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真正的旅游你要带着自己的灵魂去,你要找到山水的灵魂、人文的历史的灵魂, 你要和它交流。所以平常的山水能在柳宗元的眼中有了生命有了价值,而是因为他找到了山水的灵魂,而山水的灵魂其实不过就是我们自我的灵魂,找到自我。与自我达成和解,这一点很重要,你像苏东坡这个人,我非常喜欢苏东坡,他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在整个北宋文人当中就他自己最旷达包容,他去爬山的时候,朋友们都上去了,他累得要命,望着送风庭还有那么远的路,怎么爬的上去?但是他转念一想,我为什么非要爬上去呢?此间有什么鲜不得处?我为什么非要把别人的标准当成自己的标准呢?非要把世俗的标准当做我人生的标准呢?苏东坡写了一篇送风亭记,他想到此间有什么鲜不得处,他举到小鱼突然被鱼钩挂住之后,突然脱钩之后自由自在,快乐无比。所以苏东坡为什么能够在惠州儋州,当时宋代不杀文人,当时把他贬到海南岛,到那个地方的人没有活着回来的,只有一个人活着回来的就是苏东坡。因为他与生命和解了,达成一种包容,在这个痛苦迷茫的世间重新找回自我。
这就说到我们当下,我们说的是古人,有人觉得太远,我们现在不存在这种问题。或者那是名人,真的不存在吗?刚才倪老师讲了这个一网一圈,对吧?科技带来生活的变化,但我一直认为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你看看现在的网络科技,手机互联网科技,没有带来生活的迷茫吗?即使是此刻还是有不少朋友我发现隔一段时间就掏出来手机看一下,一个有可能他是日理万机,二一个他是有急事,第三个还有一个可能是他已经养成了不隔几分钟刷一下屏,世界离了他,世界就没有希望了这种习惯。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自打戒了微信之后一天多了12个小时,他的一天是36小时。所有人都被网络绑住,八项规定多好,晚上就不用在外面应付了,可以早早回家陪孩子。我一个朋友副省级干部,他爱人给我说他每天晚上回到家往沙发里面一歪,就开始刷朋友圈一直到12点。他已经养成习惯了,所以你看晚上困得不行眼睛都睁不开,如果不刷一遍朋友圈不刷一下微信,不刷一下微博,死不瞑目,早上一睁开眼睛立马找手机,我手机呢?
我在南京坐地铁,从我住的地方到我的新校区有一个地铁二号线,我上班时间不像大家朝九晚五,我有时间再去。我就发现不光是南京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只要坐地铁所有人都在埋头看手机,以前是年轻人,现在老年人也都受传染了,这是传染病,也都在埋头看手机。所以我坐地铁的时候不喜欢坐,喜欢站在中间,长长的廊道迈过去,你站在中间特别有那种万国来朝的感觉。所以我每次坐地铁站在那儿特别享受,所有人都在给我鞠躬。
我经常去海外讲学,国务院请我做海外讲学嘉宾,我去过很多国家,此前在国内听说一个段子,我一直以为是一个段子,到海外我发现真是这样;有一次我去欧洲讲学,他们讲欧洲冬天的时候,北欧都喜欢去地中海沿岸度假,说那儿非常舒服。法国人去了都要问雅典的美女经在哪里出没,法国人比较浪漫,渴望生命一场艳遇。德国人去了都要问你们的书店在哪儿?德国 人喜欢看书,我在德国人的时候,它们给我安排一个司机,我发现每次到车上司机都在看书。现在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中国的游客去了都要问,请问有免费的WIFI吗?密码是多少?我真不是夸张,我在海外至少有不下七八次到酒店的时候,要入住前台突然一个中国旅行团来了,十几十个人几十个人,举个手机问WIFI密码密码,搞得说的像英语一样。为什么?他已经坐大巴两三个小时没有上网,他觉得这个世界离了他,他不上网世界几乎没有希望了。前一段时间跟泽群在录世界听我说的时候,他们派了两个小助理跟着我,刚好那个时间是王宝强和他的奇葩老婆的事件。
早晨我其实不知道这个事儿,早晨接我去录制点,有一个多小时,有关王宝强所有的消息都是司机告诉我的,他说他昨天晚上一夜都没有睡觉,时刻关注新闻,然后那个助理一天我们录制不停的把新的事件发展消息告诉我。我后来实在忍无可忍,我后来问他,这事儿当然我们自己吃瓜群众要有围观的态度和观点,但是我要问,这事儿跟你有毛关系啊?你放着手边工作不做,放着旁边的事情不做,所有的时间精力情绪情感全都投入在这个事儿上,是不是?这不是迷失吗?这不是迷茫吗?渐渐的我们就面临生命最大的危机。
金钱带来了人类第一个隐患,手机带来人类第二个隐患。什么隐患?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上面有各种APP,各种终端,你连吃饭都不用出门只要叫一声我饿了就行了,饿了么,有这个网站就可以送过来。所以现在这么多宅男宅女不用出门,但是天下你是有了,你唯独丢了一样东西就是“我没有了”,是不是这样?很悲哀啊。
