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二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六)

发布日期:2023-03-22     点击量:
分享到:

港珠澳大桥的工程与文化

韦东庆

各位观众早上好!我的时间已经被占用了30分钟,因为通知我的是十点半,所以是不是我讲少一点?我想干事主要还是要干的,港珠澳大桥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中国的实体经济都是干出来的,同意我的请给我掌声。

今天我来到了黄河之滨,因为我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是重庆人,但是33年前我到广州读书,30年前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留在海边,留在了沿海改革开放最前沿,八年前,我又到了海上,我和我的同事、跟我们上万名建设者一起打造了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打造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超级工程,所以我今天也是带着这八年来的故事,也是带着我们成绩单向老祖宗报告、向老祖宗汇报长江边上的孩子回到黄河边上,真的是感慨万分,而且我也是第一次来到新郑,第一次直接向老祖宗报告,也是向在场的观众朋友们给大家讲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故事太多,我想今天还是从工程和文化的角度来讲起。

港珠澳大桥为什么叫超级工程?首先它是桥、岛、隧组合,不仅有桥,还有人工岛,还有海底隧道,每一项我们做到了世界级。

桥,我们先说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22.9公里桥梁,其中有15公里是全钢结构钢铁大桥,是什么概念?除了桥洞以外15公里都是一块整的钢箱梁,它的标准管节33米宽,一千米长,2800吨,我们工程师在奋战五六年之后终于在海上搭建这么一个钢铁大桥的时候,他们非常自豪的说我在港珠澳大桥可能做了将近两百座桥。这是港珠澳大桥,它的整个钢箱梁用钢量42万吨,相当于62座埃菲尔铁塔用钢量,每一个数字都像天文数字一般。我们记得当年跟潜在钢箱梁制造商进行对话、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是摇头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最大一家当时钢箱梁生产厂家,他们年产量才不到10万吨,我们提出42万吨钢箱梁需求,他们摇头。

我想港珠澳大桥因为它巨大的需求,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所以后来这家厂家迎难而上,集团公司上面的集团公司,也就是中铁集团把制造港珠澳大桥的钢箱梁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为什么?因为打造港珠澳大桥的钢箱梁能够带动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引进日本的无人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等一系列科技攻关都出来了,所以我想港珠澳大桥从桥来看,它是世界级的。

人工岛同样也是这样,大家看我们其实港珠澳大桥有四个人工岛,除了珠海口岸、澳门口岸建设以外,在香港境内有香港口岸,这些都是过境过关用的口岸,真正最漂亮的两个人工岛就是桥和隧道结合的部分,一个叫西岛一个叫东岛,在2011年建成,七天,港珠澳大桥为什么叫超级工程?就是因为2011年我们请了中央电视台来拍了一个纪录片,叫《超级工程》,将近50分钟的纪录片,在2012924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目前这个纪录片可以说卖到了超过100多个国家的国家电视台播放,所以在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港珠澳大桥,就是因为得益于2011年中央电视台拍的《超级工程》,刚才刘芳菲说她们的节目6万块钱,我们的节目,管理局没有拿一分钱,但是我们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后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也非常感谢我们,因为他们的片子卖了一百多个国家,我想这是中央电视台获得的利润。所以,这个账看看怎么算。

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请中央电视台拍纪录片,都是一帮农民工、80后,黑不溜秋,说这些小伙子能拍出什么片子来?没有想到他们一到了工地以后就找不着人了,我就知道这帮家伙真的是干活的,没有说整天找领导汇报工作。历时半年的时间,2011年港珠澳大桥大桥还不为世人所知,政府也不可能让我们拿一分钱出来拍纪录片,甚至还有一点责难说工程刚刚开始你们让中央电视台人来拍片了,我们告诉他们说现在不拍以后可能没有这样的劲头了,还有我们没有出钱,中央电视台来拍我们不出一分钱,大概是这样的,所以这个事终于成了,没有想到成了一件大事,真正港珠澳大桥就是来自于《超级工程》纪录片,所以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2011年就是拍了伶仃洋大圆筒打造过程中,一个大圆筒直径22米,高度45米到50米之间,总共有120个,八项正锤,直接把大圆筒打到岩石中间,形成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2011年我们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目前我们现在在中国南海,我们都知道建造人工岛,建造机场,所用很多工艺可能当时在港珠澳大桥就用了。

