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电影导演冯小宁
张绍刚: 我们的主讲嘉宾,中国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冯小宁先生。大家掌声有请!
张绍刚: 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其实冯导不需要有我们陪伴,冯导一个人经常是两个小时以上的个人发言,我们 今天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但是冯导说,他更愿意和大家用交流的方式,这样开场白自己来,然后大家交流。
冯小宁: 大家好,话题不限,现在开始。
张绍刚: 总得留点前注。
冯小宁: 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跟大家一样,所以大家就是一次聊天的机会,没有什么界定的命题,也没有什么限制。大家平常在茶余饭后想聊什么事,在今天都可以聊,我都回答。
张绍刚: 来,从你开始。
冯小宁: 不一定很专业。
张绍刚: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欣赏一个影片过程中思考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您对电影题材战争题材一直特别喜好、热衷,但在这种文化快餐之中,大家可能对于这种战争思考关注度可能是慢慢下降的,但是,我们那么多大学生包括青年群体,可能更加倾向于接受那些视觉感官能力更强,或者娱乐元素更多的电影作品,那么,我想问一下冯导,在这个观众这样一种观影需求,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平衡之中,您是如何把握的呢?
论坛听众: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欣赏一个影片过程中思考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您对电影题材战争题材一直特别喜好、热衷,但在这种文化快餐之中,大家可能对于这种战争思考关注度可能是慢慢下降的,但是,我们那么多大学生包括青年群体,可能更加倾向于接受那些视觉感官能力更强,或者娱乐元素更多的电影作品,那么,我想问一下冯导,在这个观众这样一种观影需求,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平衡之中,您是如何把握的呢?
论坛听众: 谢谢!
冯小宁: 你提的两个大的话题,我先一个个说。
冯小宁: 咱们脚下就是河南新郑,大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几十代的古都,朝代变更,请问稍微知道历史一点的,这些朝代变更都是通过什么完成的?
冯小宁: 回答:战乱。
冯小宁: 战乱,自从有我们的黄帝文化之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地在往前发展,但是在发展中有太多的教训,其实就是如何维持一个社会的安定和和平,这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世界的,全世界的人类的教训。我们可以从艺术角度的,文学角度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角度看一下就会发现,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从战争到和平,从和平再到战争,再到和平反复的过程。这么大的一件事,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死,远比娱乐更重要。
冯小宁: 我们脚下这些土地的朝代变更,在历史上有一个规律,每一次的朝代变更全部是源自于歌舞升平。每一次战乱之后,经济发展,然后开始堕落,歌舞升平,每一次的战乱的前奏都是纸醉金迷。自古在任何一个朝代,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导致社会的溃败,导致战乱的爆发,所以作为一个电影,我们大家知道电影的属性是商品,但是千万记住它不是纯粹的商品,它是一个艺术的商品,而艺术必须要附载的是思想,必须要附载的是社会的道德和责任,所以当我们在娱乐的作品中享受和麻木的时候,不要忘记所有的艺术品,我们祖先那么多的戏剧、文学、诗歌,里面都没有忘记的思想、艺术真善美追求的东西,给我们传承下来。
冯小宁: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大话题,我们待会儿可以再展开说。可以这么说,我们面对一个新的歌舞升平时代,一个容易纸醉金迷的时代,我们的艺术家,如果没有一批人坚守祖先传承给我们的这些东西,而要把这些东西传承给后代,虽然这些东西并不时尚,并不出风头,但是它是一种天职。
张绍刚: 这里面还有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去年您的那个《甲午大海战》那个电影上线了,现在任何一个电影一旦进了院线,票房自然是谁都回避不了的话题。这个电影票房并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您作为一个导演,在您喜欢的题材,您来驾驭的题材,和最终市场接受程度上,一旦出现了这种比较大的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冯小宁: 世界电影的产量大概一千多部每年,印度有一千多部。我们国家现在去年是500多部,这样的大国我们可以从国际情况上看到,像《阿凡达》,像《2012》这样非常有一定思想性的,而且有一定艺术感觉的传达给观众的。但是我们考虑到80%以上的电影,同样没有获得市场双赢,这是正常规律,我们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点,经常关注少数,不看到业内大多数的规律。艺术性在商品性的营销也有规律。包括新生代的导演,包括老前辈的作品都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事情要就事而论,中国电影市场是处在一个还没有健全的时期,而且还是在诸如春秋战国的拼杀时候,在这种时候,你如果说想生产一个纯粹的商业片,可能生存几率就高一些。如果还想再存在一些思想的东西,就必然要在那个方面受到一些损失。这点上也是我在拍这部作片之后,在市场上是存在的,也是预料之中。
张绍刚: 这个电影我看了,是在电影频道看的,也看了电影评论。大家知道冯导拍过《北洋水师》,拍过当年大片《红河谷》、《黄河绝恋》。但是到今天看这个《甲午大海战》的时候,心里面其实会有比较大的失落和反差,比如说我们希望看到大的战争场面、海战场面,似乎仍然停留在《北洋水师》的层面上。大家的胃已经被养出来的,大家口味已经被弄刁钻了。
冯小宁: 电影和电视剧不太一样,电视剧主要是讲人物故事,电影在电视剧之上,必须要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是作为甲午海战这个题材,我觉得我们现在展示的海战场面,是在一个电影需求中是可以达到的,因为再往上,在海战电影中,还没有比我们这个海战更加好的了,一个“更”字,你可以举例子,因为海战题材在世界电影中非常少,比如说之前有一个《超级战舰》,但是这个成本比我们高很多。
张绍刚: 甲午大海战,您这个片子成本多少?
