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为了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我院邀请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国家级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省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王鹏飞教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中国式”与“现代化”》的精彩讲座。



贾院长首先对王鹏飞教授的个人成就和丰厚的学术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王教授结合张雪峰劝退考生选新闻学的例子展望了新闻学的前景,点出当下新闻传播教育必须“中国化”和“现代化”。所谓“中国化”,即新闻传播教育必须从中华民族本土传统文化出发,找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支点,找到确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式。王教授指出,我们必须要确定新闻是公器还是喉舌,让中国学生有核心竞争力,让我们的学术不再成为西方的注脚。


接着,王教授介绍了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学的媒介,表明中国进入了彻底化的网媒时代。新闻传播学因媒介而生,教师只有了解现代化的媒介,了解现代化媒介下的虚拟世界认知、新型课堂秩序、新型语言表达、新型媒介层级,知晓AI带来的职业需求变化,才能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学教育。


王教授认为,媒介意识是媒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媒介环境意识、推广意识、偏向意识、经济意识对新闻行业的从事者是极为重要的,并强调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青年为中心进行新闻传播教育。

讲座结束后,陈建裕老师对王教授报告中的犀利洞察进行了总结。在信息爆炸时代,学生可轻松获取海量知识,这无疑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盛行,陈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表示因接触新媒体较少与年轻一代产生了明显的代沟,不仅难以理解学生的话语,和青年教师交流时也存在障碍。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探索应对之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迁,满足教育的新需求。

广告学专业教师黄梦老师表示:“王鹏飞教授的精彩讲述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围绕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教学新的发展方向,提醒大家要充分提升媒介意识,面对年轻一代的媒介使用习惯、心理内涵、对传统媒体认知的不同,都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媒介现代化的挑战。教师应当向年轻一代学习,才能实现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现代化。”

王教授的分享引发了现场教师的积极讨论与高度评价,此次讲座聚焦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应对的媒介现代化挑战,促进了我院教师深入思考,对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提升新闻传播教育的实效性与质量、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