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一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五)

发布日期:2023-03-21     点击量:
分享到:

这说明西方人很智慧,他要了解中国人的理念,中国道家《易经》,西方人学了之后学了之后对照,什么时候我有的来对照一下,没有的我学一学。我有一个学生到德国去工作,他回来之后给我说很奇怪,他去访问几个德国家庭发现每一个他所访问的德国家庭里面都有一本老子《道德经》德文翻译,他问为什么你们喜欢老子《道德经》呢?答案是看不懂。 看不懂就会佩服,就像我们读外文书,我们看不懂,就觉得很有学问,只是看不懂而已。同样老子也是一样,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打遍天下无敌手。如果翻译成理解的白话,老子说什么?道,可以用言语说清楚的就不是永恒的道,道不能说。我记得我念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来教我们《老子》,第一天上《老子》课,他一个人在台上转了五分钟没有理我们,大家都很好奇,他说我教老子,不是我不讲话,而是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话。就是真正懂的人不说话,说话的不懂,当然这是开场,后来他还是说了,说了半天我们还是没懂,所以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只要是人有这样的想法。看了中国的经典都觉得了不起,为什么西方那么崇拜老子,因为西方有一个宗教信仰,中世纪1300多年都信天主教,五百多年前宗教改革才出现了基督教, 但是现在宗教家在研究上帝的时候得到一个结论,他说对于上帝我们只能说他不是什么不能说它是什么。我再说一遍,对于上帝只能说不是什么,只能说他是什么。答案也是一样道可道非常道,一样的意思,所以他们看到我们老子六个字开篇之后,他就说,哎呀我们研究一两千年才得到的结论,老子早在公元前第六世纪就说了,所以它们越念越觉得心惊胆战,越要和中国人学习。但是到中国之后发现中国人不太在乎这样的文化。

我们五四运动再过八年就达到一百周年了,要打倒孔家店,把线装书丢到坑里面。当国家救亡图存的时候要找替罪羔羊,找到谁?找到孔家店,你真学到孔子、孟子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有非常刚强的生命,像孟子的浩然之气,这不是开玩笑,这个学完之后“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们今天谈到国学的时候有一个话题,要谈到就是西方为什么能够富强,因为15世纪出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就是一句话,回到古希腊跟罗马初期这样才能超越1300多年宗教所控制的一个时代,你超过那个时代之后,怎么样呢?西方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古希腊时代是研究自然界比较多叫物本,中世纪一千多年叫神本,文艺复兴之后叫人本,这个人本在古代就已经有出现了资料了,我在文艺复兴嘛,我把你重新振作起来,就把古希腊跟罗马初期找回来,找回来之后呢?人站在自己的脚上面对新的天地,后面接着就是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所以西方的发展一路下来就领先了全世界了。而我们中国今天就要思考,我们有没有经过文艺复兴的阶段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今天到21世纪,在器物上没问题了,中国经济全世界羡慕,中国的军队在全世界排名前列,制度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上改革的别人也佩服。你看我们这24个字12个社会主义重要的德目列出来之后所有好的思想都在里面,自由、民主、平等、法制都在里面,说明什么?制度上我们也慢慢完善了,所以今天重要的是理念。  

如果今天21世纪中国人还是用过去的理念,什么叫过去的理念,从秦朝秦始皇开始帝王专制底下的理念这样就有问题了。比如你今天还听到有人说三纲五常,你一定皱眉头,但是你不要忘记三纲五常谁说的,不是孔子孟子说的,是西汉董仲舒到东汉班固说的,所以三纲五常是东汉以后才变成一个框框,让大家觉得儒家讲三纲五常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后来又科举考试,明朝清朝所有想当官想为国家做事都要先念朱熹,他本身的注解是一家之言,拿来当教科书之后就有问题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今天谈国学,如果还限制在这个帝王专制底下,一朝一朝往下走那些哲学家的话问题就出现了。就你没有办法回到真正孔子孟子的思想,那种真正的有力量的思想。

