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二)

发布日期:2023-03-20     点击量:
分享到:

长征精神的当代意义

王树增

十年前我在写长征这本书的时候,我受到一件事儿的刺激,就是公元2000年的时候,就是世纪之初的时候,变换新的世纪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人类一千年》,这本书印刷非常的精美,什么意思呢?作为世界重要出版商之一的美国时代周刊它邀请了全世界30多位各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一流的学者,我说的各个领域是包括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等所有的领域,聘请这一些专家来干什么呢?来评选出来过去人类一千年当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百件事情,它所说的过去的一千年是公元1000年到2000年这之间十个世纪,同志们,十个世纪,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如果要选一百件事情,条件该有多么的苛刻?因为这个一千年当中人类发生了多少重要的事情,于是专家们给入选的条件提了一个最苛刻的标准,那就是凡是入选这里边的事件,必须具备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叫做“影响人类进程”。

我查了一下它这本书,我认为一千年以来,世界文明历史上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都没有入选,都落选了。中国发生的事情入选了三件: 第一件,火药武器的使用,同志们,不是火药的发明,是火药武器的使用。火药武器的使用我查了一下史书,大约是在北宋时期。也就是1000年初期的时候,北宋军队和南下的金军作战,北宋军队第一次把火药放在竹筒里面发射当做武器来使用,这件事情深刻的影响了人类进程,为什么?它标志着人类热兵器时代的开始。今天不管战争的形态发生如何变化,是电子战也好,是信息战也好,它只要还有枪炮,那么热兵器时代依旧没有过去。人类在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至今还影响着人类进程。这是第一件。 第二件,成吉思汗,这个我就不用多解释了,东方骑兵的马蹄曾经横扫半个欧洲,成吉思汗的骑兵曾经饮马多瑙河畔,我们英语还有一个词叫黄祸,就是欧洲人给我们起的,至今提出来成吉思汗的骑兵还心有余悸。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我说成吉思汗当时没有建立根据地的概念,如果有占领根据地和开辟殖民地的概念,世界版图不是这个样子。 第三件事情长征,我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惊讶,难道那几十位世界各个领域的顶级学者和专家们,他们对中共党史感兴趣?对中国工农红军史感兴趣?说句不好听的话,中间可能有不少学者,中国工农红军是什么他们可能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长征这个事件入选了这本书了,并被认为是一千年以来它深刻影响了人类进程呢?难道从军事意义上讲吗?几次世界大战怎么没有入选?单纯从军事意义讲,长征的军事意义可以忽略不计,小得不能再小了。那么我最后得出个结论,也是唯一的结论,那就是这些西方的专家和学术界的顶级的权威们,他们认识到几十年前发生在中国这块儿土地上那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那次伟大的军事远征叫长征,在精神层面上深刻地影响了人类进程。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答案。

我刚才跟朱海先生交流的时候我说过,我说我十多年前写长征的时候,我花了六年时间来研究资料,我走了一遍半的长征路。我走那个长征路的时候,碰到了一些当代人在走这条路。但是我不得不说,我看到从头走到尾的不是中国青年。我在四度赤水地区,碰到四个瑞典青年,碰到四个外国青年的时候,他们坐在路边像个乞丐一样衣衫褴褛,我特别注意他们穿着草鞋,我跟翻译说,我说你跟这四个孩子说,走路可以不要穿草鞋,草鞋有两个不利的地方,第一,你得背多少草鞋?草鞋走三天就漏了。第二草鞋走不了几十里路,就要磨血泡了,你还是穿旅游鞋吧。他们说不不不,因为当时就是穿草鞋的。我打听了一下,他们从长征出发地第一步开始走起,走到四渡赤水那个地方已经走了两年了。他们每天晚上不管多么疲劳都要发一个微信,我跟踪了他的微信有两年,我还通过翻译说,我说你告诉这四个孩子,不要四渡赤水了吧,一条河走四次,那是当时没办法,你没必要绕来绕去,你们直接南下,再过乌江去昆明,那边还有很多路要走,金沙江、雪山草地等着你们。结果翻译过去,四个青年给我说NO、不不不,就是按照原来的路来走。

我在长征路上见过很多中国的青年和中国的旅游团,在铁索桥边举着红旗摆出这样那样的样子,再吃一条乌江鱼就可以回家了,当时给我的心灵的震撼是,瑞典东欧的高福利国家,按理说这四个孩子衣食是无忧的,他们有富足的生活可以享受,他们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一角,非要走这条路不可?非要受这个磨难不可?难道他们对中国党史感兴趣,难道他们渴望知道中国红军是什么?后来我得出个结论,这四个外国青年企图在这条路上,进行一次精神朝圣。他们知道当代的生活是多么的充满压力感,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浮躁,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不安。他们要走这条路,在这条路上边走边寻找到能够支撑自己生活得更加坚强,生活得更加完美的精神动力。他们在做一次朝圣。 那么我问一个问题,也是问我自己,我们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作为那些革命前辈的后代人,我们对长征理解多少?了解多少?我们是否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热爱那段宝贵的精神财产?我们是不是把它当做我们民族精神当中一块瑰宝,藏在自己心里面?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人包括我自己,都要给自己提出这种结论。这种结论提出来是不舒服的,很多人是不愿意听的,但是我有一个观点,上次我站在这里我依旧讲这句话,一个没有精神传承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民族!