所以你看紧接着带来我们在网络上的情绪表现,连知识分子我觉得这个时代都很悲哀,没有理性思考价值判断精神,一点点就在网上撕架甚至在网上约架,这都是知识分子干的事情。为什么?情绪失控,我们都不会与自我相处,如何与天地自然相处。你看中国古人的精神,你看苏东坡的包容,把他贬到惠州,因为有瘴气,结果读到他在岭南写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张敦一听如邻火起,我叫苏东坡到哪儿去忏悔的,结果你去那儿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字子瞻,他说苏辙字自子由,就贬到雷州了。结果北宋新旧党政,后来苏东坡又回来了,张敦又被贬到岭南去了。苏东坡立刻写了两封信,先给张敦老妈写了一封信,老夫人,他跟张敦是同辈,今天亲切的话就是阿姨你不要担心。苏东坡这个人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在网络上经常写呵呵两个字,最早的呵呵体都是苏东坡发明的,他写完信都要写“呵呵”两个字。母亲说张敦他给惠州那个地方没有那么可怕,我去过,刚从那儿回来,你儿子没问题,很好,不用担心。又给张敦写了一封信怎么养生,当地有什么草药介绍给你。后人读了苏东坡的信感慨,小人以害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君子以爱小人怎么样?真是海纳百川、包容万物!
所以炎黄文化、华夏文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包容,不仅与自我达成和解,与他人、与社会、与命运、与天地自然全都达成和解,所以你看中国人的这种自省精神,我们说与他人、与命运、与社会达成和解,我个人最喜欢儒家知识分子,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王阳明。两个人我觉得很相似,两个人为什么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转变都源于坐牢,牢狱之灾。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写到《定风波》,王阳明牢狱之灾,出狱之后被锦衣卫一路追杀。他随即写明绝命诗,脱了衣服,跳到钱塘江里面,结果他混到一只商船上面,到武夷山,结果在海上遇到风暴,刚刚逃出锦衣卫追杀,又遇到海上风暴,连续人生坎坷之后,王阳明写了一诗我个人最喜欢的诗,《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这首诗的境界直接导致他贬到了贵州,休文龙场驿,然后为华夏文明产生知难而上的心学,前有王阳明,后有曾国藩,因为曾国藩也是这样,这是与命运达成和解。他的温度不仅与自我,与命运与他人与社会达成和解,还能与天地自然大道达成和解。
你看我们黄帝文化举行在上祀节,我一直主张恢复上祀节,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上祀节之后是什么节?清明节,其实还有一个节是什么?寒食节,在清代编历法之前,寒食节是在清明节之前,后来清代编历法之后,三个节就在一起。上祀、寒食、清明,杜牧一首清明随随便便一写,他到哪儿写诗一般会交待时间地点,唯独清明随随便便一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欲望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首先表现了汉语博大精深,没有一个典故,没有一个生僻字,但是音韵流转。你看它既是一首诗,还是一首词。清明时节雨,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花村。浑然天成。唯独这首诗没有留时间没有留地点,给后人留的祸,我估计又该打官司,杏花村在哪儿?在我们这儿,全国各地都在争杏花村。去年山西、安徽、湖北对薄公堂,告到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也没有办法。贵州说怎么可能在山西呢?清明时节雨纷纷,你山西清明的时候你哪来雨纷纷?你下个雨多不容易?山西学者说部队,我们唐代的时候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现在不下雨,这是气候变化了。所以各地争得头破血流最近南京学者讲杏花村在我们南京。我看他们的考据很有道理,但是我个人的观点,中国的杏花村,有可能实写,也有可能泛写,而且杏花村有寓意,杏花不简单,不像别的花,孔子在什么地方上课?杏坛设教对不对?古代科举考试新科进士要游什么?游杏院。作为国手名医又叫什么?杏林。所以这个杏其实承载了中国古人对民生、对人文的一种期望。杏花村有可能泛指。