所以我们接着就要进一步说明,中西方的理念上交流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先看西方思想谈,一谈到西方思想都会说个人主义,说每一个人都会发展的机会,提到中国就是比较重视群体主义,一个人看到他就会问家人还有谁?亲戚朋友家族这些都在里面了,所以一般讲外国人的话,他的个人比较能够发展它的个性,比较自然的感觉。中国人总是攀亲带故,总是一大家人互相关怀互相牵制,有好处也有坏处。怎么理解?我个人理解文化本身有自我疗愈的能力。像西方人他的个人主义慢慢改变,从20世纪经过两次大战之后西方人觉醒了,知道再这样做只有两个阶段,一边是个人主义,一边是打仗的时候国家主义,这两个都有问题。个人主义你就不管国家,国家主义个人不见,所以它在20世纪中叶之后出现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就是希望每一个人替自己负责,要选择成为自己,替自己的选择负责。那这一样一来它就里面有很多思想家就提出一种观点,从现在开始不能只注意到自我了,要注意到我与你的关系。我们跟别人关系有四种,可以说是第一个是我,第二个是你,我跟你是平等的,所以我跟你两个是可以互换。比如我说你好吗?你说我好,你呢?我说你好吗?本来指向你,你说话的时候你又指向我。第三个是什么?他,这代表他不在现场,我们平常批评一个人,他只要不在现场我们讲起来比较自由,哎呀这个人很多毛病,讲得很开心。他一旦来的时候我们收敛了,说他虽然有一点毛病,不过还是很好的人。看到没有?我们就会客气一点了。因为他不在现场跟在现场差别很大,平常我们一个人不再现场不太尊重,他一旦到现场,他不是他,他是你了,他可以跟你对话了。第四个是什么它?它变成了一个不具人格的身份,比如我走在路上想找一点街找不到,路边有一个人就问这个街在哪里?这个人不知道,你就会觉得这个人莫名其妙,你既然不知道这个街在哪里干嘛站在街边?你把他当地图,地图是没有生命的,地图只是一个指标而已。通常我们都把别人当地图,问路的时候他不知道就觉得那你干嘛?白问了。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人,人字边,而不是宝盖头的它。西方也发现你不能只能把别人当做工具来利用,所以西方哲学家从18世纪一路发展下来,像19世纪,像康德哲学给人文主义有一个基本的定义,人文主义就是绝不能只把别人当手段来利用,你同时也要把别人当做目的来尊重,这样就好了。

比如我坐计程车,司机是我去到机场的交通工具,但是他绝对不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他是一个人,有生命的,跟我一样的人。所以他跟我讲话的时候我不能不耐烦,说工具怎么能讲话?工具只能开车。他这样反过来,把你当乘客,乘客是他上班赚钱的工具,那还得了,人把人互相当工具互相利用这个社会就很可怕了。所以西方的人文主义有这样了联系,我跟你之间是平等的,要从个人自我意识跨越出来跟别人的互动。 美国有一个教授上课的时候强调人都是利己的没有利他的,就你做任何事都替自己考虑都替自己有利的,这是利己,你不会做一件事有利于他人。这个教授走上没有注意到学生跟着,他说怎么掏了五块美金给乞丐,就说你上课说都是利己没有利他,干嘛给乞丐五块钱?老师怎么回答?他说我走在路上心情非常愉快,但这个乞丐的声音一直说可怜我吧,害我的心情都变坏了,为了让我恢复美好的心情,我只有设法让他比闭嘴,为了让他闭嘴我只好给他五块钱,他给五块钱还是利己,对自己有利。这个说法也成立啊,但他至少证明了一点利己和利他并不矛盾。

你如果希望快乐最好是全家人都快乐你才快乐,你希望全家人都快乐,整条街上的人都快乐,你这一家人才能快乐,然后你再继续推,你希望整条街的人都快乐,整个县的人再快乐,最好整个天下人都快乐。所以这样别人生命就走出自己小小的范围,进入人与人互相尊重的一个程度,这是西方的发展。再到当代到20世纪快结束的时候出现了几位哲学家我特别介绍一位Levinas,他是用法语著作的哲学家,他说我们如果谈论上帝的话一要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样谈上帝才有意义。这句话讲得非常好非常到位,为什么?一般人讲上帝好像是你要朝拜信仰上帝,上帝伟大得不得了,人不算什么。错了,他认为你一定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上好好去尊重别人,把别人当自己的朋友来看待。然后你在这个里面才能谈到上帝,这话也对,我们拿天主教、基督教最根本的《圣经》来说,耶稣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爱那看得见的弟兄,你怎么能说你爱那看不见的神呢?对不对?别人在你身边受苦你不爱他,你说我爱神我爱佛,你骗谁呢?神和佛这么容易上当吗?你要爱就爱身边所有的人,兄弟姐妹,所有的朋友,你从身边的人开始。所以西方的人思想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开始注意到什么?注意到个人推出去,注意到我与你你,把别人都当做你来尊重。再接着我遇什么?他者,这更重要了,所以Levinas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一个词,关系,关系这个词很重要,当然我们讲的关系不是有关系没关系有关系,有关系就没关系。我们讲的关系譬如说孝顺,孝顺是子女对父母适当的关系,我们说这个人是讲信用,是我对朋友之间的适当关系,我们讲这个人是一个好的领导因为他对属下关系,他好好照顾它们,所以这种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这是我们儒家讲的西方人慢慢走慢慢走,它本身的文化会调解自己的困难。

