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西亚斯人




01
再回首


陈义初接着换了一个角度说:“从进口的角度讲,就是进口的原料。西亚斯学院招收的不是社会上最优秀的高中生。但从出口的角度说,不是最优秀的甚至是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在西亚斯的学习,获得了不错的就业就会,这就是教学方法的成功。西亚斯做出了卓尔不绝的成绩。下一步,如果从一部分专业变成能招收更优秀的生源,比如从某些专业科目开始招收一流学生,那就会越搞越好,逐渐成为一流大学,实现陈肖纯先生办学初期的梦想。”



 外国教师眼中的西亚斯  

     

信阳的暑期培训没有外教参加,他们大都度假去了。可是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外教数量在全国大学里肯定是名列前茅的,近几年来,每学期都保持在百名以上。如果将陈肖纯回顾学院十年的题目交给外教们,他们会如何描述西亚斯呢?信阳会议结束后,我又返回了西亚斯,我想找一些外教来了解一下他们眼中的西亚斯,顺便还要收集一些外教们旧日的故事。


 ⑴ 他们非常厉害

    

在学院乔丹体育馆,我遇到了外教Drew·Tilson,他的中文名字叫安庆祥。外教们到中国久了,大都要找自己的汉语老师起一个中文名字。他是美国堪萨斯州福特海斯大学派来教财务管理的教师,2005年到西亚斯。他刚从广州回来,利用假期帮助李阳做了一段疯狂英语培训。他是美国印第安纳州人,著名的Purdue大学(普度)毕业,该校与清华大学为友好兄弟学校。他非常想继续留在西亚斯,但签证即将到期,几经交涉,中国驻美使馆答复没有可能。他告诉我,还不知道回美后做什么,他很后悔没有在西亚斯这三年好好学习汉语。

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FHSU

正好他刚打完了球,我们就坐在体育馆内观众席的长木条櫈上随意聊起来。

“你快要离开西亚斯了,对这个学院的印象怎么样?”在彼此寒暄之后我没有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而是以聊天的方式开始。这样他就可以随意地放开了谈,否则他有可能会说一些经过斟酌的语言。

他将右手抬起来旋转了一下说:“很好啊!我们许多外国老师经常在一起谈西亚斯的学生,他们非常聪明。他们通过学习有了西方的脑子,很灵活。他们不能说是美国的学生,也不能说是完全的中国学生,他们有中国的脑子,又加上美国的脑子。我用英文教财务管理,用美国的原版教材,他们能听得懂,他们非常非常厉害!他们往往几个人在一起学、做。他们有美国学生的特点,想到了什么就去做。”

“哦?那你觉得西亚斯的学生与美国的学生有什么区别呢?”我故意地加重了询问的语气。

安庆祥的声调也抬高了许多,他说:“我在美国走过许多大学,美国的学生非常主动,他们不需要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自己就在那里做这个做那个,他们往往一个人在做,很独立。而中国学生很被动,在等待,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但他们还在等。这个问题比较普遍,但慢慢在转变。美国学生很聪明,学习也非常努力,但他们学习的时间非常短。他们16岁就有汽车,汽油很贵,他们一边学习,一边要做工,汽油费、旅游费要自己打工挣的。他们除了学习,还要玩篮球,游泳,要玩。而西亚斯的学生学习时间很长,他们很努力。”

西亚斯行政楼

为了让我了解美国外教的特点,他反问我:“你知道美国人什么特点呢?你认识国际交流处的方处长吧?”

我点点头表示认识。他继续说下去:“西亚斯有一百多位外教,他们每个人都大不一样,他们每天在想着不同的东西,一边想一边做,有时还向方处长汇报并需要援助。方处长说,哦!美国人都疯了,快把我也逼疯了。”

在形容方处长的忙碌状态时,他用双手指尖轻轻地抓着自己的头发,不停地向上拽着,很是夸张。

“那你认为西亚斯学生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们不能说美国的学生比他们优秀。他们是中国的学生,非常优秀!但他们也学习美国学生的好的东西。他们不是美国的学生,也不完全是中国的学生,他们有中国优秀的,再加上美国优秀的,就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

