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二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一)

发布日期:2023-03-22     点击量:
分享到:

诗词的国度与诗词的精神——从“轩辕诗”说起

郦波

感谢有女如云,如刘芳菲美女介绍,在人间四月来到这里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所以新郑的朋友们,郑州的朋友们,河南的朋友们,华夏的子民们,民族的同胞们,大家下午好!也非常高兴,前度刘郎今又来。我去年在这个舞台上,去年也是在主持,今天这么的季节,刚才刘芳菲讲了正是人间四月天,人间四月芳菲在,所以我们可以万紫千红见春天总是春。

所以今天来到这里,刚才芳菲老师也讲到,这是一个诗的国度,为什么?我记得我去年讲过,郑国的郑“郑”字,原来是祭祀的时候底下繁体字,底下是一个“酉”,其实是酒,祭祀时候敬酒的人,主持祭礼的人,从发声学的角度上来看,除了主持祭礼还要干什么?一件事和诗歌息息相关。诗这个言字旁,从寺庙的寺,最古的时候有没有寺庙?佛教是汉代才传入的,有,但是那个寺庙和佛教无关,一个部落一个宗主族的祭庙,所以祭祀的场所,第一是祭祀的地方,第二是开部落的地方。

所以说文解字的地的草廷,第一作用是什么?祭祀祖先,务巫师,一个是主持祭礼的作用,二是向神献酒过程中要唱出唯美心声,代替的部落所有每一个人,向神敬献我们内心最纯洁的信仰。这就是诗,所以诗和郑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新郑的土地郑州的土地本来就一片诗意的家。

我们在这儿祭祀黄帝,尤其在这个的时候,十二中国人甲子纪念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节点,去年我讲华夏文明的温度深度,但是今要回到本源,前一段诗词大会刚刚结束,一结束明天我就要赶往纽约,联合国中文日,也是请我去讲诗,本质都是相通,我想来想去还是从诗说起。 在诗歌里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很多诗人书写感怀的时候往往会把人生寄托哪怕眼前的风景都寄托在一个地方,这个台子,只不过在北京一个平台的台子,但是后来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精神寄托,比如唐诗的起源,它的寄托它的人生志向,在登幽州台之前就是先要登幽州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新郑有可成轩辕区。明年大如雪,就中原雪,片甚至。鲁迅为救亡图存,为就国而求学的时候,只身东渡重阳,我以我血溅轩辕。

像东坡贬到儋州,他弟弟送他的时候都觉得他不可能生还了,活着不能回来了,可是强大的东坡居士还是创造人间奇迹,为什么?因为他是天生的乐天派,再难苦都难不到他,620日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他说的是什么?他说即使像张登这样的政敌陷害他,被贬到海南岛,古代文人被贬到海南儋州,贬到那个地方没有活着回来的,没有再远的,在远大不能所以苏东坡渡海的时候他弟弟都觉得他不能回来了,悲伤,他说九死荒吾不恨,这就像是旅游一样,他是北宋最名的驴友,也是第一段子手,我一生旅游、一生远行,所谓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就没有这么漂亮的经历。绿水青山看中国,就没有比苏东坡更洒脱的。别人以为必死之地,他却当做人生的风景,能乐观相对,从容面对是因为这首诗的前面有苏东坡自己交待原因,叫什么?出使轩辕昼夜生,孔子说道不行。苏东坡的意思就是说,没关系,贬到再远的地方都没有问题,贬到再苦的地方也没有问题,我就是蒸不熟的铜豌豆,我心里一个孔子,一个就是轩辕黄帝。因为有他们人生就有支撑,所以你看这有名的句子好像轩辕,但是背后都和轩辕息息相关。