到最后你会发现它慢慢跟中国靠近了,相对中国也一样,你说中国以前比较重视家族、重视群体,很多人讲他本来想学艺术的,想学哲学的,但父母亲叫他学医学法律,因为这样将来工作没有问题,比较有保障。所以中国社会也慢慢注意到,我们要从群体铁板一块,慢慢注意到一个人的个性,他慢慢才有自由可言。我们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快一百年了,现在带来是什么?如果你真的回到最早孔子的思想你就会发现非常惊讶的,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孔子说的,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什么意思?三军统帅可以被抓走,但是路边老百姓脑袋打定的主意你拿不走。这句话我非常喜欢,以前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前面一半,因为我看过金庸小说,里面有一个武侠人物萧峰,两军对阵的时候几千人,萧峰可以一个人到敌阵把对方的主将脑袋拿掉。我现在最喜欢的后面这半句,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什么?这是自我的觉醒。

我们常常觉得很遗憾的是好好的孔子孟子的思想,经过两千多年下来都变成很奇怪了,叫你变成绑手绑脚,一个人好像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做,都要看看别人的脸色,大家互相牵制互相约束。 好像是一个人被各种力量给瓜分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自我,真正孔子的思想我刚刚说过,“志”就是脑袋打定的主意没有人可以拿走,所以孔子的观点是具有革命性的观点,中国古代只有一个人有完全的自觉,谁呢?天子,所以你读《尚书》,你读《诗经》有一个词常出现叫做“余一人”,就是我一个人谁可以说这个话?只有天子可以说。因为他上有天下有百姓,他是中间这一个天子,天的儿子,所以他可以说余一人,但是后边别人不敢说了。孔子的时候开始怎么样?他说了所以你看了像孔子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这话在以前是不能说的,因为只有天子才有天命,你孔子为什么一个老百姓五十岁虽然知道天命了,但是孔子说他不是自己,说君子有三种敬畏对象,第一种敬畏天命,你要成为君子首先就要敬畏天命,说明君子也可以知道天命,所以孔子的思想是具有很大的一个革命性,所谓的承先启后,那是一个开展新的时代。只是我们一般不太注意这些,为什么?因为教我们儒家人,教我们论语的人都是后代的注解,包括从朱熹一路下来教我们的时候都不让老百姓往这方面去想。实际上孔子的意思还是那句话自我的觉醒,在这么早的年代,公元前6世纪就有中国古代的孔子这位伟大的胜任说你们要觉醒,以后都要为自己负责,这种思想如果发展下来的话不得了。孟子就接到了这个思想,但是很可惜,孟子也不受别人了解,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去外面到处打听回来之后给孟子报告,外面人都说你好辩,好辩什么意思?口才很好但讲得不一定很好,孟子很委屈,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其志也。

讲了一大堆,因为孟子的思想太前进了,所以后代的帝王都不喜欢孟子,孟子说什么?一句话就够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国家领导人是替百姓服务的,大家想想看这句话大家很清楚的,帝王专制的时候,你是替百姓服务的,谁说了谁就杀头了。古代是孔孟之道,但是孟子的思想很少说。我再说一句话,孟子说国君把大臣当做手脚,大臣把国君当做肚子和心来保护。当做狗和马,你给我钱我办事,国君把大臣当做泥土草芥践踏,大臣就把国君当做强盗仇人来痛恨。这种话两千年有帝王专制的时候哪一个读书人敢向君王报告这样的话。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最讨厌孟子,说将孟子赶出孔庙。结果要赶出去那一天大雷雨,那个官员不敢去,他跟皇上报告说上天警告我们好像不能这么做,皇上也是天子,他说那就算了吧,暂时留下来,所以孟子留下来了。但是皇帝越想越气,就把孟子书中反动言论删掉,孟子里面讲革命有理,只要国君没有替百姓服务革命有理。所以各位想想这种思想比西方要超前太多世纪了,可是没有么传下来。就因为中国人他把儒家拿来当做术,从董仲舒百家独尊儒术,它没有道只有术。到现在就太可惜了,所以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不一定要靠西方的启发,我们有自我疗愈的能力,我可以让自己改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只要你干一件事,文艺复兴,回到先秦把孔子孟子思想加以了解加以实践,就够了。比起西方的思想,我还看过康有为写了一本书,《孟子微》,他说孟子有一段话简直就是民主,各位知道康有为比孙中山稍微早一点点,当时孙中山是起来革命的,推翻了满清的政权。所以那个时代他们已经知道说我们想学习西方的民主了,但是康有为注解孟子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写孟子这本书就是作为一个民主的程序,作为君主要尊重大臣尊重民众尊重民意调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