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五)

发布日期:2023-03-21     点击量:
分享到:

论中华祭祀文化

彭林

尊敬的各位学者、各位同道、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万家祭祖日。清明是和祭祀紧密相连的一个节日,所以借这个机会,我想就中华祭祀文化这样一个话题,来向大家请教。

说起祭祀,我们做古代史的人引用的最多的《左传》里面的一句话,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充分可以说明这个祭祀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地位,戎就是兵戎打仗,在国家安全发生问题的时候,那兵戎是最重要的,那么在没有战争的普通环境里面,这个祭祀是我们社会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事件。下面一句话,就是礼记里面一句话,治人治道莫过于礼,礼有五种莫过于祭,对于我们家庭来说,祭祀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我们中国文化一个基本特色有四个字,叫祭天祀祖,无论是敬天还是祀祖都离不开祭天,由此形成祭祀文化的体系堪称是内涵十分丰富,在我们中国社会千家万户的生活里面,都离不开祭祀。所以祭祀对于我们社会的影响非常之深远。

那么近代以来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在祭祀文化被抹黑、被视为是巫术迷信而遭到摈弃,今天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地诠释中国祭祀活动的本质和内涵,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做不到它的根源上去。那么关于祭祀文化我想说这么几点,第一从迷信走向人文,这里主要讲国家的出现。我们人类在原始社会的时候,我们面对各种恐怖的自然灾害,我们的祖先束手无策,所以他们通常是通过跪拜神灵的方式来祈求平安,那么拿今天的眼光来看实际上很多的做法都是迷信,其实一直到今天还有不少的祭祀活动是属于迷信。但是在我们中国,我们的先哲就是从迷信里面走了出来,那么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只能简单地把它描述一下。

我们讲上商朝,商跟周跟我们河南的关系都很密切,商朝的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占卜的记录,我这里举了几条,每过十天都要问询,后面的十天没有什么灾祸吧?那么这个王经常占了以后就说有祟,经常困扰他们的问题就是有鬼神为或作祟。推翻武王以后,我们中国由此实现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我们不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鬼神的身上,我们看诗经大雅文王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就是人要欲修绝德(音),人要修身近德,所有的福气都是你自己的作为带来的,所以有一句话叫“自求多福”,前两年我到台湾参观故宫博物院,走进去在两边的墙上他们都把“自求多福”几个字做成篆刻,两边墙上都是这四个字。我觉得这四个字非常精辟的道出了殷周的差别,一个是信鬼神,一个是走向了人文的这个阶段。殷人尊人,先鬼而后礼,那么周人是尊礼,已经把礼放在最前面了。

那么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思索甄别和改造过程当中,很果断地摈弃了淫祀和怪力乱神,说到这地方我很感慨,这两年我们在我们本土以外,就海外的一些华人地区,我们确确实实可以看到很多的庙宇,类似于祭狐狸精,祭一些莫名其妙的神,那看完以后就让人非常感慨。因为这样一些所谓的祭祀对象,对于我们社会没有正面意义。我们早在先秦的时候就把它统称为叫淫祀,这是过了头。我们最晚在东周的时候就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健康、合理的富于人文精神的一个祭祀体系,甚至建立了国家试点,大家不要小看祭什么不祭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文明所达到的水准,它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未来。

我们读《礼记》那个时候的儒家就告诉大家,非其所祭而祭之,民怨淫祀,你去磕头好了,改变不了你的人生,也改变不了社会。这个在国语里面发生了一件很生动的事情,可以说明我们这个祭祀文化,它不是迷信,它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非常人文的一个体系。在鲁国门外飞来一只鸟三天不愿意离开,鲁文公认为这个鸟是神鸟,就派人去祭祀。旁边有一个智者叫展禽他就说你太迂腐了,你这个为政怎么会这样呢?这个祭祀是国之大典,是国家最大的事情,所以一个国家很谨慎地去制订祀典,什么是我们应该祭?什么是我们坚决不能祭?把它作为一个国家的典制。