冯小宁: 不到两千万。
冯小宁: 所以它附载很麻烦,我要拍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大资金投入到特技制作和美国对等。但是我们面对市场又是和美国同台竞技,这个时候就是一个矛盾,就是到底拍不拍?也可以不拍,我们怎么说呢?这个东西题材萦绕我很多年了。
张绍刚: 一直有北洋水师的情结?
冯小宁: 我当年拍摄的东西很粗糙,下面做电视剧的话再做一下,因为电视剧的市场适合大家广泛的观众群,而电影不一样,电影观众群大多数还是集中在20岁左右的孩子。
张绍刚: 咱们这么说,您在90年代的时候,会是让很多观众心里面的内心期待的,《黄河绝恋》、《红河谷》,包括《北洋水师》,但是好像到了2000年以后,第一是看到您的作品比较少,第二是每次看到以后,我还是说那句话,就是现在大家的胃肯定是被养刁了,大家的口也膘了。如果这个只说我这个电影的意义是不够的,这个电影必须得好看,您以前在90年代的时候是票房式的导演,无论是《红河谷》还是《黄河绝恋》,但是到了2000前以后,这方面多多少少让观众有些失望。
冯小宁: 第一,美国电影进来之后,中国电影的整体质量要提高,我们看到我们的电影大片制作,和10年前相比确实是高出很多。但是仍然在这种强压下,我们的有些大片票房也不好。那么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回归中国电影的,我们还是要讲好故事。首先是一个好故事。
冯小宁: 最近几个低成本的影片,都是讲一个故事,这些电影在美国的电影发展中也是非常正常的规律。有很多小成本的影片,得到了很大的票房。在这点上,甲午海战这个题材在这儿,我必须把它拍出来,不然我觉得自己的情结没有完结。但是,它面对的市场和现在你说的这个状态,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共同存在的,所以现在你看我新拍一个作品叫《诺基山》,但是它就更此侧重于它独特的题材、场景、故事。
张绍刚: 我们现场各位老师、同学,大家现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多吗?
论坛观众: 多。
张绍刚: 你们的第一选择是大片。有的摇头,有的是。我们说《北京遇到西雅图》看了吗?
论坛观众: 看了。
张绍刚: 觉得还不错,是去电影院看吧?
论坛观众: 是。
张绍刚: 不是看盗版哈?去年有一个电影,叫《1894甲午大海战》,有人看吗?
论坛观众: 有。
张绍刚: 谁看了?起立,大声说你的观影感受。
论坛观众: 非常喜欢!
张绍刚: 请坐、请坐。这个中国电影这些问题,是今天大家在2000年以前,普通观众还没有这么兴奋,这些年市场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活跃,在这种情况下,您会不会觉得有不适应感?
冯小宁: 一点都没有,我们心里头很清楚,在这个商业片开始崛起的时代,随着市场化,中国的电影在最近十年已经非常的长足的进步,就是学会了怎么做商业,这点上和90年代是不太一样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中国电影最近这十来年,由于侧重发展它的和学习它的商业运作,我们的观众有一个强烈不满的,我们很多商业大片缺乏思想,缺乏一种文化的品位,这点上是一个左脚迈得太大,右脚没有跟上的道理,美国电影也曾经发展过这样一个阶段。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努力提高我们的作品的思想层面和艺术层面,同时坚持它的商业运作的这种经验和规律,把这两点补上。
张绍刚: 国内的片子,我们不是评价同行,有什么您觉得是商业运作和影片内涵价值都很好的?
冯小宁: 当然是冯小刚导演的作品,首先他有一个商业运作平台和团队,这是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作为导演就可以把自己的艺术感觉和追求,通过商业的包装和炒作把它完善出来。否则的话,像有些作品我们知道有些导演作品非常好、很感人,但是缺乏商业运作的平台,所以使得他们的作品还没有见到观众。往往是大家从网络上觉得这个片子很不错,但是为什么没有高的票房呢?所以我们现在在电影这个大的行业来说,肯定要两条腿走路。但是作为导演个体来说,你不能强求他。因为有些导演偏重于艺术性,有些偏重于商业,有些更多喜欢娱乐性,还有一些导演更加很深层次的自我意识。我觉得这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必须要百花齐放,大家一起往前走,如果只拿票房说事,就形成只有商业片才是正道,这是不对的。毕竟电影的属性还是艺术性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