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二)

发布日期:2023-02-28     点击量:
分享到:

4、金融体系改革的滞后。用一个简单的话把这个观点说清楚,我想说的是美国经济这么发达,美国危机爆发其中有一条原因,大家都知道,美国是寅吃卯粮,自己国家没有储蓄,它不断的借我们的钱来扩展它的经济。反过来说中国经济我们人均收入水平很低,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这两年经济增长非常好,而我们中国本身是个高储蓄率国家。中国的高储蓄率决定了我们维持相对高速度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场合我只说现象,我告诉大家一个现象,全国各地、各省政府到底下县政府,全国各地政府官员都在招商引资、拼命找资金,中国本身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又在拼命的吸引外资,当然了,吸引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方针,但是现在我们强调了“中国不缺钱”,中国吸引外资是为了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管理、要的是技术,不纯粹要的是资金。但是我们各级政府,恰恰找的就是资金,甚至有的地方重复建设。说明什么?我们也不能说地方政府没有做好,只能说明我们整个金融体系没有搞好。金融体系像一个家一样,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储蓄很多,但没有正常的流到该需要的地方去,变为高储蓄。简单讲这些储蓄又投资到了美国,我们还有24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又投资到了美国。用这样的现象说,说明我们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很多海外专家都看清中国的金融要改革、要深化。我没讲中小企业问题、三农贷款问题、小城镇贷款问题,等等这些不展开说,就从总量角度说,中国是不缺钱的。经济在增长,企业、政府、居民的储蓄这么多,但是我们还是为资金发愁,说明体系没有完善。这是第四大挑战。

5、我们第一个30年不用放眼全球,因为我们是计划经济。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化了,我们放眼全球,我们现在最大的环境是什么?以美国这次发生金融危机为标志,意味着世界经济是不稳定的、是不确定的,这对于我们中国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对我们压力是非常之大。我简单讲,美国世界老大,占全球GDP25%左右,全球的国际货币65%左右是美元。大家都拿着美元,所以美国自己的宏观调控没有搞好,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高消费、次贷危机,最后爆发了危机,全球遭殃。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美国人说“这是华尔街的贪婪”,我马上在国内媒体上说“华尔街贪婪?上海的陆家嘴就不贪婪?北京的金融界就不贪婪?伦敦的金融城就不贪婪?”贪婪是人类基因几千年、几万年的遗传,为什么你的贪婪惹出全球这么大的事?中国就没有惹出?说明贪婪不是引起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人说美国监管不力,我也不信,你是监管不力还是不愿意监管?更大程度上,我们不能听他说,我们看他制度演变,更大程度上不愿意监管。在2004年美国证监会还在放宽高杠杆的比例,什么原因?很简单,就是美国主观政策失误,错误判断全球化形势,不断执行低利率政策,世界房地产、世界泡沫、美国的GDP70%是消费,美国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富了,消费起来了,美国GDP就增长了,是这样的东西。

主观上是宏观政策失误,反过来又说,日本的宏观政策失误或者说欧洲央行、欧元区、欧盟的宏观政策失误,或者说中国的宏观政策失误,能惹成像当今世界这么大的金融风暴吗?惹不成,为什么?因为全球的主要货币是美元,是美国政府在控制。而这种制度经过了危机有所收敛,但是没有根本改善,就是说美国政府发多少货币,全世界对它没有一个约束。所以这样一种制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世界经济发展是不稳定的,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未来是不确定的。而中国正在刚刚从老三走向老二,而我们的人民币还关在屋子里自己玩,人民币还没有出去。我们中国出口贸易已经全球贸易第一了,但是贸易的结算用的钱主要是美元以及一些欧元,刚刚开始中央国务院下决心搞试点,跨界贸易结算推行人民币,还在推行试点,还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以后要看到的五年或者多少年以内,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消除不了。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大的挑战。

这是我想讲的,中国经济要崛起,金融是核心,金融研究、金融战略,我们要了解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五大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怎么办?同时作为中国人民,我们应该也要树立信心,我们要敢于迎接这个挑战,挑战同时也充满着机遇,我这里仅是讲一堆数据,也帮助我们确立信心。

我们说全球的经济全球化,第一次全球化是1870?1913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时候也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大流动、商品大流动,经济非常繁荣,从经济集体角度说是第一次全球化。第二次全球化,从1950年开始,就是二战结束,经济的游戏规则建立起来以后,世界经济是黄金的十年,黄金的二十年,我给大家一个概念就是1945年建立了布林顿森林制度之后,到55年是黄金十年,65年发展仍然很快,60年代末中越战争开始,美国陷进去了。到1971年尼克松总统突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不愿意全球拿着美元兑换它的固定的黄金比例了,就是黄金仓口关闭了。

