿了?西进,有人说去意大利,他没有跑那么远,但是你知道民族迁徙在当时你往西走的时候,西部大部分是什么呢?还是处在游牧和采集状态的那种部落式的社会。那这个匈奴是一个组织性相对比较高的部落社会,向西进的时候,就把欧洲东部的社会压向欧洲北部,日尔曼的社会压进了意大利,导致了罗马的灭亡。因此东西文化相对比较严重的碰撞不是直接的,不是中国人去了,而是因当时的汉代农业文明的发达,随着气候相对暖化,他向北推移,他把匈奴推到大漠以北条件具备了,大漠北面匈奴西移,最后北面到南亚,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意大利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去了好几次地每一次都看意大利的国家博物馆、斗兽场,还要看看意大利大浴场,那是奴隶主的问题,它是一个控制了整个地中海的相当大面积底盘以后,就推进到这里了。

罗马和迦太基因为长期战争争夺是地中海贸易控制权,最后当罗马人打下迦太基的时候,在迦太基屠城,很野蛮。迦太基文明就此灭亡,很重要的原因是迦太基的首都是70万人,屠城之后不到4万,干掉了大部分。古罗马也好,古希腊也好,都是把它的周边的地区变成奴隶采集地,在整个地中海沿岸,基本上都是奴隶制文明,因此有马克思主义,说人类历史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然后到资本主义然后再到共产主义,这五个阶段论适应地中海沿岸,不适应亚洲大陆,长期一直有争论,教科书没有采用少数意见,我们认为地中海文明就是地中海文明,地中海文明绝对不是全球性质的人类文明史,地中海文明产生的文明结果也不具有普世价值,就是因为华夏文明是一个相对而言存在几千年的相对独立文明形态,为什么?因为东西两大文明有过碰撞,但还没有被彻底的征服。

 

[1] [2] [3] 下一页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