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二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五)

发布日期:2023-03-22     点击量:
分享到:

第三难:呈现难。有了音乐编曲、诗词意境,怎么在舞台上给它呈现出来?又要达到诗、歌、人三者做一个特别好的统一,要舞美、灯光、导播、伴唱、伴舞,都要完美,就像《朗读者》一样,我们不希望是大晚会范儿,我们希望每个人看到的舞台上每个作品,它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种理解,独特的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我们不希望特别炫的,不希望舞台上铺满人,希望你静静的听他的歌、听他的诗,感受他的人,我们是这种感受。

第四难:缺少竞技元素,节目要从新的元素增加看点吸引观众,必须要挖掘特别真实且动人的一些故事才能让整个节目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态度,这是最重要的。其实在我们选择过程当中,很艰难在哪儿?有些嘉宾他的故事非常饱满,但是它的音乐性很欠缺。很多歌手他的音乐性很好,但是他的故事又很欠缺,你怎么给它做得融合更好?所以你就必须从我们电视操作来说上很多手段,是不是再配其他的故事,是不是再让一个比较好的歌手来演绎这首诗,就是我们会想到很多手段来去做。

我们对我们四位嘉宾的定位,四位嘉宾的定位毕竟是把古诗词改编为流行音乐,所以北师大康震老师是这个节目灵魂,他的表现、他的才华大家也都在诗词大会上看到了,他是这个节目的灵魂。王黎光老师是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我们希望是他能把音乐与当下的意义进行解读,让观众更了解这个音乐为什么要这样在我们当下的环境里去释放出来。庾澄庆他是一个音乐人,我们就希望他是纯粹从音乐的技巧来解读,曾宝仪从一个女性观众视角解读我们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四个人的匹配我们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搭配。

我们在诗与歌邂逅当中,听一听这些人的一些故事。刚才陈彼得老人大家已经看见了,他是我们第六期的嘉宾,今年已经74岁,他确实有很多名著,他有过去曾经的作品,在座都是老同学,不是大学生,所以他的很多歌曲《一剪梅》、《迟到》、《阿里巴巴》,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有很多嘉宾我都会跟着,当导演把这个选题报上来的时候,我都特别好奇,特别想了解这个人,不瞒大家说,我第一次见到老人的时候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可能是我的期待值太高。老人其实有一点特别感动,有的时候很多古诗词未必理解那么深刻,他是一个音乐人,不是古典文化研究者,很多古诗词他未必那么了解,我原来以为他很了解。但是,老人一有点特别打动我,他说,很多古诗词我不是那么很了解,但是我知道,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定是特别棒的,否则不可能留下来这么久。就这一句话我觉得就足矣足矣。老人边说边弹,让我们帮他选择唱哪一个更合适,一个74岁老人跟我们谈了一个下午,整整一个下午,这样的创作内容他不可能是不好的,这个可能有点自夸。

大家也看到了,其实他用一个对联来表达他的一个中国心,他说“生如夏花三十年,故乡情歌唱到老,逝如秋叶一万年,赤子心落叶归根。”说实话这个对联真的是感动我们节目组,我们觉得这个对联特别棒,他用这个来表达他对祖国这片故土的一份爱。其实这30年来他一直是往返在海峡之间,也看见了祖国的翻天覆地变化,所以他也底气十足满怀自信大喊梦想盛世中国我们实现了,这样一句呐喊,我们在现场基本上所有人都落泪了。我属于泪点比较低的人,又是女性总导演,所以感情比较饱满、比较充沛。

可能有些人觉得你们会不会后期编辑色彩太浓?是,有我们电视行业的编辑痕迹,毫无疑问,我们要用这样一个手段去渲染一些情感,但是有些情感是你渲染不来的,它一定是一份真情的表达。就像老人家他刚才读的这个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句话我觉得会打动所有的人,这是你想编排编排不来的,这份情感一定是最真实的。所以我们《经典咏流传》这样一期节目做到诗、歌、人三者的统一,其实陈彼得老人家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包括我再讲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年轻歌手他们的一份态度。刚才我讲到谭维维,谭维维一直是正向青年引领力代表,一直致力于寻找中国民间甚至更久远一些中国的元素,华音老腔一声喊真的是触动很多人,这首歌刚出来的时候我无数遍的听,听了很多次,我说这是谁写的?谁编的?我就会去挖空心思的想知道。所以,我们这个节目刚一出来,就跟维维说,谭维维你是我们这个节目当之无愧的一个代表,你必须来。按理说她是第一期节目就应该来录制,结果她一直推了两个月才录制,为什么?因为她太挑剔了,因为她对所有的音乐太苛求了。音乐一直没出来,后来出来了之后,她一直就觉得没有达到她最满意的那种状态。所以一直在调整,从词到曲不断的在调整,最后她把戏歌跟我们要的流行音乐做了一个特别好的融合。所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整个风骨被她演绎特别棒。当时康震老师在现场,我们正录入,听完这首歌他真的是拍案叫绝,把旁边一个本子都排到地下的,排完了居然拿手机在拍摄,我说我们在录制,他已经完全想不到我们还在录节目,他就真的是非常亢奋,觉得是特别好的作品。其实音乐我觉得音乐节目,我特别幸运,做一档音乐节目,包括做这样一个节目,音乐是一个直击你心里,音乐可以反复去听,每一次听可能你的感受都是不一样。包括朗读,朗读也是如此,一篇文章你今天朗读、明天朗读,以不同的心态朗读它也依然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真的是很幸运能够操作这样两档大型的节目。