“精彩!非常好!”我忍不住插了一句。

“回美国后,我会想,非常想西亚斯。我在这里有好多朋友、学生。”

末了他说,回美国后他有许多中国的朋友,也知道中国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他要努力学习汉语,力争在2009年回到西亚斯来。


⑵ 西亚斯仿佛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在每个夏季期末的时候,西亚斯的外教大都要回国去,其中有的合同到期了。就在那些告别的日子里,在外教公寓的大厅或者门口,学生们会自发聚集了来送自己的老师。无论是什么天气,哪怕是下着大雨,这种告别的场面不会是空白。女生们会流着眼泪,男生们则会默默地为老师们搬运着行李。其实,在这个告别日子之前,许多学生就早已在为自己的外籍老师做出发前的准备了,他们会陪着老师去采购东西,会送老师礼物,会帮着老师整理行囊,会与老师一起吃饭合影等。在老师们准备上车去机场前,学生与老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老师的泪水和学生的泪水流在了一起。在那些泪水之中蕴涵了多么深厚的师生情谊,在那些拥抱之中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我真是无从知道。一年365天,学生和他们的外籍教师之间的点点滴滴或平淡或开心的交往,可以汇集成喧嚣的海洋了。

sias外国教师们的合影

在外教公寓餐厅里吃饭时,我认识了美国老师艾丽卡,她的中文名字叫艾丽。我说,你的名字在德国是一种美丽的花的名字。她笑着点头说是的。她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是德克大学的老师。在德克大学,她带留学生,有欧洲的,亚洲的和非洲的。她在西亚斯教大三的学生。

饭桌上聊天是随意而自由的。我问她,西亚斯的学生与她在美国教过的留学生有什么不同。她对这个话题蛮有兴致:“我给西亚斯的学生上课时,喜欢提问题,我们喜欢采取互动式地教学方法。这里的学生头2个月或3个月,不喜欢发言,他们你看我,我看你,有的会低着头。你不知道他们对你的问题是能回答还是不能回答。即便是回答问题,也是好多学生的回答是差不多的一样。但3个月后,他们就活跃起来,会主动地回答问题。这个过程非常快。其实,我觉得中国学生缺的是环境。”

这一点我知道。我读MBA时,一位美国校长告诉我们,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恰恰相反,他们是无论你提的问题能不能回答都要先举起手来,或者叫一边举手一边考虑回答。

艾丽会经常用新学的汉语说:我喜欢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学生!

为什么?我问的意思是西亚斯学生的哪些特点让她喜欢。

她笑着说:“因为他们是我的学生。”她回答的意思也很明白,这里抹去了学生国籍的区别,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她的学生,所以就喜欢他们、爱他们。

她说的这个理由到让我忆起两个人来,一个是泰乐,另一个是黛安。她们均来自美国。

泰乐老师有个中国名字叫金瑞秋,她长着一头漂亮的金发,一副苗条瘦高的身材。她平时衣着休闲随意,背一个大大的书包,口袋里随时都带着能查汉语的文曲星。可要是到了重要会议或宴会场合,她就会打扮得非常庄重而又漂亮。我第一次认识她是在她的英文课上,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圆内画了一圈的图案和符号,她让大家猜那些与她有关的符号是什么意思。有音符,那是她喜欢的音乐;有山峰,那是她喜欢的运动;还有一个是名字,大家猜不出,她说那是她的狗。她是学世界经济的,研究欧洲经济,在法国学习过,会法语和西班牙语。在西亚斯她又刻苦地学起了汉语,为了能学得快,放着外教公寓高水平的饭菜不吃,而是经常地与她的学生和中国朋友在一起吃饭聊天。不到一年时间,她已经能用汉语结结巴巴地说日常用语和写简短信件了。她看了中国的古典神话,就立竿见影地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同学们表演起来。什么盘古开天辟地了,女娲造人了。她的学生告诉我,泰乐老师叫他们在课堂上用英语表演黄帝大战刑天的故事,刑天被黄帝砍掉了头颅,用手在地上摸找自己的头,后来就以两个乳头做眼,以肚脐做嘴吧,并仍然舞着斧子与黄帝大战。这样的课程使同学们感到非常新鲜有趣。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最古老的源头文化居然被她在中国的课堂上导演着学生们表演起来。

中国古代传说故事:黄帝大战刑天!