现在讲的一系列问题,是美国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美元窗口之后,全球经济乱象不断、危机不断,我不展开说了,就是我们讲的第一次全球化之间和第二次全球化的前30年,也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前的几十年,我们国家几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被抛弃者,我们没有享受到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1950?1973年,我们人均GDP的复合增长率才2.91870?1913年,全球(分国家)有的人均GDP1.3几,最高拉美达到1.8%,而中国正是清朝末年的时候,是0.1%。我们第一次全球化没有享受到好处。

第二次全球化前301951?1973年,西欧人均GDP复合增长率达到4.8%,日本达到8.05%,而中国人均GDP2.91820年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还遥遥领先,高达33%,也就是说在1820年这个农业社会的时候,中国的GDP占全球GDP的比例比今天美国占全球GDP比例还要高,我们33%,它现在才25%左右。

到第一次全球化后期就是1900年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我们中国占全球的比例才到6.8%,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占GDP比例到2007年才刚刚升到6%。不管怎么说,我想讲的在全球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和第二次全球化的前三十年,中国是被抛弃者,而在近30年中间,中国一下子恢复到1900年的水平,中国在全球的位置回到了1900年的水平,我们仍然在进步着。所以我们是全球化的推动者,我们是全球化的参与者,与此同时,我们也是这轮全球化利益的享受者。所以对于我们中国今后的30年,参与经济全球化,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步伐绝对不能停。我们绝对还要拥抱世界的全球化,我们是利益的享受者。

这是我要讲的五大挑战的同时,我们又要看到中国正在崛起的历史新的机遇。按照国际上专家的预测,就提出“金砖四国”这个词的提出者,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说,原来估计是2037年中国经济实力超过美国,现在他经过反复测算,经过纠正说到2027年,我印象中好象是。然后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铺华永道,预测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讲人均的话我们现在还是它的1/14,因为我们的人口分布实在太大,压力太重。我们有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挑战。

那么我们制定未来的金融战略,我们要了解金融是什么?教科书上对金融有一种说法,简单讲,金融是处置资金配置的有制度,或者金融是把储蓄转为投资,一部分人钱省下来作为储蓄,把储蓄转为投资的渠道,这是教科书一般静止的理解。我认为在制定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要掌握几个金融要素,怎么掌握?教科书上传统的金融概念是一个静止的概念。

中国的金融发展金融战略的选择自然会对学习哪个国家先进,哪个国家不先进,我们要学习美国、德国、日本、越国,学习什么模式?会有这样的问题。我想讲的金融发展的模式没有固定模式。英美是两个国际上先进的主导货币国家,霸权国家,所以英美的金融模式是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德国、日本同样经济发展非常成功,当然日本经过了一段曲折,但是仍然不乏为09年是世界第二,人均GDP比我们高多了,德国、日本仍然不乏是世界上很大的国家,它的金融模式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我们没有时间展开分析,我用结论性的话来说,同样是世界的发达国家,金融发展模式并不完全一样,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无非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经济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中间衍生出来的东西,所以你要学习它什么?要好好研究。 这是我想讲的什么是金融,研究金融发展模式,要对金融内生的一些概念要丰富化。

三,金融应该确立一个“大金融”的概念,什么意思?美国危机之前,我们崇洋的概念很多,美国金融市场发达、美国金融市场好,我们要向它学习,西方经济学界都在反思美国这套理论怎么不管用?怎么出了这么大的事?所以有人探索,要微观审慎监管,在座有商业银行,他们都知道自存储率,同时还有宏观审慎监管,就是货币政策不对,这个国家照样会出事,因为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这个事如何结合?也就是说我们要搞好金融,今天用通俗的话来说,我们要关注金融机构本身的公司治理一些管理之外,我们也要关心监管政策对不对,监管政策不对,照样会出事。我们金融监管好了,如果货币政策不对,也会出事。美国就是这个,它的监管水平、监管的技术、风险控制技术比我们高多了,它为什么会有危机?它的货币政策,就是我们说的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长期刺激高杠杆,所以真正中国金融模式的选择,必须要确立“大金融”的概念,这个金融是有微观的金融,是有金融监管,是有宏观政策,这个统一体,怎么统一?我们就不展开。