再说到张杰,这是准备给大学生们讲的,张杰当时来录制我们节目的时候,可能大家也知道,他是刚刚参加完别的节目,昏迷了20分钟,20分钟之内他是昏迷的,按正常情况下他不应该来到我们的现场来录制。结果他还是坚持来了,我们真的是非常感动,他觉得这个舞台值得敬畏,这个舞台他必须要来,他必须要表达他的一份态度。所以他坚持来,来到现场的时候他也是极其的挑剔,他唱了两首歌,一个是《少年中国说》,一个是主题歌,就叫《经典咏流传》,他大概是晚上11点半到了我们现场,每一首歌的排练不下于五次,他排练完的时候好像已经是两点多钟。他是现场唱的,我们又是现场乐队伴奏,所以一遍一遍磨合,那个时候昏迷了20分钟,他在杭州去拍的一个节目,杭州医院医生们都让他必须卧床休息,他都没有,还是坚持来了,所以我们都忐忑不安,我都叫着救护车在外面,我说你随时备着,万一真是有问题,谁都不敢冒这个风险。但是在排练现场,有一批孩子跟他一起朗读《少年中国说》,他在调配孩子们的情绪,他跟孩子们说“你们一定要自信,因为你们生长在一个强大的国家”,这种话我觉得特别意外,我很难想象一个这样的青年偶像,能够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过去参加这个节目之前我没有跟张杰打过交道,我不知道他的性格特点,但是当时他站在前台是排练不是正式录制,如果正式录制他说什么高大上的话,我们都不会惊讶,他是在排练过程中鼓励孩子们说这样一番话,我当时觉得特别感动,我觉得张杰真是当父亲了,真是长大了,真的是如此。我觉得他走到今天是有他的道理的。

包括这个节目录制完了之后,他主动加我的微信,其实我特别理解,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总导演,他加我的微信,因为他知道我们这个舞台在做什么,他应该做什么,在今天我们都在做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他很清楚,他应该付出他的一份努力。所以他是这样一个表现,还一再说田梅姐以后你们有什么节目一定告诉我。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青年歌手、一个青年偶像,他应该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他应该所传承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这个舞台传递的价值观,能影响很多人,再通过他影响他的那批粉丝们,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其实也很单纯。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

其实我们这个节目包括刚才大家看到的王俊凯这首《明日歌》,前一段时间北京理工大学开研究生毕业典礼,也是在这样一个礼堂会场上,他们也播放了《明日歌》,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告诉在座所有学生们你们离王俊凯只有五公里。什么意思?北京理工大学离电影学院只有5公里,但是他说的意思是你们要心怀梦想,只要心怀梦想,只要珍惜当下,你就可以拥有你想达到的梦想。这就是我们表达“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份梦想,只要你朝着这个梦想努力就可以了。

