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河南祭祀这一个情况,我太了解,就是我们家里在父母的生日或者忌日,你们家里有没有祭祀?这一个祭祀不是说听谁动员了我才想到要祭,是你内心,父母走了我们看不到了,我们心里时常的想起他们,那么这个时候你发自内心的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要把这一种对于父母的依恋要表达出来,那么孔尹达在解释这一句话的时候,这一种祭祀是身于孝子之心也,发自内心,就好比我们现在祭祀黄帝,我们是发自内心的纪念我们的人文初祖。
肯定有人问了,怎么发自内心就像祭祀呢?《礼记》里面说了,秋天了,天上打霜了,霜都下来了,天开始变冷,这个孝子在路上都踩到霜了,他有凄怆之心,他不是自己冷,想到我爸爸妈妈在那个世界、在那个地方是不是也很冷呢?民间有送寒衣这样一个习俗,实际上就代表了这一种心情。去年有一天我在我们清华大学宿舍区对面的马路边上,一个晚上,我看到了三个女性,一个年纪大一点,还有两个小一些,可能是她孩子。哎呀,就在那个地方烧那个纸做的衣服,一定是她们家的男主人遭遇了不幸,家里的人始终不能忘怀,天一寒冷她们就想到我应该给他送衣服,这是一种孝心。那么春天呢,雨露纪如,君子踩到这个水的时候一定有触体之心,哎呀,这个季节变动,不停的变换。所以为什么我们古代有四季,春天雨露纪如(音)想到亲人要祭祀。夏天天气热了,哎呀,亲人怎么样?要祭祀。打霜了,天很冷了,这个都是我们中国人一种非常厚道、非常仁爱的一种心情。
我们对于父母的孝,不是因为父母去世了,他不在了,这个孝心就没有了。君子有终身之孝,父母走了,我们一到过年过节春夏秋冬就会想起这个时候我们尽孝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祭祀,祭祀实际上是一种思念,甚至是对话。我有一位山西的朋友,他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他爸爸拿一支烟点燃了,插在他爸爸的爸爸,就是他爷爷的坟头上,然后一个人就坐在坟头旁边,跟坟里面的人说话。说今年咱们家这个粮食的情况,老大马上要结婚了,老二考上高中了,现在家里面怎么怎么,就是非常琐碎的话,他站在坟头,他相信他亲人会关注,都要给他报告。中国人的这个灵魂他是一种这样的,一个这样的东西。
我在南韩曾经看过一些场面,让我是非常难忘。南韩现在还秉承着我们宋明时候的传统,每家都要祭四代高曾祖父,曾祖、祖父、父亲,加上配偶,加上他的生日忌日,他一年又很有很多次。我在他们家里看多有一个老人家,他们是按照朱子家礼生活的,那一天祭祀的时候我都把它录下来了。那全家人跪在饭桌的前面,伺候家里的先人吃饭,事死如事生,而先是倒酒,倒了以后觉得这个酒喝差不多了,再添一次,再添一次。估计这个酒已经喝了20分钟了,差不多了,要上饭了。饭端上去了,而又过了20多分钟,饭吃得差不多了,上汤。整个的过程一个多小时,我在初中的时候读儒林外史,有一句话我一直不明白,说孔老夫子是一个滑头,说有没有神?祭祀的时候有没有神?他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叫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那有没有呢?几年以前有一位日本的教授到北京来,那么做学术报告大家跟他讨论,孔子心目当中有没有神。他也是拿这句话,孔子说了一句胡话,你可以理解为有,也可以理解为有,但我想孔子不会说这种的。
我看了他们的祭祀之后我突然理解,祭如在,你祭父亲就好比父亲在,一顿饭他要吃一个小时,你就在那里等一个小时。祭神,如神在。你不要随便弄弄算了,它事死如事生。 那么他们有一个白天的祭叫茶祭,略微简单,我看过他们一个夜里一点钟的子时的一个祭祀,也是全家人跪在那天要祭的一个祖宗的牌位面前,然后一个长者就开始拿我们中国人的话叫致悼词,悼词里面没有一句假大空的话,那悼词就是对下面的孩子介绍我们的曾祖父,这个里面下面跪着的人有见过他的,有没见过他的,有跟他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也有生活的时间很少的。那么这个老人要让子孙都了解都记住。所以那天祭祀的时候,我就听他说我们的曾祖父叫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年轻的时候他为了我们这个家,吃了哪些苦,他有哪些美德?我们家的哪的孩子当时生病了发高烧,他晚上走了几十里山路,去把医生请来。邻居有困难,他怎么样慷慨相助。后来还讲到生活当中的很多琐碎的事情,我亲眼看到,有一些人听了以后,回忆到这个老人往年的慈爱,趴在地上痛哭。这就是教育,所以我非常提议,我们以后清明节能不能变一下祭祀方式?我们家长能不能把孩子都找来,给大家讲讲我们的爷爷,他们尽管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继承的优秀的品质。我们家族的发展需要这样一代又一代人去了解、去继承、去弘扬这样的一些品德。这个我想比烧烧纸,可能来得更有意义。