我与金瑞秋老师多次地交谈过,在她回国前的一个周末,她对我说,这次回国没准什么时候再来中国了,也许将来会去非洲或者欧洲。她还说,她的学生送了她很多的礼物,她最喜欢中国的书法和绘画。2003年7月,她飞回美国去了,我以为这一分别也许是很难再见着她了,因为她仿佛是个世界公民。没想到的是,在2003年10月份,我收到了她从西亚斯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是用汉语写的,她又回到了西亚斯学院,因为她非常非常地爱她的学生。“······所以现在我必须努力地继续学习汉语。慢慢来,欲速则不达。”我简直不敢相信她的汉语是进步得如此之快。看来,是西亚斯校园把她给迷住了。

黛安是美国堪萨斯州州立福特海斯大学派到西亚斯教写作的英文老师。记得那是在一个新生报到的上午,我认识了她。河南的9月份还是热浪袭人的,尤其是在近中午的时候。黛安与其他的美国老师一样,手里拿着一面美国小旗子站在校园大门内欢迎一批批来报到的新生。她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了,头发已是灰白,但真诚的微笑使她看上去非常精神。她一一向新生和他们的家长问好,两个眼睛炯炯有神,满头是汗,也没有打阳伞,一直近中午了还在校园里。我与她彼此问候,没想到自那以后,她竟然记住了我,每次在校园里见面总是热情打招呼,日后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她不仅是在西亚斯教学生,业余时间还为校外的老师或者孩子辅导英语。她喜欢画画,不知她怎么交流的,居然在不长的时间内与市里好多人交上了朋友。在假日里她喜欢去学生在农村的家,居然也能适应农村简陋的住宿和卫生状况,与学生父母平等地交流,为他们画画,照相,吃农家的饭菜。有一年春节,她被自己的学生请到了南阳的农村过年,孩子的父母亲戚对这位从美国来的老师自然是格外热情,每天为她做有地方传统风味的饭菜。一年过去了,她在河南农村竟然有了许多农民朋友,每逢假日,去农村看朋友或熟人已经成了她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sias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一年夏天,黛安生病住院了,我特意赶到医院去看望她。她静静地躺在一间黑黑的且狭小的单人病房里,尽管显得有些憔悴,但看到我,仍然露出了平时那种真诚善良的微笑。新郑医院的条件和设施是简陋的,但她是那么得平静,似乎没有在意这一切。而我从国际交流处那里知道,她在美国大学里的月收入是相当可观的,而且还有健全的医疗保险。在病房里轮流值班陪侍她的是学生,她们为她送饭,提醒她按时吃药,把她的要求告诉大夫。她的学生已经与她能够自由地交流彼此的感情和信息。看着孩子们与她在医院里开心地交流,看着她的学生是那么地爱她,我真是替她感到高兴。

我去外教公寓拜访过她,那屋子里的摆设就像一个中国民俗工艺品的小展览:茶几上是一盘没有下完的象棋;墙上挂着二胡;书柜上摆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工艺品,那一定是她在各地旅游采购的纪念物;墙上还贴满了她在中国农村画的人物和风景素描。当然最让她开心的还是她与自己的学生在各种场景合影的照片,她抱了一大摞出来给我看。

在她快回国的时候,她告诉我也许还会再来西亚斯,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之后多年,她多次从美国返回西亚斯。她对我说:“我的快乐在这里!你不知道,我在美国做出这个决是很艰难很难的,因为我也很担心我家里的亲人们。”可就在感恩节的那天晚上,在这个像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的美国家人团聚的节日里,她在外教公寓一个僻静的地方孩子般地哭起来。这种情况,她一定在美国就会预料到的,但她仍然做出了抉择,来到了她热爱的学生和朋友中间。

这些外教就是西亚斯外教的缩影,他们每每艰难地做出回国决定,但往往回国后又推翻了自己的决定。西亚斯对他们仿佛有巨大的吸引力。

陈肖纯说得好:西亚斯创造了一个家的环境,是一个国际大家庭,在这里能容纳不同肤色、种族、信仰的每一个人为西亚斯的国际教育事业和谐相处,幸福生活,所以有特别的吸引力。