包括凤凰传奇唱的《将进酒》,还有奥运健儿孙杨《亭亭山上松》,还有《梁祝》也引起了全场至少三次起立致敬。说到这个故事,巫漪丽老人第一次请的时候没有来,所以我们是用连线的方式完成的录制,这一次盛典也就是在本周六晚上播出的内容,巫漪丽老人家来了,来的之后依然弹的是《梁祝》,我们请吕思清和她一起合作,说实话在录制现场的时候依然是激动不已,为什么?总导演陪老人家吃了一顿饭,老人家给我讲了她的生平包括她身边的人,当时在录制现场的时候音乐一响起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因为我想到跟老人家吃饭的时候,她说现在在新加坡定居,但是却居无定所,现在带着6个钢琴学生,88岁的老人,还有6个学生,她告诉你,我的辉煌还在明天。一个88岁的老人告诉你,她的辉煌还在明天,现在还带着6个钢琴的学生,我就觉得这种精神太让你感动,你不能不激动。就像我们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你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但是你可以选择老去”,我觉得在老人家身上诠释的简直是太精准了。所以当她的音乐一响起,吕思清,那个音乐再次奏响的时候,曾宝仪就在我的旁边,我们俩哭得稀里哗啦。老人家弹完琴走下舞台,我就走上前去迎她,就把老人家扶到座位上,因为老人家在台上已经站得太久了,我就扶到椅子上,老人家坐到椅子上的时候,我就蹲在她的旁边,我就那么扶着她,老人家一句话也不说,我一句话也没说,老人家也哭,我也哭,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再说说谷建芬老人,毛阿敏、孙楠、那英很多歌曲都是她创作的,用13年时间写了50首新学堂歌,写到第49首的时候,她真的写不下去了,因为老板和女儿相继去世了,这是在一年的时间内。她已经忘了钢琴是怎么弹的,她也知道自己做的所有把诗词改编成流行音乐,所有的歌没有试唱,但是老人坚持进行创作,可能大家不知道,把音乐谱成曲,再把曲子编成曲之后再在舞台上呈现,再在舞台上请乐队来演奏,再去录音棚里去录音,说实话整个过程花费是很高的。谷建芬包括陈彼得老人他们都知道,这个是没有市场的,市场是不认的,他们是卖不出钱的,但他们都在坚持做这件事情,都在认为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就应该传承下去,所以这样一批老人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情。陈彼得老人做了一百多首,谷建芬老人做了50多首,好在谷建芬老人50多首歌的版权被北京市教委全部买下,准备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当中推广。

我们希望通过《经典咏流传》能够让这些所有的古诗词真的是插上音乐的翅膀,真的是飞进我们所有人的心里,这就是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

今天讲的有点深沉,讲点我们的手段,我们频道副总监叫许文广,刚才大家在屏幕上已经看到了,也是我们节目总策划,是一个非常有情怀青年领导。她现在还经常是每天上下班在路上,因为他家住得比较远,从单位到家里这个路程比较远,这两三年她一直坚持着在路上背古诗词,不是因为我们这个节目,他是一直在背古诗词,所以他就提出一个观点,我们特别认可,他概括特别好。他说我们现在做电视节目,我现在讲的就是我们融媒体手段该如何操作,我们现在做项目已经不简单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要表达的内容,我们要做的是要以传播为核心,过去我们是以播出为核心,一字之差,但是意义却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播出是终点,播出就好了,我们就不管了。但是现在我们很清晰的认定,播出只是我们的起点。所以我们就围绕播出会做一系列的融媒体这种行为,比如说一首歌会用五种手段来去诠释它,就叫1+5,什么概念?一首歌有H5产品,有微信公众号,H5产品必须要潜心研发才能有一个好的作品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过去我们哪有说总导演、频道总监来跟你一起梳理微信公众号所有的标题和内容呢?没有的,我们现在微信公众号像打造电视节目一样打造每一个字、每一个标题、每一个内容,我们还有视频,视频的内容我们在新媒体手段里看到的视频,不是一个的卡段,就是节目电视播出之后从这儿卡到那儿,不是的,我们要重新剪辑,针对新媒体的视频。我们还有音频,还有海报。我们的诗词意境海报,居然阅读量超过一千多万,为什么?海报什么很漂亮,最主要的是大家看了我们的节目都想熟知这些诗词,跟我们一样有一份传承的心。

所以这个诗词意境海报新媒体有一千多万的阅读,这还只是一篇文章。

我们一位专家是这么评价的,这种做强互动节目设置使得每一首歌都有不低于千万人次的人群进行跨屏交互实现媒介融合创新。点评嘉宾康震老师也说,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可当传唱人,可以预见这会成为又一场击穿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文化盛事。中央电视台慎海雄台长说央视不仅仅追求大屏幕,还有亿万个小屏幕,我们生产的节目要让观众爱不释手电视节目目标不仅仅是做好节目,传递好价值,而且要打造大小屏幕全面开放传播力,让好的内容、让正能量辐射得更广。

我觉得青年人通过我们这样一种方式,真的是把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是每个年轻人的一份责任和一份义务。所以我们觉得我们今天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把我们传统文化好好的传承下去,这真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经典能不能够永远的流传,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文化一直是承载着不同的作用,就像我们的点评嘉宾康震老师说每个诗词的背后其实都是一段人生,或者辉煌,或者是没落,或者是平庸,或者是平凡,但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平凡到卓越,我们今天做所有的事情也期待从平凡到卓越,到真正能够成为经典。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