所以,快速成岛可以说做得非常漂亮,这是人工岛的建设。

海底隧道,大家看到海底隧道,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为什么?《厉害了我的国》《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科教频道、纪录片频道,去年各个频道蜂拥而至,要拍港珠澳大桥,为什么?他们知道港珠澳大桥真的是很超级,真的很牛,海底隧道我们在哪里做的简单。说起来,我们不是在海上挖出来一条隧道,为什么说是世界上最长?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老首长上桥,他说英吉利海峡多长?38公里,为什么你的是最长?我说首长,英吉利海峡它是挖出来的隧道,是用盾构机这么挖出来的海底隧道,我们的隧道是在山上建的隧道,把它托到海底,是沉管隧道,确实是非常非常精彩。

这个是我们建设海底隧道的一个全貌,我们在一个山上,无人岛上,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制造车间,我们做33节隧道,每一节隧道180米长,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所以我们在2013年第一节存放,这个隧道做好以后拖到海上也非常难,我们把它沿着轨道滑到这里,把闸门一关,向浅湖灌水,让这个隧道浮起来,再平移到深水区,再放水,放到相当于这个和海平面持平之后再拖到海平面上去,进行非常艰难海上浮运,浮运到哪儿?7海里海底40米的深处和另外一截隧道进行海底精确对接,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说真的是史诗般的。我记得201352号到6号我们用了96个小时,这是放第一截隧道的时候,我们逐渐就变成了熟练工,因为这个事情全世界没有人做过,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厄勒海峡隧道只有4公里长,我们是6.2公里长。

刚才讲了港珠澳大桥为什么叫超级工程?它集桥、岛、隧于一体。这个是刚才给大家说的2011年大圆筒时候的故事。这个是人工岛,这个是桥,这个是中国结。这个是沉管出海浮运的情况,有八艘拖轮把它拖出去,中间有两个双体的存放舶,周围还有航船,我们每天有超过4千艘船,东西南北纵横交错。像这个一切搭积木的方式,我们就在海上把桥搭出来了。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在港珠澳大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可以说港珠澳大桥为什么成了中国的一张新名片?因为它是一个窗口,从港珠澳大桥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在基础建设领域近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像这样一些浮吊装置,我们在三十年前,500吨以上几乎都要向韩国、日本进口,大概到了15年前我们基本上可以自己制造了。五年前六年前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全世界最大的、最重的浮吊船。港珠澳大桥今年海底隧道最终接头的安放中,我们就把这个浮吊船拿到了伶仃洋上来实施最后的决战。

港珠澳大桥如果三年前四年前到伶仃洋上看,这些大国重器排成一字阵型,所以我们才可以做这样的吊装方案,十年前可以做这样的吊装方案。如果在十五年前二十年前我们做不出来,大型化,把海上的放在地上做,我们像搭积木一样在伶仃洋上搭建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我们还用快速成岛方式做出世界级人工岛,还做出过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史诗般的做出全世界最漂亮的也是最难的海底沉管隧道。这是青州航道桥,163米高,上面镶280吨结型撑,现在叫中国结,首先满足功能要求,不是为了好看,而设计像中国结造型,是为了满足桥梁力学要求。但是我们把它做到极致,做得非常简单,现在成为港珠澳大桥最标志的景观,象征与港澳三地人民三地同心,也象征几百年来流淌在伶仃洋上中华民族的浓浓中国情结。所以现在港珠澳大桥已经成为国家一张新名片,对外展示我们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和实力,我们经常非常自豪的讲,因为中国制造在全世界现在太多了,在港珠澳大桥首先看装备,Made in China,中国装备、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已经太多了,我们要看中国装备,就是制造这些产品的机器谁来制造的,这个非常关键,国际竞争不要看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其中那些元部件,最核心的芯片零件谁来制造的?这个就要看中国装备,所以我们看看,但是港珠澳大桥不满足于中国装备,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家装备业的制造水平,我们有信心打造港珠澳大桥。但是港珠澳大桥在这方面还有创新,为什么?我们打造了港珠澳大桥的标准,打造了港珠澳大桥的一些方案,这些方案正在走向世界。

