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帝论坛 -> 文字资料

第十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三)

发布日期:2023-03-23     点击量:
分享到:

现在考古发现墓6400年前这就发现了,后来再没有发现,发现得少一些,我们要实证,什么叫实证?考古发掘出来,不是传说的,后来前几年,在国外有一批文物,流失到国外了,在湖北省出了一批竹简,就是一批文书。现在写在纸上,两千多年刻在竹简上,埋在墓里面。这个人是一个学者或者官员,就埋在墓里面,湖北地区水位低,埋了以后,包括棺材也是这样,一直渗在水里面,文物有两个特点,要么在水里面,要么在沙漠里面,就怕河南这种不湿不干的地方,捞出来全都没了。像长沙马王堆,虽然以前是一个边缘,那个老太太1968年发现的,还是1973年,记不清了,1968年是满城汉墓,1973年可能是老太太发现了,我们说除了这批简写的是什么?写了一本书,当时大家知道黄帝是三皇五帝,也是最早的一个,黄帝完了颛顼帝喾,还有尧舜五帝,五帝之后到了禹,大禹叫家天下,大禹以后就不是传给贤人,不是看谁好,而是传给儿子。那是王国时代,建首都,秦始皇是帝国。首都建在哪儿?人家原来有人测量建在中国的中间,夏朝建在哪儿?这个逐渐就记载了这件事。

郑州第一个都城3600建了一个都城,商王朝,商汤建的,如何找到?求中求到这儿了,因此嵩山就成为现在的天地之中,被世界所认同,不但是中国人认同的,这也就成为以后历代主要王朝都在这儿。或者说这个大中原圈里面。 周代首都在长安,再往西走,就蛮荒之地了,这个时候它虽然打下了江山,灭商纣王,觉得不在中间,就在政治上,失掉了在民族认同,于是就却地要把首都定在哪儿?洛阳,叫中国。三千年前,有中国这个词的第一次出现,三千年前,第一次出现是首都的名字,叫四中国,我到洛阳去,我们开玩笑,现在洛阳市长三千年前就是中国的领导人了,现在不是了。这就是这个名字的变化。 这里放几张图片,这是一个人在中间,两边青龙白虎,脚底下踩北斗,陪葬三个人,显然这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这是4100年左右,也是中原地区晋南,在襄汾一个墓里面出的,测量的仪器。

这是1963年何尊,有一个农民在宝鸡市挖土的时候,突然挖到一个铜器,1963年,大家知道那个时代是比较困难的,把这个卖到废品公司去了,卖了30块钱,正准备虽到什么什么炼铜的地方,没过几年,限于国际舆论对我们说法不太妥当,说我们破坏文物,中央决定办一个展览,叫什么名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出土文物。这就到全国选文物,到宝鸡,上海博物馆馆长选了这一件,其实不知道这一件,看着这一件挺大,想拿吧也就觉得就是一件铜器,三千年前也无所谓,还不如商代早,不拿吧,正由于不定,又看看其他地方,翻过来一看,一看底下122个字,其中出现了四个字,于是这件器物确定到全世界各地展览,在无产阶级大革命之间,展览只出去一次,后来再出去不清楚,现在不能出国。这件文物国家规定,多少钱保险也不能出,这件文物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宅兹中或,这个是或者的或,加一个土是什么?疆域的域,就是这块土地。在中域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土地的中间,找一块地,宅就是修建,这是一个动词,在哪儿?在,在地的中间。这个或者在古代就是一个疆域的域,原来没有加土堆,要建都城,建家有院墙,国家建都城得有城墙,围了一个方块。大家看这个繁

因此,这个字也就成为中国的国,用现在来说,最早中国的国字就是这样写的,因此也可以读宅兹中或,为什么有些人不同意简化,一简化,之前文化味都没有了,变成域字了。 这个简化字有什么文化?我们简化字是1955年还是1956年公布第一批,记不清,大约是那个年代,当时有争论,这个字不知道简化什么字,按道理一个方块,一个或比较好,但是这个字日本人给简化,五十年前,都写成一个方块,一个王字,如果我们和日本一样,我们50年代和日本人关系不好,不能学它,他的字还是学我们的,怎么办?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就是原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提出来,这就是中国的国字,为什么里面一个王字加一个点,为什么加一点?中国比日本大一点。

大哪儿?你是王,我是玉,多这一点,我就大了,原因是什么?中国自认为历来都比它大一点,为什么都要去日本奈良旅游,有一个新修好的店,在河南洛阳有一个北魏洛阳太极殿,谁修?曹操儿子,太极拳出来的。日本仿造那个建叫什么?大极殿,自己感觉到,日本早年还谦虚,我不行我应该叫,不能叫太,中国呢?根据这一点,我们就把这个国加了一点。这就形成中国特色简化字。我讲这个字原因是什么?就讲中国首先出现在中原。首先,出现在大嵩山地区。 正因为这样,所以到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吕不韦,写了一本书《吕氏春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第一个思想文化大解放时期,是第一个告别旧时代创建新时代,百家争鸣时代。好多中国的一直延续现在的思想源头,都可以追溯到2500年,这也就是世界上作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希腊罗马的文化,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登陆了它们的顶峰,中国恰恰也是如此。在这个时期,吕不韦写了一本书《吕氏春秋》,春秋就是历史,提出择中建都,建设国家的时候要选择中间建设首都,原来只是为了取中间管理方便,到现在意识到国家已经变大了,怎么增加凝聚力,真正把中国的用现在来理解,要有一个凝聚力,要有一个中心的