鲁国的典制里面显然是没有祭这个鸟的,他说你如今无故而加典,作为一个政治家你不应该这样做。他有批评鲁文公,你自己搞不清楚这个鸟为什么来,你就去祭祀它,而且把它作为国典,你这个人很难称得上是一个人,而且是智者的人。因为仁者讲功,讲实实在在的事情,智者要辨别这个事物。现在这个鸟没有什么功,你去祭祀它,怎么能是一个仁者呢?这个鸟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你并不明白,你不能向人请问,你怎么能称得上是智呢? 展禽接着说我们历史上的圣王给我们制订祀典,里面都有人文的原则,有几种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而且是通过祭祀的形式,我们世世代代的记住他。说了几条。

第一个是法施于民,他制订了一系列的治理社会的法则,把它运用于社会,使我们社会在文明的道路上,一个正确的方向上。那么这样的人我们要祭祀他。我这里说祭祀的祭,实际上就是一个纪念的纪,郭沫若写贾生三百年祭,就是纪念他。某某书店十周年祭,这个祭祀也是纪念。 以身殉职,以劳定国,为了社会为了大众辛劳终身要祭祀,能遇大灾,大禹治水,我们要祭祀。能夯大患,抵御外来侵略的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要祭祀。非是族也,不再祀典。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我们为什么要祭祀他?刚才讲到的几点,都是为我们这个民族做出重大贡献,是这样一些人。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对自然的关系,“社稷山川之神都有功利于民泽也”,他下面具体讲到天上的日月星辰,老百姓要瞻仰,今天是初九,那么二十八星宿是我们观察星象的坐标,这些都值得我们记。天之三辰,地之五形,是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财富。九周山泽,我们的生活的环境就仰赖着民川山泽,这一点是表明了我们人对于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在我们中国有一部书叫《周礼》,把古代的祭祀非常纷繁的祭祀现象进行了归纳,第一次提出了五礼,其中祭祀称之为吉,吉礼祭祀对象有三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天地人,那么里面具体的提到祭天是祭什么?用什么方法什么的祭祀名义去祭的?里面提到昊天上帝,四才是日月星辰,周礼这部书对我们后代制订祭典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们大致上都是仿照周礼的这一个来制订祭礼。

我们大家看到不像西方,它有一个神奇系统,有各种各样的神,我们这个里面就是非常的物质,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林川泽,这些东西都是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能鬼,这和道教里面讲的鬼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后面着重讲到,那么对我们去世的先祖,我们有各种祭祀方法,里面特别提到在我们古代社会,千千万万的家庭都恪守四时祭这样一个规则,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现象。

其实我要讲的我们祭祀自然神奇的主题目的是为了报恩,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哪些东西才是最根本的?这个物质世界非常的纷繁,那么古人就归纳为三个东西,大概《礼记》有一篇讲了,一个是天地,生之本也,天地是化生万物的,我们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离开天地。先祖着类之本也,我们为什么祭祖先呢?这个类是族类,你是姓王还是姓张,你这个族类是由于祖先带来的。君是者智之本也。这一条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人类的生存需要君,社会的领导组织者,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有师,他们是教育者。后来坐着就说没有天地你怎么生存?没有先祖你哪里出来的?你石头里蹦出来的?你没有君师这个国家怎么治理?这不就是一盘散沙吗?三者偏王,这三样东西只要少了一个,就没有“无安之也”。所以礼是三个最重要的东西。

中国人祭祀是本着一种感恩报恩的这样一种心情,我们其实祭祀天,根本的愿望不是要天给我们什么,而是觉得天给我们的太多了,我们每年在一定的时候,要用一定的祭祀形式,来表达它。所以我们在礼书里面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就是报祭。礼记说祭礼,大是普遍,天上的日月星辰等等都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要大报于天,所以我们普遍的回报他们,而这个日是中间最突出的一个,是一个代表,关于圣,也是为了报本返始,是要报答它们的恩赐。在我们祭祀祖先的时候,也是一样,因为这些人他有德,使得我们的历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论语里面有一段话提到了“木”,提到了“祖”,提到了“太王”,那么这几个人恰恰是禹夏商周四朝里面非常有德行的先祖,这个也是受到后人的报,报祭,世世代代学习他、纪念他。