说到轩辕诗,我个人认为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我们河南。讲诗必须提到河南,刚才已到新郑白居易,在中晚唐最高旗帜就是袁白古文韩柳,白居易就新郑人。唐诗最伟大最巅峰毫无疑问一个是诗仙李白,一个是河南巩义市的杜甫,我年轻的时候跟很多年轻朋友一样也最喜欢的是李白,后来渐渐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越来越喜欢杜甫,只有有了人生阅历之后才会发现杜甫感人之处,他也有一首轩辕诗,在湘江江面上饥寒交迫,在漂流之中病死的,在临终之前写了一首诗,他也意识到自己要死了,写一献给所有亲友的诗,他在里面说轩辕,你看最后一首诗上来就是轩辕8黄帝,轩辕那时候他的处境非常但是一场的神州大地依然一片创意,要读懂这首诗就要读懂杜甫留下来的第一首诗

我们今天要讲白居易,我就先讲讲杜甫,重点从杜甫,杜甫轩辕诗个人认为读懂,包括晚年诗,要和第一首诗息息相关。杜工部集大家熟悉,第一首诗我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题目叫做望岳,我们小时候都背过,我们背背千古佳作,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觉会当凌绝顶,我发现说岱宗的时候,听我说夫如何,只读第一句,我们小时候好多人背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在这里要读FU,只是一个简语词吗?字放在这里非常关键,关键在哪儿?我们等会儿再说,留下附笔,因为它叫FU,我们就留下附笔,这首诗意思很清楚,中小学教的时候逐字逐句讲解,重点放在哪儿?年轻人豪迈起始。

岱宗,岱者泰也就是泰山,所以说文解说岱宗者泰山也。为什么叫岱宗?因为泰山五岳之首。岱宗夫如何?怎么样泰山怎么样?齐鲁青色未了,古人非常推崇这一句话,山之奇很少像杜甫这样,齐鲁青未了,题目叫看望月,但是一个字写到望,这就是在望,不论在齐鲁大地上去望这个泰山然后都能看到泰山那种清青翠直插苍天隔混淆。说明太泰山之高高什么地方。我记得我第一次到泰安见到泰山,刚好是在苏东坡渡海的夜晚,我就问我父亲,我说爸爸今天好奇怪,你看天上只有那个角落有星星,其他地方一点星星都没有。结果我爸对我说傻孩子,那是泰山顶上的灯。泰山上面那时候已经有灯了,所以我印象里面泰山之高,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非常深刻。就像天上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齐鲁青未了,在齐鲁地上处处都可以看到泰山的青翠,一般地平线出去,二三十里我们就看不到的。造化钟神秀,把一切美好都给了泰山,阴阳割昏晓,我们为什么叫。不要小看看这句,我每一次读这一句就想起来宋诗16字列,主席润之先生就有几首著名的16字列,山,就像倚天剑屠龙刀一样,天欲堕,赖以著其间,前面对两联是锦,中国诗歌到最后艺术技巧总规就是秦与紧的。该人出现了,这个时候才24岁杜甫,要望月,还要登月,登上泰山,荡胸生层云,风云变幻,寰宇都在心中,绝自入归鸟,看着远处的归鸟,瞪大了眼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很多人都认为唐诗研究中杜甫属于春顿挫的风格,包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首望月在杜甫诗集中排第一,起始如此之大,人都认为杜甫风格不太像,包括很多人写鉴赏文章也这么认为,其实这么就没有看到诗的内在精神。很多人不知道杜甫写这首诗的,他刚好24岁,刚刚经历了人生第一大挫折,什么挫折?参加科举考试考进士落榜了,高考落榜生,搁到今天很多高考落榜生打击就会很大,可是杜甫年轻就是资本,不在乎,他家里还比较有资本在燕赵之地浏览山川,是不是这首诗望月就体现了杜甫年轻人的那种胸怀、乐观、积极?打击面前依然望月攀登泰山,如果只看到这个就大错特错,有些人说也经常登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能只靠青春豪放支撑得住,因为青春是终将逝去的青春。所以什么东西能够支撑老杜?其实这首诗我一直认为要和晚年的诗对着看,怎么对着看?