  ⑶西亚斯是比较自由的大学 


外教主管内森(Nathan)的中文名字叫叶枫,他到西亚斯国际学院任教5年了,找了一位西亚斯的毕业生做太太。我与他相约,到他家里去拜访他们夫妻俩。

外教们大都没有午休的习惯。内森开门后,我看到他光着脚站在光亮的木地板上。房间两室一厅,大约有90平米。客厅很宽敞,他的太太王玉丽在北面的窗户下准备着做什么小吃,我与内森就在南面的沙发上攀谈起来。

内森知道我的来意,他告诉我,西亚斯每年都有100名左右的外教,他们大部分人待1至2年。他先后接触过几百名不同国家的外教,分别来自美国、墨西哥、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 、比利时、菲律宾、韩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

他语速较慢地说:“当他们离开西亚斯回国后,大都特别地关心西亚斯,都想回来,很奇怪。但由于某些原因,他们大多数人回不来。这是西亚斯的骄傲。他们老是联系我,问某某学生怎么样了?游泳池建好没有?我感觉,他们心里是想回来的。2个月前,回来一个,他在北京工作2年了,常回来。他对我自信地说,西亚斯那个时间过去了。意思是他目前在做更好的事,情况比西亚斯好。但我看他说话的语气并不是很自信,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在他们心中,西亚斯是一段忘不掉的经验。”

内森不像有些外教那样说话时手舞足蹈,他就坐在那里说,几乎没有什么手势,而我可以听出,他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考虑和斟酌的:“外教们集中住在外教公寓,像一个很小的外国社会。但他们有一万多学生,这些学生在世界其它地方是见不到的,他们是那样地尊重你。这肯定有一部分是中国孔子文化的影响,尊重老师。而西方的孩子们不怎么尊重老师。我们的外教原来许多人在中学、大学教过课,他们说,这边的学生好教,很听话。但西亚斯不是很传统的中国大学,包括中国、外国人讲,西亚斯是比较自由的大学,这是一种感觉,而其他的大学可能会感觉严肃一点。西亚斯比中国其他的大学更自由,想干什么干什么,这个有点象美国的大学。想学习就学习,想玩就玩。有的人说,这是坏事情。有的学生白天睡觉,晚上玩,上夜市;有的学生像夫妻过日子;但也有好多的学生利用西亚斯外教多的优势,很努力,毕业后受欢迎,特别是国际公司、大公司欢迎。他们不只是英语好,知识新,组织能力也强,创新感好!”

西亚斯的外教与学生们

我不停地用点头或肯定语气来回应他的叙述。他说,我有一个学生叫常春凯,2007年毕业,旅游管理专业。他在网络上看到成龙、李连杰拍电影《功夫之王》 ,招聘翻译,就过去了,是义乌。刚去不久,在发工资时,就被他的主管携带着他及其他好多人的工资跑了,大概有好多万吧。他没有了工资,但在那里坚持干了几个星期,摄制单位说,很好,你就留下来吧。他每月薪资8000元,管吃住。他的主要工作是为用电脑做特效的外国人与中国导演间的交流做翻译,叫特效翻译,即电影中的什么飞人了、火球了等等。第一个电影拍完,就接着做第二个电影《木乃伊之三》 。他还代摄制单位到香港去采购东西。我带过他一个学期,他除了利用学院外教资源外,还特别刻苦,背字典,是那种比较痛苦的学习方式。后来他不大习惯摄制单位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老是住宾馆、吃盒饭,于是现在回来了,自己做翻译,有了自己的职业计划。他有了女朋友,想结婚成家后,再努力工作。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想做得更好更大。

他很自然地就聊到了外教们特别喜欢的西亚斯中方教工:“他们好说话,很开放,可以讲道理。他们愿意听你说意见,不怎么讲关系,自己错了就承认。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他们会说,你说的比我好,改变!包括学生的好想法,他们也听。与他们合作很好,很愉快。你愿意负责做事,他就给你盖个章,不考虑你的职位关系。”