还有一个谜团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我有一个学生问我,我觉得他的问题很有意思,他的问题很有意思,可以解一个千古之迷,有没有觉得这首诗的情绪不太一样,第一联怎么样?伤感,清明时节雨纷纷,细雨纷纷,路上行人伤心到什么程度?欲断魂,这种伤心的人借问酒家何处有?有人说借酒消愁,因为太伤心了所以要借酒消愁。你看最后牧童遥指杏花村,走得累了突然问路边一个小牧童,小牧童身子一歪手一指,一片春意盎然明白如画,这和断魂能放在一起吗?很多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回答清明寒食和上祀为什么放在一起,华夏文明的本质、炎黄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一般说到寒食节是什么?晋文公当年流浪的时候,饿到没东西吃,介子推悄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注意这个股的肉是大腿不是屁股,屁股的肉割下来就没法吃了。从而后来登记恩谢所有当年跟他流浪的这些人,唯独漏了介子推。别人说介子推你应该跟圣上要封上,他不仅不要,后来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想想大腿上那块肉,惭愧不已,听说介子推隐居介山,这时候手下就出了一个昏主意,三面放上火结果三面放火,介子推以死明志,和母亲宁肯丧身火海也不施恩图报。后来晋文公大为恼火,因为是烧,要求禁火不得使用火,所以就要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传说是这么来的,这是后人加上去的,绝对不是发生学角度考证的结果。从发生学的角度考证是什么?其实是我们知道黄帝炎帝对不对,黄帝这个黄甲骨文的黄字是什么?就是箭靶的意思,弓箭的箭靶,炎帝是火神,对于人类文明来讲火很重要,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熟食就是烤火是黄帝发明的,现在韩国这些都是学我们的。现在考古发现当时的器具比现在好用多了。
所以火对文明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要禁火,但中国人就一个观念,好东西也不能天天用,要让它休息,要让火停歇,然后怎么样?新火,其实,从考据的角度上来讲发生学的角度,考古学的角度,大概古人是钻木取火,木材各有不同,到了春天这个季节要改换钻木的木材,所以这叫改火以待新火出现,新旧的新。改火之前等新火出现要祭祀,对天地神灵的尊重,所以要禁火一日,古人最早停火三日,所以这是寒食真正的起源。对火的尊敬,对天地神明的尊重,就要祭祀,刚好我说炎黄文化最擅长祭祀,祭祀的时候要祭祀什么?要祭祀祖先。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从人类发生学的角度上来讲,一般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都是鬼神崇拜,我们这里是祖先崇拜,这一点非常重要,祭祀祖先、祭祀先贤,这一点重要性待会儿再说。
祭祀祖先就要怎么样?就要敬重、就要体现伤感,所以清明的时候就要怎么样?扫墓、祭祖,扫墓祭祖又加上寒食,这种敬畏心有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从对生命健康的角度,《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怎么说?春三月,此谓发陈,阳气初升,要怎么样?夜卧早起,你要批发要宽服大袖,所以孔子说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那个时候要穿宽服大袖,要让天地生发出来,这个时候人生的阳气少阳开始出生了,所以你看很多人喜欢放风筝,冬天那个风筝风再大也放不起来,为什么春天没有风的时候风筝都可以放起来?是天地之间大地上的那个阳气出生,托着你,那个风筝就起来了。所以这个季节春天放风筝是因为天地气出生。
如果阳气出生的时候你又吃了寒食,你又过度悲凉,怎么样就会压制你的阳气,就会不健康,所以古人讲一阳一阴谓之道,既要尊重先祖,又要踏青,所以清明节又叫秋千节、踏青节,女孩子要踏秋千,男孩子要踏青。崔护在一个山坳里面遇到一个女子,喝了一口水之后念念不忘,第二年春天又来找,结果人家不在家,只好在门上提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两天又想讨水喝,结果一个老头问他你是不是崔护,他说我女儿被你害死了,原来踏青的春天是最适合恋爱的季节,崔护遇到了这个女孩,正好这两天女孩跟着父亲这两天串门没在家,结果没遇到,这个女孩一看去年今日此门中,以为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爱情,心一急晕厥过去死掉了。你看杜丽娘讲了为爱可以生可以死,她就是这样,我觉得是假死。因为崔护听见着急了,也不顾礼法,就像祝英台哭梁山伯一样,抱着人家女孩的身体,就是抱着人家的尸体一摇,我估计她是属于现在现在的假死现象,一摇一晃活过来了,所以清明踏青多么重要?别在家里坐着。你就算写不出人面桃花相映红,说不定还能遇到一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