首先,我本专业研究训诂学,我们说古人写诗要让你感觉不到用典故,好多人感觉不到用典,杜甫那么年轻,一个最重要典故在最后一联,仿佛是口语,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典故,什么典故?孟子说夫子登太泰山而且而天下,万世师表。

夫这个字甲骨文的原意什么?研究诗词,河南就是我们的圣地,通过甲骨文我们知道这个夫,它和古代象形文字变化不大,就是一个大加一横,大是指什么?大人,什么人叫大人?在古代,必须成年了行了冠礼的人,行冠礼的时候为什么上面要加一横,是把头盘起来,才可以行冠礼,不光是给女孩子盘长发,甚至裙子最早的时候,我正在做中国服饰文化,裙子最早也不是女同志的专利,男人也穿裙子的。所以君子的君子其实最早就和穿裙子有关。

把头发固定起来然后加冠这才叫行冠礼。古人是20岁,我们现在是18岁,现在脑神经科学认为大脑性区域全部成熟大概到20岁以后,行冠礼之后你就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你就可以拥有你的名字了。一部动画片《你的名字》,你有名字吗?未必尽然,你有姓有名请问你字什么号什么?现在中国人名字不太了,姓郦名波,号苍林。行了冠礼之后,此前只有姓有名,师长次字才有名号。这才叫大人,大丈夫。

由这个字的引申本意人夫,贵族才用夫。贵族,远古时期的知识分子,一个社会的价值担当阶层,所以你看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且夫天之间,本来是一无所有,顿发感慨。再比如鸿门宴,我想大家最熟鸿门宴谁用樊哙为了救主闯入席间,在盾牌上割肉吃,项羽说壮士能喝酒吗?这个时候刘邦才起身告辞,鸿门宴吃了一半就溜了,刘邦的子孙刘备也是吃鸿门宴吃一半就溜了,其实苏东坡也是他吃一半就离席,是控制酒最好办法。他有三个好方法,不干杯不喝光,第二不过量,第三出去走人,看看风景,苏东坡好多诗都是最后写的,但不是像李白大醉,苏东坡不喝超过三杯,他控制很好。

夫发语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用的,他其实是价值内涵,所以为什么望月阴阳割昏晓,甚至能割出阴阳来,我们张老师专门研究易经文化,我们文化从易经法院,阴阳就是我们文化的根本,所以阴阳割昏晓在什么地方?杜甫平生写过三首望月,大家只知道这一首,而且后两首,这三首非常有代表性,47岁写的望月是望西岳华山,晚年临终之前写轩辕那首诗差不多,然后,在南方流浪,到了南岳写的是望南岳衡山,大家对那两首诗都不熟为什么第一首24岁写的看望月明传天下最为有名?首先望的是东岳岱宗,齐鲁大地是谁的所在?是夫子的所在,是孔夫子的所在,所以杜甫所歌颂的岱宗,所歌颂的泰山,其实他歌颂的只是这片神州大地上美丽的景色吗?他其实歌颂的是那个雄伟景色背后人生的价值追求。

万世师表孔夫子传下来儒家知识分子家国天下人生价值与信仰,只要有信仰,刚才徐书记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只有每个人都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华夏文明渊源流长,远古四大文明其他都断掉了,只有华夏文明延续到今天,生命力何在,我研究文明史,其他的西方文明大多拥有空间上的扩张力,你看马其顿王国、东罗马帝国,一旦扩张起来横跨欧亚非,即使我们的帝国强大像李世民,也没有灭了谁我们那时候遵循的就是“一带一路”,就是合作,就是共赢,就是多边贸易。

所以,华夏文明它具有的特点,不是空间上的张力,而是时间上的张力,时间上的张力从何而来就从而薪火相传的传递而来,24岁的杜甫就已经立下了从孔子那里开始的一代代的知识分子永不停歇的薪火相传之志。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