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二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六)

发布日期:2023-03-22     点击量:
分享到:

首先,这是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这是一个管理学的问题,我们说搭积木,搭积木有那么好搭的吗?这是在海上,有10家施工单位(联合体)、5家设计单位(联合体)、9家监理单位(联合体)、5家第三方或咨询(联合体),至2016年年底,项目法人乙方单位超过170家,合同与合同之间怎么管理?八年前签的合同到去年、到前年是不是还管用?如果出现了新的问题以后怎么办?合同与合同之间不闭合怎么办?有空间怎么办?或者有重叠的地方怎么办?这些都是合同以外的管理,可能就是文化我们从大桥一开始就着力于建设。

20115月份,我们开启了港珠澳大桥劳动竞赛,组织将近40家主要参建单位,形成港珠澳大桥工会联合会,开展劳动竞赛,这是在合同之外的,不断的给大家诉说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推出港珠澳大桥一系列英雄人物,这些人物有工程师、测量师、深海钳工、焊工、项目经理,一批港珠澳大桥的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出现在国内的主流媒体上,所以今天我来介绍港珠澳大桥的时候,其实大家已经很清楚港珠澳大桥,这就是我们港珠澳大桥的文化,这些文化目前也还在激励我们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因为港珠澳大桥马上就要到通车那一刻。这些照片在我看来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么一个打工夫妇,他们在车间第一次合影拍照,这个照片在全国拿了很多特等奖,因为他们笑得非常干净非常春节。下面这一张是20145月份,五一晚会,中央电视台把这个五一晚会的分会场搬到了港珠澳大桥正在建设的西岛上,中间那个是蔡国庆小帅哥。

这是我最喜欢一张照片,是在2013321日下午430,天威号起重船上一个工人,无意当中托起了一只蝴蝶,其实那个时候我看到后来这张照片的时候,这就是他们正在劳作的时候,突然海上飘来一群蝴蝶,我们一个工人无意中手上刚好把一个蝴蝶接住了,大家看他的衣袖稍微比较污垢一点,但是他的手非常干净,我在想象他在手接蝴蝶的时候,是不是把手套脱下来了,这种铁汉柔情在港珠澳大桥的工地上经过七年八年的洗礼可以说随处可见。港珠澳大桥如果看到桥没有看到人,那你就不了解港珠澳大桥的文化,因为桥是人造的,这些人可能都是孤独的。

所以上一次朱海老师来港珠澳大桥的时候,我记得我在车上无意当中说起来,没有想到这些文艺工作者对我这些话特别感兴趣,你知道我说了一些什么话吗?我说很多故事他们好像都没有在意,我突然说一千个男人在孤岛上他们就感兴趣了。孤岛上的一千个男人,我们有太多的孤岛,其实不止一个孤岛,这是打造海底沉管隧道,在那个岛上有三千个男人,不是一千个,钢箱梁拼装车间在马鞍岛,现在很火,但是在八年前我们当时进驻的时候一片孤岛,白鹭,很原生态的孤岛,一千个男人用一年时间打造最大的钢箱梁拼装车间,这些人来自什么地方?河北秦皇岛,他们怎么样四年五年的时间在岛上生活的?所以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可以给你讲出无数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故事,孤独的在伶仃洋上,但是我现在很幸运这种孤独,包括我本人也是这样子的。

我经常也说,港珠澳大桥之歌,人是孤独的,人孤独到了一定程度他的境界就会升华。所以我们做桥做到最后人都变得很单纯,无私奉献,在港珠澳大桥的工地上是常态,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如果没有感受的话,我告诉你,你打篮球的时候也是你豁出去了,真的不知道自己受伤了。但是在港珠澳大桥不是几十分钟的篮球赛,是耗时八年的马拉松的长跑赛,考验你的意志、毅力、决心,所以我们都变得很孤独,在孤独中升华。所以这张《铁汉柔情》,我今天借这个机会把它带过来,带给大家,有没有一点掌声?

这个刚才刘芳菲有讲,我又调侃两句,港珠澳大桥有太多的纪录片,现在还没有一部故事片,是不是拍一部一千个男人的故事?

我们还在港珠澳大桥大桥读历史,港珠澳大桥的文化之根是伶仃洋,中国人从哪儿来的?来自全国各地,伶仃洋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无意当中在晚上,在孤独的时候就翻开伶仃洋的历史,一看,我觉得未来的港珠澳大桥博物馆,建在东人工岛上,它可能要向全世界展示伶仃洋一千年来中国人、中华民族在这个地方留下的耻辱和荣耀。