第四,我们要确立一个好的金融模式,我们要研究、分辨中心货币国家和非中心货币国家之间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中间,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经济联系的密切的枢纽或者传导的载体是货币。而货币主要是美元,这叫中心货币的国家,美国就是中心货币国家。而有些国家,它的本币在世界上是打不开的,它是借助美元的。因此非中心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经济宏观政策对不对,确实有需要研究的地方。与此同时,你又不能不看到在美约主导的经济环境之间,你的力量太有限了,只要你的门是完全打开的,全笼在一块儿的,你就自然会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你自然就会受到美国经济周期的影响。所以研究金融,脑子必须清楚我是中心货币国家还是非中心货币国家。

第五,金融的不同发展阶段,一个国家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金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举典型例子,我前面讲了中国是个高储蓄国家,我们强调金融开放,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强调国内的开放,因为国内不缺钱,现在是资金没有周转好、没有调度好,金融没有发挥正常的作用。拉美为什么出事?拉美不是个高储蓄国家,而同时它因为不是高储蓄国家,它就想拼命的吸引外资,拼命的吸引外资就要把门得的快一点、开一点,在这个方面没有处理好就出事了。因此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开发政策的选择,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考虑金融战略必须另外需要思考的定位点。

这是我讲的第二大问题,什么是金融战略?就是未来是什么?

第三大问题,研究金融战略,研究什么?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必须在哪些问题上要有明确的回答,或者不一定对外说,心里要有数,我准备怎么发展?

第一,人民币汇率。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没有完全调过来,我们经历了要对外开放,人民币汇率走浮动汇率还是固定汇率?或者说在近五年、近十年内我们没有彻底走上浮动汇率之前,我们的过度状态是什么?这必须要回答。因为这个涉及到一系列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涉及到贸易的发展,涉及到经济的增长、结构的调整和结构的升级。

第二,资本项下的管制政策。简单讲,我们所谓资本管制用最典型的来说,就是外部的钱??美元,能不能随便兑换人民币来炒中国的股票?中国的人民币能不能随便兑换日元、欧元去炒日本、炒美国、炒法兰克福的股票?现在不允许,这叫金融管制。但是我们已经有一点开放了,就是合格机构投资者,就是基金发的东西,到外面去炒股票,现在可以了。但是证监会有规定,同时我们对外部说我们有QDII,你外面找深圳的股票,不允许你找,你把十亿美金换成人民币重新来炒。

就是今后我们金融开发战略必须要回答资本管制,什么时候放开?或者不是一下子全部放开,什么时候怎么样的逐步放开?是放开债券、放开股票、放开老百姓随便旅游,随便放开了。 

第三,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前面讲了,我们要进一步拥抱经济全球化,参与金融全球化,但是以美元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很多游戏是它定的,所以我们的汇率、我们的资本管制马上放开,可能风险太大,但是这边不放开,而我另外一边的实体经济,我的贸易在全球已经是老大了,我的贸易在全球由美元作主,我的汇率风险怎么办,等等这又是一个矛盾。这两者是一个矛盾,你又想放开,你又想盯住它的美元,你又放不开,怎么办?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走出去。国际化要不要搞?要搞,意味着要管制,但是我们又不能全放开怎么办?我的意见是建立一个我们中国拿来人民币不能随便进去的一个人民币市场,让外国人在境外自己玩人民币。我简单讲,这不是专业语言,我们现在讲的人民币投资、贷款、存款、财富管理、个人银行都是人民币的在岸市场,什么意思?就是让人民币慢慢走出去,要隔离风险。这里面的核心要素有三个: 1、想尽办法让人民币走出去。我们现在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计算吗?就是说出口东西、进口人家东西,我给你人民币行不行?在搞这个,给人民币,让人民币出去。2、核心要点,让人民币形成一个规模,就是在离岸市场让人民币形成一个自我能够循环的存款、贷款、财富管理、炒股票、炒基金、买债券等等,玩起来,就是在香港“一国两制”是我们的领土,像这样管起来,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同时是我们境外,我们收支有一个关口,就是国内境外,实际上没有的,我们能不能用好这个制度,让它玩起来。3、有的孩子在国外、在香港,都看到中国经济在增长,人民币汇率慢慢升值。那么它能够在外面玩起来的潜在的前提,是这个人民币拿了以后能够享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如果不能享受拿你人民币干嘛?不能兑换他拿你干嘛?所以又要想尽办法第一出去;第二玩起来;第三让它还能够回来,就是人民币能够回到境内。