现在我们不知道家里面还有没有祭祀,古人这个祭祀是一个非常非常郑重的一个行为,《礼记》里面讲到,这个祭祀不是说在身上把灰拍拍掉,这个心不诚。首先要斋,有好多事情不能做了,然后要想,哎呀,我爸爸当年在的时候,他居住的情况,要想到我爸爸的音容笑貌,想到我爸爸一生对于我们家人的意愿,想到什么事情他是最快乐的?他喜欢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古人想你要天天回到那个意境里面去,你这爸爸才是永远活在你心里,不会三年五载之后你把他完全忘掉。到祭祀那一天,黯然又见乎其位,好象又见他在那个位置上,周旋出户,还在里面移动着,还能闻其声,甚至听到他叹息的声音。就我们对于亲人的思念,要非常真诚,非常用心,这样我们还能继续地从父母的身上感受到他们的温暖、他们的慈爱,从而激发我们更加热爱这个家庭。继续为子女做一个好的父母,能够被子孙记住的那样的父母。
现在我们个祭祀在商业社会,这个祭祀变得很世俗,我们祭祀要希望他们保佑自己,就好象现在跟宗教混杂在一起之后,我们中国式的祭祀也变得很俗气,我们看在儒家思想里面祭祀是干什么?贤者之祭也必守其福,当然有福报,但是这个福报跟世所谓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做了坏事,到寺庙里捐了两万块钱,他觉得解脱了,他贿赂菩萨,他觉得能够得到,这是妄想。我们儒家思想里面的祭祀,我们说的福不是世俗里面的福,福就是备,很完备很齐备,所有的东西我都把它弄顺了,把我们的父子关系、我们的君臣关系,我们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坐在道理上,那么这样我们逆就是反,反了就要出问题。
内进于己,外顺于道,那么讲到忠诚怎么事君,孝子怎么事亲,那么这样一来先哲你还会没有福分?你什么事情都把它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把它理顺了,把它做好了,我们通过祭祀,就在亲人面前要反思自己,要想想将来以什么样的面貌去见他们?怎么样才能无愧于列祖列宗?这是祭祀所要教育我们的东西。 所以我们刚才举了例子,也讲了我们一些文献上的论述,我还是希望我们家祭的时候,不要想着他能保佑我,他能怎么我,这个话你可以说,但是更重要的我们是通过祭祀,要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等等,要把它做顺了、做好。这样你的福报一定也会很高。
好,最后我要说的这个祭祀除了对我们个人、我们家庭这些东西之外,实际上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的梦想,基本前提就是我们的民族是高度认同的,这一种认同是我们高度凝聚而不是一盘散沙,那么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其实方法很多。而我们历史上中华民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的总的趋势是统一的,分裂都是短暂的。那为什么分裂了以后还要再合呢?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我们生活的样态是一样的,我们的文化指向是相同的。我觉得中国的儒家非常智慧,一个就在我们社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庭,有一个祠堂,祠堂既是作我们的血缘祖先,我这两年看了许许多多祠堂,祠堂里面都有祖规,这个祠堂是民众自治的一个团体,西方人是以教堂作为中心的。他所有的教育的任务都在教堂里面完成。
而中国主要是在祠堂里面。每一个祠堂都希望自己的家族长治久安、兴旺发达,所以他们一定会制订很多的族规来规范家族的成员,我两年前曾经到安徽看胡锦涛家里的祠堂,原来姓李,他是李改胡的一支,族谱上清楚,这是民间修史,48代,墙上有47条族规,我一条一条读完以后非常感慨。比方一条说不许到赌场去逛,黄赌毒是我们最痛恨的,败家之道就在这里。为了堵住这个路就规定了所有的成员你上赌场干什么?那个地方是我们应该去的吗?你看什么?你想学吗?他们连看都不让去看。许许多多家中的祠堂都是这样。这样我们通过一个一个的祠堂,老百姓把一些恶性的黄赌毒的东西,都在祠堂内部把它解决了,用不着公安处理。