凡是皇家正门大殿,最主要殿都在中间,北京城故宫的皇宫在老北京1919年的中间,北京城在它的中间,北京城谁在中间?故宫在中间,故宫谁在中间?太和殿在中间,为什么我们全国那么多文物景点,唯有故宫有八万人参观?全世界都没有人这样,就是大家都要看看中国皇上怎么办公,是什么样的,金銮殿就在中间,金銮殿对的谁?对的太和门,太和门大家也许不清楚,也许能记着,买了票进了午门就是太和门,对着就是太和殿。我讲就是正南面,这就是对着。太和门出来对着午门,午门出来对着端门,端门对得是天安门,抗日战争70周年军事大检阅的时候,就在午门外广场上接待外宾,就在端门那个地方,从端门出去,再对就是天安门,天安门再对着就是正阳门,天安门是皇城正门,正安门出去对的是永定门,就是这样一条中轴线,这就表现出国家的至高无上。 因此在这一条线上的门都是正门,都城、皇上的正门,而且都不是一个门道,要么三个门道,要么五个门道,你们看看天安门几个门道?一个门上面有五个道,为什么五条道?九五之尊,这就是原因。什么时候开始?从唐朝开始,到了鼎盛时期,唐代之前,从秦始皇到唐太宗,那是几个门?三个,国家首都都是三个,不当首都的地方都是一

中国人突出中就突出凝聚力,怎么体现出作用?体现公平工运治理国家,要设东西南北四方,各开一个门,其实皇帝住的地方应该是高级保卫地方,越是高级保卫,严格保卫,门越少,但是它出于一种中华理念,什么理念?我要象征着对东西南北四方公平的、公允的,这样一个理念,让四方都能以我为中心,增加凝聚力,这也就是当时古代的思想。 下面我谈这个出来以后,就谈谈黄河

1.三千年前或者3600年前,我只能推到三千年,因为这出的东西也都是三千年以后出的,就在殷墟出的,殷墟以前,到我们郑州商城还有三百年,那个现在还没有出,三千年前出的甲骨文上写得,黄河叫什么?叫高祖河。高祖是什么?高祖就是国父,外国人叫国父,为什么叫国父?举一个例子,汉朝第一个皇帝是谁?汉高祖刘邦,第二个不叫,叫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平帝等等十一个皇帝。唐代第一个皇帝是谁?唐高宗李渊,后来也叫太宗,宋代、明代都是这样,因此高祖就是在国家叫国父。也有管黄河叫河宗。 2.《尚书》管黄河叫九河,这是什么?天上的河。这也就是唐代诗人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当年写这个诗的人是不是看过尚书,我不知道。九天揽月,五洋捉鳖。 3.史记大河。 4.汉书叫中国河、黄河,黄河第一次出现就在这个地方。 黄土高原与黄河形成历史 黄土高原形成于800万年前。黄河形成于300万年到16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距今115万年到10万年,形成现在的海洋水系,近海的是近十万年到一万年,我谈这个原因,有人认为黄河原来水是清的,是到了什么时候是清的,春秋战国以前是清的,也就是诗经那个时代是清的,后来变成浑的,后来叫黄河,实际不是,只要在黄土高原流就是黄的,不应该是到了汉代变了,这个理由是这样的。 因此我说黄土高原和黄河,先有黄土高原,后有黄河,有了黄河,黄河的黄应该跟它流经黄土高原有关。造成水土流失有关,不是因为到了汉代,给它起一个名字才变黄河。

语言学、文字学上河与江 这个刚才谈到了,不再说了。 黄河文化分区,这个也谈到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他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是什么?是人,是什么人?中华民族那个人,哪些人,在黄河中游那个人文化的根。你看黄河文化传承关系,上面是文化,中间是国家文化,东面是齐鲁文化也就是思想文化。 黄帝与黄河: 为什么不写皇帝,就是因为黄帝和黄河这个名字来历基本在同一个时期,其实黄帝有四五千年历史,我认为出现比较晚,黄河也是基本在距现在两千多年出现,黄帝这个词也应该是在这个时期出现。根据现在我们考古的发现可以这样来说。 因此,我有一个通俗的说法,黄帝和黄河都姓黄,黄河不是因为黄水,因为大家知道的原因。 先有五方,东西南北中,后有五行,木火土金水,后有五色,青赤黄白黑,形成中土黄一致,中在中原,土在哪儿?土就在中原这块大地上是土。 土是黄色的,因此中土黄一致。黄不但是黄帝黄河,就成了中国传统的一种非常尊贵的颜色,看看故宫瓦是什么颜色,这就大家会有所了解。 因此,我刚才说到,黄帝就是人皇。 中原与黄河黄帝关系,没有黄河,中原就不能成为国家文化中心

 

上一页 [1] [2] [3]

Sias.edu.cn版权所有.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