我就提议,能不能利用我们原来的QBQD,的管道给人民币额度,让中国人拿到人民币基金到外面投资外面的产品,而外国人不管哪个国家,你在外面拿人民币,你可以进来投资我们的人民币产品,刚开始全面放开,大家知道对我们国内的物价、对我们信誉的控制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就是能够慢慢的放开。比如股票波动比较大、投机比较大,全球资金如果换成人民币来,我们肯定受不了要出事的。那我们能不能先把债券市场放开,债券是政府控制发行的,债券的利率是固定的,它的波动很小,能不能放开?能不能让中国的企业你到香港发人民币债券,让那儿的人民币回来,这样的话让人家享受这个企业成长的好处,等等等等。第三点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点必须要回答,人民币离岸市场怎么建立,必须有一个安排。

4、外汇储备,大家都知道中国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24千亿美金,全国老大。当然我们的老百姓是企业手上的外汇太少,全部集中在政府手中,其实和日本比,日本的政府和日本的企业日本的老百姓外汇加起来比我们的多,我们讲的是官方外汇储备,我们中国是老大。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怎么让它不要尽快的增长,因为外汇储备是买人家东西,实际上我们没有消费,我们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出口了拿了美国的美元,拿了美元变外汇储备,这个美元又投资美国的国债,美国企业的债券。意味着我生产的产品,中国人没有消费,中国人没有享受,借给了美国人消费,美国人享受去了,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怎么样尽快的让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尽量的减弱,这是一个增量的问题,经济结构的调整、出口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等等。第二,这么多的存量怎么办?都买美国国债,毕竟是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对我们都有影响。我们能不能多买点战略性的东西?石油、矿产,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企业和行业,到外面去收购兼并企业。就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好处的东西,我们应该多存点,就是外汇储备问题必须要回答怎么弄。

5、发展上海国际金融市场,要叫出去的,香港也要当国际金融市场,是“一国两制”,也要竞争,这两个地方怎么布局?我认为都是中国金融布局改革开放的两个重要的政体。香港如何当好墙头堡,当好马前卒的作用,同时做好转型。中国在经过10年,10年以后,一般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金融中心自然成为全世界有名的金融中心,为什么?中国这么大,10年以后,中国的金融资产这么多了,那么在上海交易,自然是全球最大了,这不是很简单的事?那么香港怎么办?香港的繁荣同样是我们中央政府应尽的责任,必须要保持香港的繁荣,怎么繁荣?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作为战略要研究。

6、国内改革。当然这个话题就太多了,我不展开说了。这是我想说的第三点。第四点怎么进行研究?我讲几个原则,我讲讲核心吧。就是我们研究这个战略,最后我们到底想干什么?就是回到汇率、回到资本项下开放问题、回到外汇储备、回到沪港竞争的问题,这一切我们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我又回到我们今天在黄帝故里讨论问题,用我们的文化来表述我们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本书我已经在征求一些高人看,有的海外人说现在在研究经济是计量经济学的年代,你这么多文化的东西,有的说在海外国际大投行的一些首席经济学家,都是海外毕业的,年纪都比我小,但是工资都是几百万、上千万,海外大投行的那些小伙子工资都是上千万,他们看了以后他们就说“你不要删掉,你那个东西太精辟了”,我说我们要完成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贯穿什么思想?今天巧了,就在黄帝故里的地方来讲,我用中华的文化,中医学的词汇来表达金融的东西,我说我们的核心意图是什么?与需避血,易需固本,固本扶需,易需必需。什么意思?与需避血,过去经济的发展我们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中国未来要进一步享受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必须参加金融全球化,但是在以当今纽约为主导的、有欠缺的国际货币体制之下,因此我们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间要尽可能避开、规范、防范市场动荡,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冲击,也就是说我们要设立一定的防火墙,我们是有限的金融全球化。

第二,易需固本。通过有限的经济全球化提高我们的效率,目的是什么?支持国内的金融机构调整,壮大实体经济的实力,而不是为虚而虚。我们玩金融能够定,都是为了中国实体经济的提高,我以虚代表金融。固本扶需,在壮大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过程中,会对进一步经济的发展创造出很多的东西。简单讲我们资本发展了,我们固定原材料太远了,我要到外面玩,到外面玩就要收购就要靠金融,就要靠收购兼并。就是给金融体制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需求,也给金融体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来扶持、来培育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这叫固本扶需,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好反过来给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更好。易需治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壮大经济发展的中间,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大范围的金融开放,逐步以金融强国的实力来参与改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我们要通过实体经济发展壮大自己的实体经济,这个时候我们才敢跟人家一块儿、彻底地玩金融。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已经壮大金融了,这时候我们就有话语权来改造、来完善国际经济秩序。真正实现我们中华文化之间的和谐世界或者是和谐中国的理念。由于时间已经超了,还有一大堆东西不展开说了,今天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