说起来很简单。我记得昨天就有人问,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少世界之最,这个问题已经问得我够烦了,其实专利不就是记录吗?港珠澳大桥这样一些专利早就超过一千项了,我们现在正在编制港珠澳大桥的标准,这些标准超过一千项,桥岛隧组合,每一项、每一个工区都有创新,这样的一个标准我们现在正在编制,现在很多国家来了以后我们经常给他们讲,我们在知识产权感觉是遍体鳞伤,现在非常有必要,亟待举起知识产权大旗来捍卫我们的权益,不是美国人拿知识产权大旗来吆喝我们,所以现在在基础建设领域我们确实走在前面。

前一段时间我和美国参议院朋友聊这些,我说我们建桥你们建墙,可能我们体制上还有一些泥巴墙,因为粤港澳三地一国两制,但是我们建实实在在的桥,听说你们特朗普总统正在建好多墙,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他们感觉到很委屈。他跟我们解释,当时就有德克萨斯墨西哥几个州的朋友,他说我们在墨西哥边境也建了很多桥,我们之所以建墙是因为我们要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其实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他以为我们不清楚,很委屈的解释这个。我当时就说我明白,大概是这样的。其实大国博弈,现在正在发生一些很微妙的关系,包括心理上的。以前的甲方正在变成乙方,以前的乙方正在变成甲方,他们不服气,说我们是基建狂魔,他们没有看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做了三座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我们在2015年到2018年建了上海东海大桥,我们在2009年又贯通了杭州湾大桥,这是浙江人做的,我们在2011年山东人又玩了一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但是这些中央电视台就没有去拍《超级工程》,所以我说非常感谢《超级工程》纪录片。

港珠澳大桥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罗马不是一天形成的,港珠澳大桥不是一年建成的,甚至不是十年,它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成就的缩影,一个窗口而已。我们做了太多的事,我觉得上一次我陪莫言先生上桥,他一句话都不吭,那一天天气非常冷,上去以后遇到了我们中铁建做交通工程的这些工程师们,我跟他们介绍,我说这些人以前是穿军装,他们以前是铁道兵过来的,莫言很会心的马上给他们说“铁道兵三件宝,铁锹铁锤破棉袄”,当年在那么艰苦情况下我们国家都可以干出这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当然可以创造很多的人间奇迹。这句话其实也深深的感动了我,我觉得非常认同。

我们刚才说四座跨海大桥之前,我们当年的南京长江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公路、公铁两用大桥,是在1968年。如果不说桥,再说一个人造卫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424号,我记得非常清楚,我还是童年的时候,所以新中国60多年来,实际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从来就没有停过步,只不过现在全世界聚光灯打在了港珠澳大桥上,让世人惊叹。我们今天黄河边上来到黄帝故里,我作为炎黄子孙觉得要向老祖宗报告中国人在伶仃洋上的一些可歌可泣的事情,这是国家的荣耀。中国的新名片终于出来了,谢谢!

然后再讲工程与文化,这个跟黄帝论坛才切题的,我最精彩的在下面这部分。因为港珠澳大桥刚才讲了工程上建造的故事太多了,我刚才讲的可能还是稍微乱了一点,如果大家有幸亲自到港珠澳大桥上面看,我可以亲自给大家讲港珠澳大桥的故事,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但是我想今天在老祖宗这里,我要给大家讲文化,《易经》《道德经》里面讲“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谓之道”,工程与文化,一座是有形的桥,一座是无形的桥,我刚才给大家讲的还是无形的桥,如果你只看到有形的桥,看到伶仃洋上有全钢结构的钢铁大桥和海底隧道,你只可能了解了港珠澳大桥的一半,港珠澳大桥的精髓你,可能还没有完全的了解。

[1] [2] 下一页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