与内森交流很轻松,他似乎已经通盘考虑了要对你系统讲的东西,而不必等说完了一个内容等你接着提问。他略为地停顿一下,主动地说下去:我是学国际文化交流的,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一样的,没有好坏。首先得承认,中国大学肯定与西方大学不一样。西方大学也会有问题,他们水平高一点,成立时间长。有时间,中国的大学也会改好的。西亚斯过去有个外教,是黑人,叫RJ,他有五个学位,学位很高,在美国很好的大学获的学位。他没有学好与中国人怎么交流,经常发生冲突,真的不知道怎么与众人交流。中国人的“关系”,西亚斯学院里也有,关系好,办事很快就办了,违纪的事也能办。如果没有关系,理由又好又多,也办不了。学院有好多旧有的传统,他们不愿意改,比较慢,你找他们,他们会说原来就这样,为什么不那样做?而不是去想更好的办法。

看到我始终对他的谈话非常感兴趣,并给予理解的表示,他谈兴甚浓,甚至谈到了西亚斯校园之外的教育问题:“中国的教育问题,最大的在大学以下,学生压力太大,课程太长了,上学的时间太长了。高考的压力太大了,一次考试就决定他们生命的方向。西亚斯的学生上大学了,但很多学生还不习惯独立思考,感觉他们还小,他的责任感就像14、5岁,不象18、20岁。但如果让他们像美国的学生那样从初高中阶段就打工又不现实,他们要应对高考。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上了大学,但不很成熟,很多人很难控制自己,一夜夜地玩游戏,他们从小到大习惯了被控制。在西亚斯,我们可以研究如何改变着做,从教育的方式去改,西亚斯有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

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快6点了,就问他是不是下午耽误了他什么事。他说,要去锻炼。我知道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就如同每天洗脸刷牙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就起身告辞。

我紧握着他的手说:“非常感谢!你讲得非常精彩。西亚斯是一块中美教育合作的试验田,搞好了,对中国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的太太王玉丽也过来告辞。我就对内森说:“你来中国不仅学会了汉语,最大的收获是还娶了我们中国漂亮的姑娘。”

“哦,她是我的翻译。”内森高兴地说,“过去她学生时就是翻译。”

我就笑着说:“下一次我得听听你们的爱情故事,一定很浪漫。”

内森指着太太说:“好啊,下次由她来讲。”


⑷她的美好记忆


凯瑞·布兰奇(Carol G.Blanchard),西亚斯国际学院促进发展部主任。她早在2002年就到西亚斯任教,之前在美国加州乔巴蒙大学做资金筹集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从非营利机构为学校筹集资金。她曾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行政管理硕士学位。美国好多大学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社会资助,学校里大都有负责筹集资金的专管部门。鉴于她在此方面的经验,西亚斯也让她担当起了此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虽然仅仅是开始,但她已经有了构想计划并开始联络组织。她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有:校友会,包括曾经于西亚斯学习或工作过的学生和教师在国内或国外的松散性组织;学生家长;从美国来的访客;中外商业界人士;美国西亚斯基金会等。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

我们约好了在西亚斯行政大楼六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交谈,那天的天气不错,瞥一眼窗外就可以看到悠闲的白云,仿佛是给我们的对话平添了一种自由且不带地域意味的氛围。

西亚斯意大利广场一角

“您从美国那个遥远的地方,为什么要到西亚斯来呢?”

“来中国前,我不大了解中国。来了之后,我热爱上了这里的学生。他们渴望学习英语,他们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成长,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世界。中国并未完全融入世界,国际化还不够。”

“您认为西亚斯国际学院与美国大学有哪些方面的区别呢?”

“美国的大学提倡学生成为领导者,就是说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学习怎么样成为领导者。如美国大学里有许多俱乐部,大约会有一半的学生在俱乐部里实践怎么样当领导,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的一部分成为未来的领导者。美国教育从四个方面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身体、社会化、精神。我们希望西亚斯的学生看到这些内容。现在中国大学生的课本里也有好多西式教育的内容。西亚斯试图将西方的观念带到西亚斯来,让学生们全面了解西方的教育知识,比如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等。西亚斯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美方的课本;外教们还组建了英语专业团队,帮助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欧洲一条街,为学生们创业提供了机会;美国教师非常欢迎学生们去拜访他们,与他们做朋友,为学生找工作提出建议;修建了游泳馆、篮球馆、田径运动场等。这些对学生很有价值。”

“ 西亚斯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有什么特点?”