1513年,第一艘葡萄牙抵达珠江口,这意味着到了澳门,你如果不了解香港澳门的历史,怎么可以说了解港珠澳大桥文化呢?如果我们要讲香港澳门的文化,就要讲那一场中国人在近代所受的第一次屈辱的战争,就是鸦片战争,我记得我在2014年时给大家讲了《鸦片战争解读历史的逻辑》。从贸易战到货币战,到金融战,最后是军事冲突,很像今天,所以了解过去才能了解未来了解现在。鸦片战争的历史先是一场贸易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什么货物开始的?从茶叶开始的,从1662年英国宫廷举办了一场豪华婚宴讲起,为什么?那个时候茶叶第一次出现在英国的宫殿面前,从茶叶开始然后到鸦片,鸦片实际上是一场货币战,最后林则徐禁烟,不用你的货币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最后就是军事冲突。贸易战、货币金融战,然后到军事冲突,历史的逻辑或许以后还会重演。

这是香港,在PPT没有说到,但是如果你了解这个,你的历史才开始读,再往前港珠澳大桥,还有澳门,澳门怎么来的?500年前第一艘葡萄牙的船来到珠江口在这里靠岸,那个时候是大航海时代,人类进入了大航海,终于知道这个地球是圆的。正在崛起西班牙和第一个崛起的葡萄牙瓜分世界,他们在罗马教皇的见证下,一个往西走一个往东走,葡萄牙的船率先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到了珠江口,西班牙也不甘落后,他们往那边走,朝着另外一个地方,他们要去哪儿?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但是受西班牙国王派遣,所以他们就一直往西走,走到哪儿?穿过大西洋,他们想去哪儿?去中国,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目的其实是想去中国,只不过往东这条线被葡萄牙占领,所以他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无意中发现美洲大陆,我们要从中国人视角来看。哥伦布他想到中国,但是哥伦布之后,其实麦哲伦也是意大利人,也是受西班牙国王的派遣。

1519年开始环球旅行,历时三年,跨过浩瀚的太平洋,真的是太伟大了,终于抵达菲律宾,在菲律宾他们发现了中国的商船,他们欣喜若狂,而且他带了一个奴仆,就是从东南亚招去的一个奴仆,居然到了菲律宾船上,他船上的奴仆听懂了当地土著人的语言,所以他们非常的高兴,当然麦哲伦本人没有完成环球旅行,后来死在菲律宾,但是他的船回到了欧洲。

我觉得中国人应该读这个,这是澳门的历史,就是葡萄牙人来了,当时他们怎么看中华文明?跪着的,我告诉大家,他们认为中国遍地是黄金,他们把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到欧洲之后觉得这个太神奇了,类似于我们的《易经》《黄帝内经》中国古代的经典,在16世纪带到欧洲的时候,他们是跪着在看的,也就是说他们仰望着,甚至他们一个一个的科学家、哲学家都不断的在研究,说中国东方文明太神奇了,甚至有的人后来研究出来一些很荒诞的结论,比如说他们认为中国人当年讲的语言就是《圣经》亚当夏娃讲的语言。微积分发明人创造者之一,我们说这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发明的,他当年居然看了这些传教士从澳门带回来的东方经典之后,他写了一篇论文,你知道他写了什么论文?关于中文的14个语言学的问题。这是微积分的发明人做的,你不了解大航海时代,不了解16世纪、17世纪,东西方因为大航海文明,那个时候相互的认知和融合,你只知道香港屈辱的历史,那你对历史可能就没有真的读通,这个历史要继续往前读下去,如果你知道大航海时代的时候,就知道港珠澳大桥,我原来就是这么想的。

东西方两大文明在这里交汇,西方文明和我们古老华夏文明在珠江口这里相会了,这里看起来好像是对的,但是如果你已经认为我们的华夏文明是农耕文化的话,你又错了,而且你大错特错了,你如果作为炎黄子孙,你只知道我们国家的农耕文化,不知道我们自己的海洋文明,那你还得要读历史,还得要继续的往前看,看到你几乎不相信。这就是我们的海洋文明。

其实很简单,现在南海那里已经成了一个博物馆,整条船整体打捞,摆在这里了,什么时候的?1127年,是南宋初年,郑和下西洋什么时候开始?1405年,那比哥伦布葡萄牙的船早了将近一百年,而且他怎么去的?两百多艘船一块去,两千多船员,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读历史的时候,我年轻时读这个历史,因为我是学理科的,我们一看历史的时候,当时我们真的不太相信,说中国的科技以前那么牛,那不可能的,我们现在的化学物理都是西方的,我们不太相信老祖宗创造的历史,只知道制造郑和这艘船的船址的一直被考古发掘出来了。我这次虽然到新郑第一次,我不断听到这个还不断有考古发现出来,中国第几大考古发现出来,这是我们老祖宗在几千年来留下来文明遗产,我们要去正视它、保护它。我们不得不相信它,然后再来反思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多少多少这样的一些宝贵遗产。然后我们再往前看,世界是怎么样的?西方是怎么样的?西方的文明怎么样吸收了中华文化,然后在几百年前进行了融合,然后进行了创新,创新之后又回到了中国。