下面我说一下祭祖。中国人的祭祖实际上是子孙和祖先进行沟通的一个特殊方式,这个里面我们觉得首先要谈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灵魂,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谈灵魂,我们中国人也是一样,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肉体和精神两个东西,这个肉体里面有灵魂,那么这个生命是鲜活的。这一个灵魂如果从里面出窍了,跑出来了,这个人就跟尸体差不多。在我们家乡小的时候,在孩子发高烧,说胡话,失去了知觉,老年人就会认为这个魂没有回来,人回来了,魂没有回来。所以说这个母亲要在孩子经常走的那个路上去喊魂,就是我们屈原的招魂也是这个,一样的意思。那么这个里面我们古人在父母亲去世的时候,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这个仪式,就是要覆。这个人刚死,孝子就认为这个魂就不远,所以就拿着他的衣服搭在自己的肩上,爬到屋脊上,喊它的名字,希望他能看到自己的衣服,能够回来,然后赶紧把这个衣服覆盖在实体上,礼记上讲这个覆,是敬爱之道,他不忍心、不愿意相信已经死了,总是要想一些办法,把他招回来。

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写的诗还是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也是一个魂,但是我们中国人讲灵魂跟西方人讲灵魂是不同的,因为我们儒家思想不是宗教,宗教最基本的特点是有彼岸世界,人的生命有轮回,可是儒家学术里面没有这一套东西。所谓儒教不是宗教,以儒为教。我们中国人在办丧礼的时候要处理两件事情,一个是亲人的遗体,我们要经过极其复杂的过程,放在灵柩里面入土为安。礼书里面有一个送行而亡,把亲人的形体送到墓地里面去,可是他的魂呢?他的魂已经不在尸体里面,在空气当中飘荡,所以埋葬那一天的中午,要做的一件事情,叫做迎神而返,他的精神药把他接回家去,那一天要做一个神祖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这个好比他的座签,这个魂看到他名字的这个神祖,他就在上面,那家人给他安魂。

所以人死了以后不是到天堂也不是下地狱,中国有一个独特的处理方法是回到我们家了。而我们家里人相信他没有死,大家注意没有?我们中国人叫上,上是上升,如果是死就没有,我们讲老人家走了,老人家跑了,他仙去世了先世事实,而且我们相信他魂回到家里面一样,他还是像之前一样,每天关注我们家里面的成员是不是幸福。所以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出必告返必面,老人家在的时候,离开家门要给老人家说,我要出去一趟,我到哪里去。回来要给老人说我回来了,现在老人家走了,他在祠堂里面,所以我们传统中国这个家里的人要出差了、成年了,都要告庙,这个就是事死如事生,我们认为他还活着,我们不能给他抹黑。我们给他争光,我们家里有喜事一定要告诉他,这是生者跟死者有沟通的。

甚至往生者还关注国家大事,大家都很熟悉陆游有一首诗,叫《示儿》,“王事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你们以后祭祀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告诉我,国家已经统一了。所以中国没有什么鬼气阴气,非常之的人性化,他还在和我们一起参与这个家庭的建设,关注着社会的命运。

什么是孝?孝不是洗洗脚是孝,而是我们生命之中贯穿始终的,论语里面说我们对于父母的孝有三个阶段。 生,他活着的时候,我们事之以礼,按照的要求,昏定晨省,把父母的痛痒放在心中。我们有婉容,有和颜悦色事之父母。父母死了,葬之以礼,我们社会上有一个干部,办一个丧事,送葬的队伍一里地,用公车公款这都是违背礼的。我们要按照礼的要求来做。还有播潇洒走一回,这都是逆子。死要葬之以礼。

葬以后要祭之以礼,按照礼的要求定期祭祀他,那在祭祀的时候都是生者跟死者的沟通对话。所以礼记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孝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丧则葬,葬则祭。他是不是听父母的话?各个方面都能顺着父母的意思,父母死了,他哀痛吗?你在放潇洒走一回,大概你不太哀痛,你再请一个钢管舞到家里来演出,那你是不是觉得很高兴?祭则观其静而始也。“敬之善道也,孝之始也”(音),这个里面一定会提到祭祀。

[1] [2] 下一页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