那么我们稍微有一点长征知识的人就知道,长征的困苦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那么在这些困苦当中没有一个支撑自己坚强的往前走下去、奋斗下去的信仰,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也不能解释的事情。我们提到共产党的信仰,实际上很简单,和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连在一起的,那就是打碎一个旧的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为中国最广大的贫苦百姓创造一个自由的、平等的、像人一样的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词儿。

我们知道,在长征时期我们有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的将领叫刘伯坚,被捕了,在重兵押送下,拖着重镣游街时写出的《带镣长街行》,带镣长街行,志气越轩昂,拼作队下囚,工农齐解放。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解放,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就是这种力量。当然我们还读过方志敏的作品,他的《清贫》,它的《可爱的中国》,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必读书,不但是党员的必读书,也是青年的必读书。我们看看那代青年人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刑场的时候,他们写下什么文字?那个文字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心,那是真情的流露,我记得《可爱的中国》有这样的表述,我记不了原话了,方志敏说,“我宁愿吃粗鄙的粮食,我住破烂的茅屋,我能忍受一切人间的痛苦,我愿意为此来换来最广大劳苦群众的解放和幸福”。于是他怀着这样的信念走上刑场。方志敏走上刑场的时候,红军正在路上。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我写长征的时候,执行枪决的时候是国民党党校官员,他说我押着这位共匪的头子,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我们要努力自己解放自己。

前两天我到赣南去,再一次走那片红色的土地,我赫然在一个石壁上看到一篇诗篇,是陈毅同志写的赣南游击词,我在那儿端详良久,反复地读,内心充满感动,我们现在也可以读一读它。在红军走长征路的时候,陈毅留下来,有政治原因,也有身体原因,他大腿断了,他带领着少数人上了山打游击,整整打了三年,于是留下的诗篇叫《梅岭三章》,我也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中间有这样的话,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同时写还到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我就是死了,我还要和旧世界恶势力斗争到底,死也不瞑目。

我们知道在长征路上我们过了多少条大河、山川、高山、雪山,吃了多少苦,打了多少残酷的血战,但是我们红军永远不散,我记得前两天讨论的一个剧本叫《湘江战役》。我写长征的时候,到湘江若干次,到古战场。在长征过程当中湘江战役是我们红军队伍的走麦城,灭顶之灾,牺牲了数万人。那个战场湘江不是湖南境内湘江,那里的橘子洲头是非常宽阔,是在广西境内,是湘江的上游。河道很窄,冬天可以涉水过,但是就是窄窄的小江,我们数万红军倒在那里。每次到湘江去我都想起一个人来,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在古田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定提到陈树湘,但是习近平主席在古田政治工作会议上突然提到他的名字,他是打后卫的,他们掩护整个红军的后卫,和数倍于己的敌人拼死作战,到了最后时刻,好不容易军队过去了,接到电话你们可以放弃阵地,奔向渡口,追上主力。追什么主力,80公里已经被湘军桂军堵死了,作为湘军桂军来讲,追不上你中央共军,捉不到毛泽东朱德,我还灭不了你一个后卫师吗?于是两路国民党军就围着34师,情况非常危急,最后一次党委会决定第一烧掉密码,第二如果谁还活着,谁还能活下去,咱们有一个约定,三个月以后咱们井冈山上再见,因为那个时候不知道红军要到哪里去。这些能够幸存下来,红军战士只知道井冈山是我们的家,我们再到哪儿重新再来,只要我们还不死,我们信念就不倒,我们的革命永远就不变。最后他的政委参谋长全牺牲了,全师牺牲殆尽,陈树湘中弹负伤北部,当时湖南省主席叫何健,就是杀杨开慧的那位,给前线的湘军打了一个电报,说把这个红军师长活着给我押到长沙来,抓到红军师长还得了,巨大的胜利。湘军用担架抬着他,陈树湘撕开自己腹部伤口,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拧断了。湘军士兵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放在木桶上,放在小屋门,那是繁华市区,每次到长沙我都驻留一下,他眼前的街叫瓦屋街,他就是瓦屋街的人,在破门口的背后躺着自己多病的母亲,那一年陈树湘师长24岁。

前一段时间还在讨论今年的长征晚会,我记得头十年的长征晚会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创意,后边的屏幕拉名单,团以上干部的名单,一般的战士还没拉,拉了十几分钟都没拉完,昨天有一个同志给我算,他说湘江战役大约牺牲了三万多人,不到四万人。他说咱们念名字,大约一个小时可以念一万个字,如果说我们把仅仅牺牲在湘江边上的烈士名字念一下,要从黄昏念到黎明。这些都是我们的前辈,伟大的灵魂,实际上他们还活着。 我觉得长征第二个意义,长征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前一段时间我又到铁索桥,很多人到铁索桥上看一看,他不觉得什么奇怪。我一直在铁索桥上,我现在还在疑惑,现在铁索桥别说没有木板,现在加固的还是不错了,你给我走一走试一试,晃晃荡荡无的你都走不稳,哆哆嗦嗦,当时没有木板,只有几条铁索,对面有碉堡的,不要说一挺机枪,就是木枪,什么人也过不去,怎么能够爬着铁索过去?这违反常识,但是我们就过去了。有几个细节,我找出来它为什么能过去的理由。

[1] [2] 下一页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