包括我们的指南针,我记得在去年我无意中在手机里面看了一段视频,是一个沙特的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西方记者质问时的一段视频,非常的流利,而且回答非常漂亮。但是我关心的是什么?我关心他提到了中国,他的原话我记不得了,他在辩护他们国家,辩护整个阿拉伯文明,和西方对峙的时候,他说没有我们,是我们把中华文化带给你们的。他其中有一句话,我作为中国人听了这一句话,我们对整个文明怎么样通过印度、怎么样通过阿拉伯世界带给西方的,其实很淡忘、很淡漠,包括郑和下西洋。我们不太相信,我们一说炎黄子孙,好像我们老祖先都是农耕文化,我们有我们的海洋文明,所以中华文明要全方位的来进行总结、来进行挖掘。这是我们在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时候,像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读的历史,因为港珠澳大桥穿越了伶仃洋。在伶仃洋上中国人的屈辱,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感同身受,要在这个地方打造博物馆,就是要清洗,然后再看,看到最后我觉得这里差不多伶仃洋的历史要从这里讲起,就从崖山之战。

1279年,南宋在这个地方灭亡的,崖山在哪儿?崖山对开的海面就是伶仃洋,“崖山之后无中国”是外国人调侃我们的,他怎么调侃的?因为有10万人跳海,因为觉得没有希望了,随着儿皇帝一起跳海,某个国家的这些史学家们调侃我们,认为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在这个时候死了,“崖山之后无中国”。我们在伶仃洋上,在港珠澳大桥工地上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非常震撼,作为工程师,作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我们有责任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国无望了吗?没有,我们还在,所以我们一不小心把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一个精品工程,打造成一个让全世界为之惊叹震撼的专家看了以后震撼,看了以后也得到一种视觉上震撼的这么一个工程,其实是有动机的,为什么我们像做艺术品那样在伶仃洋上,一步一步的做,做了八年,做成一个精品工程,给全世界来看。没有这样一种历史使命感,没有中华文明这样一种长河,没有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在伶仃洋上所受到的荣与辱洗礼,可能我们的动机是不强烈的,我们可能就是做一般的工程,不是这样子的。

我昨天在新郑又学到一句话,文天祥南宋将军,留下千古绝唱,《过伶仃洋》,还有一首诗《正气歌》。蒙古军队把他带到北京,当是元大都,在一个很破的房子里面,结果他红光满面,没有一点皮肤病,他自己也觉得很惊讶,后来他写了这首《正气歌》。他认为天地有正气,他身上有正气。我昨天跟我们今天上午讲的第一堂课张教授在一起吃饭,我就跟他讲伶仃洋,他说《黄帝内经》有这句话,我把它找出来,后来我记不得了,我到晚上说是什么话,你能不能传给我?他后来传给我了,《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讲的就是正气,我年轻的时候记得《黄帝内经》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黄帝内经》的原文,我记得这一句话,我当时还有一点向老先生卖弄一下,他马上就回答说你说的《正气歌》,其实正气里面《黄帝内经》里面直接就有这两个字,后来他微信发给我。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伶仃洋上的《正气歌》和《黄帝内经》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绝对是一脉相承的,同意我的一定要鼓掌鼓掌。所以今天我作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来到了黄帝故里,我们要向老祖宗报告,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它没有断。崖山之后中国还在,中国人在的。

珠江西岸人文荟萃,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抗争,最早的是容闳。我就不讲在珠江西岸这些历史任务了,他都是诞生于我们珠江西岸,像容闳,第一批留美幼童,像梁启超、康有为。今天是戊戌年,我们珠江西岸人在北京倡导了一场百日维新,梁启超、康有为就是来自于珠三角我们的华夏炎黄子孙,然后是孙中山,这不用说了,詹天佑,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还有唐家三杰,包括中间这个唐绍仪,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廷枢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唐国安是我们清华首任校长,创办了清华,我们革命的先驱有杨匏安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人,苏兆征和林伟民是最早工人运动领导者,这些文化现象都出现在珠江西岸,我现在也在研究,为什么没有在东岸,就是现在的东莞深圳在那边,西岸是澳门江门,崖山之战也在珠江西岸,所以不管是西岸还是东闾岸,中华大地一脉相承,港珠澳大桥穿越了珠江西岸和东岸,未来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大动脉,了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闾,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才形成闭环状真正的海湾区,所以我想湾区未来的发展也是指日可待。

还有一个心愿,刚才讲了桥梁,讲了历史文化,我们想在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上打造博物馆,一定要包括刚才三个层面,如果只讲工程肯定是不解渴的。到了最后我想把港珠澳大桥之歌带给大家,我们在两年前征集港珠澳大桥之歌,其中有五首歌入选,其中有一首就是《梦桥》,有形的梦、无形的桥,讲的就是工程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想最后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谁?韦博,就是本人。我想最后朗诵一下,我这个发音肯定是不太标准,但是我有激情,我有真气,我有正气。

梦桥:你把桥放在梦中,我把梦放在桥上。你筑一个有形的梦,我筑一个无形的桥。你从天上来,我自海中过。相知港珠澳,同心圆梦桥。你让桥上的梦美丽,我让梦中的桥矗立。你在桥头听涛语,我在海中看天意。天之骄,海,相知港珠澳,同心圆梦桥。谢谢!

 

上一页 [1] [2]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