那么除了这个之外我们还有一些跟我们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一些人物,黄帝、炎帝、孔子、孟子、诸子等等,没有这样一些人物,我们这个文化全是以祠堂为单位,是分散的,互相不相关的。那么我们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祭祀黄帝,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我们历史上还有孔子、孟子、诸子等,祭祀他们我们意识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另外,我们中国人对于凡是推动过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人,哪怕不知道名字,我们都爱纪念他。
北京有一个先农坛,这个人是谁?不知道,这个人是先农,他了不起,他发明了农业,养活了我们这么多人。这个医学是谁发明的 ,我们中国人也觉得很神气,在明清的太医数(音)里面供奉他的牌位,我们今天医学发达了,不要忘记这个是怎么发展过来了。这个牌位受到石器时代医生的祭祀。在后宫里面还祭祀先蚕,这是蚕茧能够抽丝做衣服,这是谁发明的?这些东西国家祭祀、家族祭祀,然后这样一些文化祭祀,构成了一个祭祀文化的网络。那么在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中间,就形成了超越家族的、全民族的文化内涵。
以少数民族政权入住中原,你一定要认同这文化,否则你站不住脚。一旦认同这文化,实际上最后就被同化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看这个怎么在那里装神弄鬼,封建迷信,磕头作揖,这个里面的意识需要我们很深入地去了解。
大家知道我们家里祭祖祠堂都有一个姓,我们认为这个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其实这是我们中国人非常了不起的。黄帝的儿子好象十几个儿子,有十二个姓,后来慢慢分化,我们到了汉代的时候,只要是一个人,你都有姓氏,我们通过修家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那么这一个是非常了不起。在西方甚至包括在日本,西方人在16、18世纪之前,在奴隶社会的时候绝大多数是没有姓氏的。后来在农奴制打破以后他们去打工,需要彼此分别才开始有了姓氏,像俾斯麦,是铁匠,好象吧,霍夫曼是农夫。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绝大多数人没有姓,后来他们学西方每一个人要有一个名字,于是有文化的没有文化的都开始给自己起一个姓,所以我们看日本人的姓非常奇怪,山中天中渡边,我看看到猪饲,起一个名叫猪饲,犬养日,他们是养狗的,他们的姓就是这样。那么在英国法国这样的国家他们还错误的认为自己的血统高贵,不能跟平民结婚。结果他们这个中间大量的近亲结婚,所以皇室成员里面痴呆的傻的人特别多。达尔文是进化论者他跟表妹结婚。
而我们在中国都有一个姓氏,我们结婚的“六礼”,就有一礼叫问你的姓氏,中国人特别聪明,是因为知道同姓百世不婚等等这样的道理。现在我这两年看过很多很多的族谱家谱,觉得这是一个宝库。我们人再多,我们中国人都会叫本支百世,诗经里面说,本是树干,这一族我们是这一个树干出来的,昨天我听说福建的“林”姓是 我们比干这个出来的,无论哪一个树出来,都是这一个上面的姬昌。我们看1942那个电影里面,有的人逃难了,都抱着祖宗的牌位。后来人挤散了,说“你别忘了咱们老家是河南什么地方,这个根不能忘了。”
所以生民之本在于姓氏,我们每个人都能很好的说出我们的家族的来源,现在我们这种谱牒学这个东西,是西方所没有的,我觉得我们如果把这一个祭祀文化,以及和它相关的这些族谱家谱,我们把它修好,我们根据现在我们家里存在的问题,我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家规,我们的祖训,把我们家族里面的先贤把他表彰出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自豪,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为这个家族争光。那我们每一个家族的发展就能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一个细胞、一个最基本的单位。
之所以,家治则天下治,而家治这个里面就跟我们的祭祀文化是紧密相联的。 所以我想借助我们祭黄帝的这样一个机会,我来给大家说一说祭祀文化在我们历史上大概的情况。它所起过的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希望大家能够去思考这个里面的它的道理,并且把它赴于行动,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代更比一代强,要有许多更加切实可行而又符合于我们传统的做法。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