“西亚斯学生对帮助更为感激,感恩心情很好!学生与外教的关系,比美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融洽。美国大学的校友会在不同城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西亚斯学生毕业时是非常艰难的一个时期,我告诉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就参加西亚斯校友会,寻求帮助。我昨天给深圳的五个学生发了电子邮件,希望他们帮一个西亚斯毕业生在那里找工作。”

“您觉得西亚斯存在什么突出的困难问题吗?”

她放慢了语速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西方观念与东方观念的交流融合问题。比如美国有许多人愿意为教育捐款,去年我们带了几个访问团到西亚斯来,他们非常高兴并有兴趣,也为西亚斯筹集了部分资金。但有些人却认为接待访问团是个麻烦。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还不大懂得积极有效地利用西亚斯的资源。”

她的思维是发射状的,就以我问题的内容为原点,辐射状地展开了她的联想和叙述。我只能是尽可能地捕捉一些围绕我问题中心的答案,而后记录归纳起来。最后,我让她谈谈在西亚斯这么多年来感觉最有趣的事情。

她想了想,开心地笑着说:“2003年春节前,西亚斯东西校区还是用一座旧铁桥连接起来的,外教们几乎每天都要从那座桥上穿过。可是等春节一过,外教们突然惊讶地发现,桥不见了。于是我们就绕着走,可不久,欧洲街就一天天地起来了。所有的外教都没有想到,在西亚斯一个一个的新建筑梦幻般地出现了,非常振奋人心。西亚斯欢迎新生的烛光晚会,是个很好的传统,十年了,给学生们带来乐趣!在西亚斯国际文化节里,学生们扮作牛仔与外教们互相射击,在意大利广场用沙子做小城堡,我们晚上加班做苹果派,白天发给数千的学生品尝,还享受中国的饺子,哦——,非常棒!每天都非常疯狂,非常美好的记忆。”

 早期施工中的西亚斯教学楼

 ⑸她在机场唱起了中国国歌


我认识美国堪萨斯州福特海斯州立大学(FHSU)莘迪·埃莉奥特女士有好多年了,她是福特海斯大学院监助理。福特海斯大学是美国最早与西亚斯合作的大学,西亚斯所属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攻读的就是该大学学位。2008年9月中秋节那天,她参加了西亚斯国际学院开学仪式之后,要回美国了,我到郑州国际机场去送她。在办理托运行李手续的排队过程中,我对她说:“西亚斯从最初的200多学生,发展到今天的18000名学生,就像一个孩子已经长成为青年。西亚斯有好多学生读的就是福特海斯大学学位,还有不少学生在福特海斯大学读研究生,所以我想听听你对西亚斯的看法。”

欧洲街门口一景

说着,就要轮到她办理托运手续了。她说等办完手续回答我这个问题。等办完手续,一看表,离登机只有十多分钟了。我想这下没有时间了,没想到她与我一起避开高声说话的排队长列,走到一个僻静处站定了说:“我走过中国许多地方,福特海斯大学与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学都有合作。但在中国,西亚斯是惟一一所挂中美两国国旗的大学,是惟一一所在重要活动场合奏中美国歌的大学。所以我非常感动,有好多好多时候,在西亚斯开学典礼或学生毕业仪式上奏美国国歌的时候,我激动得掉眼泪。”

说完了,她居然旁若无人地示意我与她一起唱中国国歌。我想示意一下也就算了,但她是认真的,她发出含混不清的歌词,但曲调哼得是非常准确的。就这样,我们在机场的大厅里,在过往旅人侧目而视的环境里,将中国国歌完整地唱了一遍。

走到安检处时,她说下次来再回答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等她通过了安检程序,招手消失在候机厅内的时候,才想到可爱的莘迪已经非常精彩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